论文题目: 开埠与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1904—1937)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 聂家华
导师: 杨树标
关键词: 自开商埠,济南,城市现代化,城市经济,城市规划与建设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重建自开商埠背景下的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历史并略作史学诠释。 历史上的济南主要是作为一个区域性封建政治中心而日益显现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的。从春秋战国时期以至于明清,随着政治地位的不断抬升,济南由最初的一个军事堡垒发展为“齐鲁首郡”。作为山东地方行政权力网络中的中心枢纽,济南城高墙深锁,封闭保守,城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及其特点,都显示出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政治型、消费型城市。在几近封闭的传统城市经济体系中,分散的小农经济和作坊手工业经营,提供给济南城市经济系统的资源相当有限,能够促进生产力跳跃式发展、从而引发传统城市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转型的资源明显不足,单凭封闭经济中的某些微弱“萌芽”的缓慢发育,不可能自发地生成资本主义。 既然无法把济南城市现代化的启动寄望于传统城市社会内部现代性因子或胚芽的自发积累,那就只能通过外部强制手段,对现代化的必要前提进行补偿,从外部即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国移入那些济南传统社会中所缺少的现代生产力要素和现代化的文化要素。也就是说,外力对济南传统经济有机体的诱发和激活是济南城市现代化启动的关键性因素。幸运的是,济南在刚刚踏进20世纪门槛的时候恰好遇到了这样的机缘。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侵略加深,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国家及民族生存危机。在意识到开埠“利害参半”甚至是“利大于弊”,而“兵战”尚力有未逮、难奏肤功的情况下,由魏源于19世纪40年代提出在70年代后鼓噪一时的“自开商埠”主张逐渐被当道者接受,并且作为“商战”的重要举措在20世纪初年的清末新政中隆重推出,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山东地方当局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于1904年在济南自主开埠,成为第一个自开商埠的省会城市。 自开商埠成了济南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开埠及随之而来的通商贸易给济南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资源,它包括改变物质生活样式的新商品以及生产此类商品的机器设备、工艺方法、工厂制度和经营方式,还有科学技术、思想观念乃至生活方式等等。在其滋润和浇灌下,济南城市逐渐萌生出现代化胚芽。城市经济以商贸为最初推动力,逐渐挣脱了旧经济体系那种封闭的、周而复始的自循环模式,在一系列淘汰、冲突、渐进的变迁过程中,踏上了现代化之路。 开埠通商促进了济南城市商业、金融的现代化变迁,同时为现代工业的发生和发展从市场和资金两方面创造了条件。于是,济南城市现代工业以新市场体系和新需求结构为基础,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通过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对新生产力要素(机器、新工艺、新技术等)的吸取,沿着创办现代机器工业和改进传统手工业两条路径缓缓向前推进。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人才和资金,为城市市政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以此为基础,济南城市的路政、交通、供水、消防、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等现代市政进展颇快,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建筑景观亦今非昔比。 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建设构成了一定的基础,置身其上的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社会生活、时尚风俗等也开始缓缓脱离陈规,现代性因素逐渐累积,传统的济南城市社会结构走向解体。不过,迄于1950年代末,由于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尚不充分,对表现在非物质层面的现代性变化程度的估计不宜过高。 透过上述研究发现:(1)济南城市现代化不是在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按部就班地发展起来的,而是以外力作为最初推动力展开的,属于城市发展中的突变,导致这种突变的诱因是开埠。这也决定了济南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免带有中西杂揉的边际性特征。(2)外力在济南城市现代化启动和推进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和多重性。外国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外力对城市现代化有促进作用,也有负面影响。(3)济南城市现代化是多元动力有机整合的结果,是在来自内、外各种动力因素构成的合力作用下,不断向前推进的。内力即中国近代社会中本土因素的推动作用,同样不能忽视。(4)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的原生型城市现代化以工业化为主导,与之不同的是,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不是因工业化而起,而是因商而兴。(5)济南城市现代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发展水平低度、有限,难尽人意。(6)济南的自主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总体来看,由于缺乏稳定、理性和有序的外部环境,济南城市现代化启动后,是在曲折坎坷中向前推进的。(7)在近代济南城市的变迁过程中新与旧并存。新与旧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相互对立的关系,有时也表现为相互依存关系,城市变迁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全文共10部分33节,凡22万字。关键词:自开商埠济南城市现代化城市经济城市规划与建设
