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价值观,路径
生态价值观论文文献综述
穆亮红,梁云[1](2019)在《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生态价值观实践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在于实践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我国选择了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道路。绿色发展理念下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也经历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生态价值观构建实践路径有:第一,生态价值观的构建首先要在法律法规构建方面迈向绿色发展;第二,生态价值观构建在国家治理主体方面要求多元主体共治推动绿色发展;第叁,生态价值观构建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实现绿色发展。(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季潇,林媛[2](2019)在《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生态价值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应积极践行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大学生群体受过度功利化价值观和物质化消费观冲击,导致生态价值观扭曲,出现绿色生活方式失范问题。生态价值观教育为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提供了逻辑可能,主要体现在生态价值观本体——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诠释逻辑和价值观功能的表征逻辑。普及理论知识以提升科学认知,强化情感体验以增进情感认同,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2019年10期)
任重威[3](2019)在《《诗经》生态价值观的认知形态与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以其纯真、朴素、自然、健康的内容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性情,其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于今天依然有着独特的思想价值与启示意义:它起于人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亲近友善的自然观;它基于人的理性自觉,凝练了知足节制的生存论;它源于人的超验直观,建构了敬天成物的德性说。上述叁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其现实启示意义突出呈现为:"情—理—法"叁位一体的生态价值浸润机制,内成于己、外成于物的生态价值实现模式,以及得之于民、惠之于民的生态价值演进逻辑。(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子英,李婷婷,陈志俊[4](2019)在《高校本科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明加强本科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意义,旨在为实现美丽中国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正确生态价值观的一流本科生。分析目前高校本科生生态价值观教育存在本科生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薄弱、高校生态教育资源利用率不够高、本科生社会实践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生态价值观资源挖掘不够、网络阵地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高校要坚持以本为本、注重实践育人、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和发挥网络育人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郑倩[5](2019)在《高校生态价值观践行之路探讨:从知到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进入到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生态文明的发展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阵地,负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生态价值观的责任。面对传统生态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本文主张以知、行合一为理念,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实现由内化到外显的过程,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形成稳定的生态环保行为。(本文来源于《新时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李亚男[6](2019)在《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交汇期与关键期,生态环境状况成为影响与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着成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大学生是建设和引领未来社会的主要力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受自身生态价值观的支配。因此,高校要自觉承担起生态价值观教育的任务,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既是历史与时代的选择,是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迫切要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诉求,又是立足于培养更加完善的现代人的手段,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为研究主题,并拟从以下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阐释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首先对生态、价值、价值观、生态价值观、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生态价值观的人学意蕴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人类生存需求、国家发展要求、高校教育改革与完善、个体人格完善四个层面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这是本文的逻辑起点。第二部分阐述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支撑。主要从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生态价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思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价值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思想这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分别进行了辩证评价,对比分析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先进性与优越性。第叁部分剖析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以及原因。通过以调查问卷为主、以个别谈话为辅的实证研究,从价值意识、价值行为两个角度分析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发展现状,并从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进行阐述;从育人功能、教师素质、教育体系等方面分析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取得的成效与有待完善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大环境、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个人叁方面剖析生态价值观教育的问题缘由,为进一步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方向。第四部分探讨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路径。在对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缘由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确立科学教育原则并汲取生态价值观教育先进经验,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二是完善生态价值观理论体系,优化教育内容结构,确立教育方向;叁是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拓展生态价值观教育途径,保证教育有效实施;四是提高生态主体素质,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五是创设健康教育环境,营造生态价值观教育氛围,凝聚社会、家庭、社区、学校、网络媒体等力量。通过以上途径,力求提高大学生生态价值素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与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赵剑光[7](2019)在《西部山区乡镇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西部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当地人们急于获取物质利益,造成植被盖度下降、森林资源减少,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但人们还未意识到生态危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初中阶段是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生物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中与生态价值观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因此,要想彻底解决上述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生态价值观念入手,在西部山区乡镇中学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价值观教育,也是积极回应“建设美丽中国”的实际举措。桂林市资源县是典型的西部山区,本研究起始于笔者在当地乡镇初中一年的支教。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分析国内外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研究进展及西部山区乡镇中学的教育现状。其次,根据西部山区乡镇初中生的群体特征,参考编制“中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素养现状调查问卷”以此作为工具,对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乡车田民族初中及其周围乡镇初中随机选取160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SPSS对影响生态价值观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调查的西部山区初中生中,一半左右的学生尚未建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对生态价值观知识、生态价值观情感态度和生态环保活动参与情况叁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生态环保活动参与情况水平低于前两者;部分学生言行不一,特别是面对一些难处理的情况,学生多表现出行动的摇摆性,没有落实自己的生态责任;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需要他人的规劝、制止和监察;大多数学生认可并愿意在生物教学中理解生态价值观,希望增多生态价值观教育内容,也愿意参与相关活动。再者,进行西部山区乡镇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态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通过“中学生物教师生态价值观教育素养现状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对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乡车田民族初中及其周围乡镇初中20名教师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西部山区乡镇初中生物专业师资较少;中学升学考试科目制约生态价值观教育在生物课堂上的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深度和广度不够;教师生态价值观素养有待加强。接着,笔者根据调查结论,在生物学教材及当地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资源的挖掘。并根据西部山区实际情况,对生物教学中生态价值观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实际教学及教学案例探究,探究表明西部山区乡镇初中的生物教学能够很好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且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价值观教育具有可行性。最后,针对西部山区乡镇初中生态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以下对策:教育部门及学校建立生态价值观教学体系;生物应教师提高生态价值观教育素养和能力;应合理利用西部特有资源,创设生态价值观教育环境,打造教育合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商玉梅,王国栋[8](2019)在《基于生态价值观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新兴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狐狸王信息技术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但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中依旧要基于生态价值的观念,努力把握好生态与人类生活的平衡关系,努力做到共同发展进步。(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5期)
张向阳[9](2019)在《美国人的生态价值观由来》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如何与自身生存环境共处,这既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当今天"拯救地球"的呼声以及引发的环境保护运动遍及世界各地之时,本文从工业革命负面的反思和美国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对美国人生态伦理观形成的影响两方面来探讨走在运动前列的美国人生态价值观的由来,具有其特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刘雪[10](2019)在《生态价值观确立的合理性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在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在加剧。在当代,人口大幅度增加,人类对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自然的消耗也就越来越大。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伴随着的是全球处于灾难的边缘。因此,转变人们的生态观念,确立合理的生态价值观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0期)
生态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绿色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应积极践行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大学生群体受过度功利化价值观和物质化消费观冲击,导致生态价值观扭曲,出现绿色生活方式失范问题。生态价值观教育为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提供了逻辑可能,主要体现在生态价值观本体——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诠释逻辑和价值观功能的表征逻辑。普及理论知识以提升科学认知,强化情感体验以增进情感认同,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1].穆亮红,梁云.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生态价值观实践路径探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9
[2].王季潇,林媛.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生态价值观研究[J].教育评论.2019
[3].任重威.《诗经》生态价值观的认知形态与现实意义[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刘子英,李婷婷,陈志俊.高校本科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
[5].郑倩.高校生态价值观践行之路探讨:从知到行[J].新时代职业教育.2019
[6].李亚男.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7].赵剑光.西部山区乡镇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8].商玉梅,王国栋.基于生态价值观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9].张向阳.美国人的生态价值观由来[J].特区经济.2019
[10].刘雪.生态价值观确立的合理性及其意义[J].汉字文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