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煤焦油沥青高温热解碳包硅的方法制备了硅碳复合材料,采用XRD和SEM测试分析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将石墨进行球磨再制备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和循环性能。石墨预先球磨后制备的复合材料首次嵌锂比容量为864.6mAh·g-1 ,首次脱锂比容量为695.7mAh·g-1 ,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80.5%,8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为263.1mAh·g-1;而未经过球磨的石墨与硅和沥青制备的复合材料其首次嵌锂比容量为860.5mAh·g-1,首次脱锂比容量为637.9mAh·g-1 ,首次充放电效率仅为72.5% , 8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为191.7mAh·g-1。降低复合材料中硅的含量可以显著提高其循环稳定性。研究发现Si、石墨、沥青热解碳质量百分比为20%:40%:40%的复合材料4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57.5%,而Si、石墨、沥青热解碳质量百分比为25%:25%:50%的复合材料4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仅为47.9%。采用适合水性配料体系的石墨制备了硅含量为20%的复合材料,采用水性体系配制浆料,发现100次循环后,复合材料容量保持率在62%以上。研究对比了采用水性体系和油性体系配制浆料对复合材料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经过40次循环后,水性体系比容量由首次729.7mAh·g-1降低到594.4mAh·g-1,容量保持率为80.3%;而采用油性体系比容量由首次744.3mAh·g-1降低到441.0 mAh·g-1,容量保持率仅为59.1%。采用适合水性配料体系的石墨球磨后制备硅碳复合材料及采用水性粘结剂制备负极,进行了放大实验做全电池,对比了硅碳复合材料和日立化成MAG的振实密度、压实密度以及做成全电池的放电均值电压等。在放大实验时,硅碳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为0.64g·cm-3,压实密度为1.35g·cm-3,做成全电池的放电均值电压为3.5V,充放电截止电压为2.74.2V。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晶硅碳头料碳含量的分布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08)
- [2].硅碳管的特性及使用方法[J]. 煤 2008(08)
- [3].多孔纳米硅碳复合材料 可使电池储量提升两倍[J]. 中国粉体工业 2011(02)
- [4].硅碳管加热-红外吸收法测定煤中的硫含量[J]. 河北冶金 2009(01)
- [5].硅碳氧薄膜光学性能研究[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2(08)
- [6].碳在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中的作用[J]. 化学进展 2020(04)
- [7].基于透射光谱确定硅碳氧薄膜的光学常数[J]. 上海有色金属 2013(02)
- [8].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中硅含量的测定[J]. 电池 2017(04)
- [9].硅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 新材料产业 2016(06)
- [10].硅碳负极材料及其粘合剂研究进展[J]. 信息记录材料 2018(12)
- [11].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04)
- [12].聚酰亚胺粘结剂对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J]. 绝缘材料 2019(05)
- [13].硅碳双键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活性研究进展[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14].锂离子电池负极中一步球磨硅碳材料的应用[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5].碳当量和硅碳比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J]. 铸造 2014(12)
- [16].高硅碳比、高强度薄壁灰铸铁件的生产[J]. 铸造技术 2014(09)
- [17].以石墨为母体的硅碳核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 2013(19)
- [18].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研发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7(05)
- [19].硅碳管加热-红外吸收法测定煤中硫量[J]. 河南化工 2010(04)
- [20].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研究进展[J]. 矿冶工程 2019(04)
- [21].锂离子电池负极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04)
- [22].铜钛硅碳石墨合金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 2012(08)
- [23].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7(12)
- [24].新型铜钛硅碳石墨合金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J]. 材料研究学报 2015(03)
- [25].ICP-OES法测定硅碳负极材料中的硅和17种杂质元素[J]. 电源技术 2019(06)
- [26].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用壳聚糖粘结剂的性能研究[J]. 矿冶工程 2016(02)
- [27].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19(15)
- [28].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性能改进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4)
- [29].核壳硅碳复合微球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在糖类分离中的应用[J]. 色谱 2020(12)
- [30].成膜添加剂对硅碳负极体系循环寿命的改善[J]. 电源技术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