论文目录:
导论
一、城市、城市史学与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
二、约开商埠、自开商埠与自开商埠城市史研究
三、作为自开商埠城市的济南与济南近代城市史研究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一城山色半城湖——踯躅在传统中的济南城市
一、济南城市的形成与沿革
1、历史沿革
2、城市变迁
二、“济南潇洒似江南”——济南城市的自然环境与资源
1、自然环境
2、交通条件
三、济南城市的传统结构与功能
1、城市空间结构
2、政治性城市
3、城市经济结构
4、城市社会结构
第二章 自开商埠——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的起点
一、晚清自开商埠的社会历史背景
1、从“利害参半”到“利大于弊”:社会思想渊源
2、“隐杜觊觎,保全主权”:现实政治动因
3、“推广利源”:重大经济举措
二、济南开埠的缘起与始末
1、开埠之缘起
2、开埠之筹议
3、商埠之兴筑
三、济南开埠的特点与意义
1、济南开埠的特点
2、济南开埠的意义
第三章 传统“市井”的现代擅变
一、市场由封闭转向开放
1、传统商业结构及特点
2、进出口贸易
3、国内贸易
4、外国商业资本的渗透
5、外地商业资本向济南的流动和集中
二、济南市场的现代转型
1、从产地市场转变为中心市场
2、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商业结构的变更
3、传统商业机构的转型与新式商业机构产生
4、新式商人群体的出现
三、现代银行与钱庄并存的金融业
1、传统金融业的衰变
2、现代银行业的发展
第四章 现代工业的发生和发展
一、现代工业发生的历史背景
1、开埠前的济南工业
2、开埠与济南现代工业发生
二、济南现代工业的发生(1904——1911)
三、济南现代工业的发展(1912——1937)
1、现代工业的发展轨迹
2、现代工业的结构与规模
3、现代工业发展之特点
4、手工业的结构与规模
5、城市工业的发展格局——现代机器工业与手工业共存共荣
四、济南城市工业化程度的初步分析
第五章 现代教育的萌生与成长
一、现代教育的萌生
1、旧式教育的局限
2、新式教育破土萌发
二、现代教育的成长
1、曲折发展的高等教育
2、中小学教育
3、职业教育
4、社会教育
第六章 城市文化变迁与社会生活中的新气象
一、城市文化变迁
1、新型文化样式的出现
2、传统文化样式的趋新变化
二、城市人口与社会结构的变动
1、人口规模与结构
2、城市社会阶层的变动
3、商会与商人地位的抬升
三、市民社会生活中的新气象
1、衣食住行
2、礼俗民风
第七章 现代市政建设的兴起
一、从商埠局到市政府——济南市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二、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
1、现代路政的创办
2、市内交通的更潜
3、城市照明系统的演进
4、自来水公司与城市供水系统的创设
5、水会与城市消防组织的建立
6、城市公共设施的创建
7、城市公共卫生的改进
三、警政与城市公共安全
1、新式警政的建立与机构演变
2、新式警政的主要职能
第八章 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新景观
一、城市规划与商埠区的展拓
1、商埠区的规划与拓展
2、北商埠的规划与兴建
二、西方建筑文化的渗入与城市建筑的新景观
1、教会建筑
2、商埠区的现代建筑
3、老城区的新建筑
4、近代济南建筑的新变化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结语 关于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的思考
一、结构与功能:从政治中心向综合性城市转型
二、起点与途径:开埠通商与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
三、外力与内力: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的动力机制
四、特点与启示:关于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的几点认识
五、问题与不足:关于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的后续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5-24
相关论文
- [1].民国时期山东城市下层社会变迁研究[D]. 毕牧.山东大学2012
- [2].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 陆远权.华东师范大学2003
- [3].近代化进程中的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8—1937)[D]. 陈文彬.复旦大学2004
- [4].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D]. 傅才武.华中师范大学2004
- [5].1912—1937年湖南经济现代化研究[D]. 刘兴豪.浙江大学2005
- [6].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变迁[D]. 姜虹.复旦大学2005
- [7].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D]. 任云英.陕西师范大学2005
- [8].民国时期杭州城市社会生活研究[D]. 何王芳.浙江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