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壁后注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流变参数,宾汉姆流体
壁后注浆论文文献综述
徐超,朱伟,钱勇进,王璐,胡涧楠[1](2019)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窜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盾构施工中壁后注浆浆液顺着盾体与地层之间的空隙流至开挖面的现象为背景,基于宾汉姆流变方程,推导了该现象发生条件的理论公式,并分析硬岩地层、软土地层以及盾构爬坡叁种工况下窜浆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条件以及浆液的固结排水过程和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对窜浆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液的黏度对窜浆的发生与否影响很小,浆液的初始剪切强度越大、盾体空隙宽度越小、浆液的固结排水量越大、掘进速度越快,则窜浆现象越不易发生.(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程路,邢保军[2](2019)在《大众煤矿新副井井筒壁后注浆堵水技术参数的计算确定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充填井筒壁后空间和围岩裂隙,封堵井壁漏水,减小井筒总漏水量,改善井筒环境,降低淋水对井筒内设施的腐蚀破坏,延长井筒服务年限,对井筒结构、工程质量(漏水段岩石性质、水源、漏水点大小及涌水量大小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计算确定了注浆带范围、方式和施工顺序、浆液类型及注浆参数。采用分段注浆,控制注浆压力,防止注浆压力过高破坏井筒壁的强度,造成井筒壁破损,保证防止浆液流失,有效解决了矿井井筒井下渗漏水问题,同时起到了充填、加固和堵水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09期)
刘俊生,卢金芳[3](2019)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徐州地铁1号线某盾构隧道施工区间,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比现场与计算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分析在不同注浆压力大小及分布模式作用下隧道上方地表沉降变形的规律,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意见。结果表明:在该区间地层条件下,现场地表横向沉降规律符合高斯函数分布规律,均匀注浆压力相比于非均匀注浆压力会降低地表沉降变形,沉降变形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到一定值时会产生地表隆起现象。(本文来源于《城市勘测》期刊2019年04期)
王旭,张旭东[4](2019)在《基于PLC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自动检测设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自动检测设备,该设备能够控制检测天线按设定的弧形轨迹对隧道进行精确扫描。介绍了设备的组成、控制系统硬件和程序设计。应用效果显示,本设备能够及时发现注浆缺陷,提高检测的实时性,有效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杨钊,贺祖浩,刘毅,陈培帅,李德杰[5](2019)在《福州地铁过江通道泥水盾构弃浆在壁后注浆材料中的再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泥水盾构掘进隧道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其处理和运输不仅需花大量的费用,还有可能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文章以福州地铁厚庭—桔园洲区间隧道泥水盾构下穿乌龙江施工为例,研究了利用泥水盾构废弃泥浆配制壁后注浆材料的可行性,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砂浆性质的水胶比、粉灰比、砂胶比、泥浆比重4个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并探讨了它们对壁后注浆材料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水胶比和泥浆比重是影响壁后注浆砂浆稠度、流动度和泌水率的主要因素;(2)水胶比和粉灰比是影响其凝结时间的主要因素;(3)水胶比、胶砂比和泥浆的比重是影响砂浆密度的主要因素;(4)通过控制泥浆比重和水胶比可以配制出工作性能和强度性能良好的壁后注浆材料。(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周彦伯[6](2019)在《不同扩散模式下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盾构中注浆作为保护隧道施工安全,减少地表沉降的关键工序,一直以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而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都为先有实际案例后有理论研究,在注浆中亦是如此。注浆理论落后于现场施工。目前,有学者对浆液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但随着工艺、材料的不断发展,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盾构施工,以理论推导为分析方法,研究了浆液扩散等问题。在充填扩散模型下,取浆液为宾汉流体(Bingham),研究考虑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流核区和忽略流核区时的注浆浆液压力差异,指出考虑流核区的必要性。在以黏度时变性为参数变量情况下得出Bingham流体充填时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是影响压力分布两个主要因素是浆液自身重量和粘度系数。在渗透扩散模型中,推导了考虑浆液粘度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盾构壁后注浆半球形和圆柱形扩散规律。主要分析两种扩散模式下的浆料扩散范围和管片受浆液的压力表达式,并通过案例分析了相关参数对扩散范围和管片压力的影响。指出该模型适用于砂土中盾构注浆的计算。在压密扩散模型中,推导了以孔隙水形成的渗透效应下,盾构壁后注浆半球形和柱形扩散规律。主要分析在半球形模式下管片压力的规律和柱形扩散模式下的地表最大位移,并通过案例分析了相关参数对管片压力和地表最大位移的影响,指出了在渗透型较差的粘性土中考虑渗透效应的必要性。最后结合上述分析,指出实际工程中各注浆参数对最终注浆效果的影响区别,为最终参数的选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末尾,对未分析到的问题和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简要论述。(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31)
董洪滨[7](2019)在《壁后注浆技术在失稳巷道破碎围岩加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耿村煤矿失稳巷道围岩的破碎损坏问题,提出壁后注浆加固技术方案,并结合现场实际,对注浆材料选用、材料配比、注浆设备选用、注浆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等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韩鑫,叶飞,何彪,赵猛,应凯臣[8](2019)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试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室内试验装置设计及相关测试的问题,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已开展的壁后注浆室内试验装置的主要特征以及所进行的相关测试。根据室内试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整体模型试验、局部模型试验。整体模型试验以实际工程为原型,通过模拟盾构施工过程,分析壁后注浆对管片和地层的受力、变形的影响以及浆液的扩散特征。局部模型试验以隧道周边局部地层为原型,通过建立盾尾间隙、注浆体、地层土体叁元素的浆液扩散试验装置,研究注浆体压力消散、固结的机理。通过总结壁后注浆室内模型试验,为其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期刊2019年04期)
胡盛斌,徐国元,马富安,唐甫,容继盘[9](2019)在《基于天线收发距的盾构壁后注浆雷达探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地质雷达在盾构管片壁后注浆探测的准确性,建立全尺寸盾构管片环试验平台,采用聚氯乙烯管模拟盾构管片壁后注浆空洞缺陷;通过电磁波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平台雷达探测效果验证,在选择合适的中心频率天线的基础上,采用一种简易可行的增设天线垫块方式优化天线收发距。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含钢量管片的电性参数差异不大,但不同凝结时间的注浆层浆液与管片、围岩的电性参数(相对介电常数、电磁波波速等)存在一定的差异;管片钢筋网多次反射信号与注浆层反射信号重迭是造成地质雷达信号难以判译的主要原因;天线收发距参数优化方法能有效提高电磁波的一次辐射场强而压制多次反射场强,从而提高注浆层反射波信号分辨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周洪,周峰,孟庆军[10](2019)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步进频率式雷达开发与现场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检测需求,通过对比分析时域雷达和步进频率式雷达的优劣,开发了步进频率式天线及雷达系统。通过开展天线设计及测试,并结合现场试验对天线的检测频带和后处理方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天线检测频带在300~900MHz有利于壁后注浆的检测,同时后期处理采用去除背景及直达波消除有助于提升壁后注浆体的识别。(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1期)
壁后注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有效充填井筒壁后空间和围岩裂隙,封堵井壁漏水,减小井筒总漏水量,改善井筒环境,降低淋水对井筒内设施的腐蚀破坏,延长井筒服务年限,对井筒结构、工程质量(漏水段岩石性质、水源、漏水点大小及涌水量大小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计算确定了注浆带范围、方式和施工顺序、浆液类型及注浆参数。采用分段注浆,控制注浆压力,防止注浆压力过高破坏井筒壁的强度,造成井筒壁破损,保证防止浆液流失,有效解决了矿井井筒井下渗漏水问题,同时起到了充填、加固和堵水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壁后注浆论文参考文献
[1].徐超,朱伟,钱勇进,王璐,胡涧楠.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窜浆分析[J].河南科学.2019
[2].程路,邢保军.大众煤矿新副井井筒壁后注浆堵水技术参数的计算确定与应用[J].能源与环保.2019
[3].刘俊生,卢金芳.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J].城市勘测.2019
[4].王旭,张旭东.基于PLC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自动检测设备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
[5].杨钊,贺祖浩,刘毅,陈培帅,李德杰.福州地铁过江通道泥水盾构弃浆在壁后注浆材料中的再利用[J].现代隧道技术.2019
[6].周彦伯.不同扩散模式下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规律研究[D].华侨大学.2019
[7].董洪滨.壁后注浆技术在失稳巷道破碎围岩加固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8].韩鑫,叶飞,何彪,赵猛,应凯臣.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试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9
[9].胡盛斌,徐国元,马富安,唐甫,容继盘.基于天线收发距的盾构壁后注浆雷达探测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周洪,周峰,孟庆军.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步进频率式雷达开发与现场测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