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同时也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结合天津市具体情况,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天津近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对天津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对天津市1997-200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进行计算,明确了天津市近十年的生态资源占用情况。然后根据天津的具体情况,以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系统的框架建立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处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中的一项指标,对天津市十年来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作出评价。最后通过分析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揭示出了天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天津近十年的整体发展基本呈可持续状态,经济、社会系统发展态势良好,但生态环境可持续状况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生态足迹的持续增加,导致生态赤字不断增大,生态安全状况不断下降。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性逐渐降低。本文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针对生态足迹模型生态倾向性过强的局限性,将生态足迹模型与可持续发展多指标综合评价相结合,对天津近十年的可持续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其次,针对生态足迹模型在描述自然系统消纳废物的功能和污染的生态影响方面存在的缺陷,本文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时,将生态足迹相关指标与环境污染指标相结合,来反映生态环境系统状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础理论研究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1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及内涵
  • 2.1.2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2.2 生态足迹模型
  • 2.2.1 生态足迹相关概念
  • 2.2.2 生态足迹的计算
  • 2.2.3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 2.2.4 对生态足迹模型的评价
  • 第三章 天津市1997-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及结果分析
  • 3.1 天津市概况
  • 3.1.1 自然条件
  • 3.1.2 资源条件
  • 3.1.3 社会经济状况
  • 3.1.4 土地利用状况
  • 3.2 研究方法选择
  • 3.2.1 本文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 3.2.2 区域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 3.2.3 生态足迹相关指标补充
  • 3.3 天津市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 3.3.1 数据处理与说明
  • 3.3.2 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与分析
  • 3.4 天津市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与分析
  • 3.4.1 产量因子的计算
  • 3.4.2 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 3.5 天津市生态赤字/盈余计算与分析
  • 3.6 天津市生态足迹相关指标计算
  • 3.6.1 生态足迹压力指数分析
  • 3.6.2 生态协调度分析
  • 3.6.3 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分析
  • 第四章 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择
  • 4.1.2 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择
  • 4.1.3 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择
  • 4.2 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 4.2.1 数据标准化方法
  •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4.2.3 可持续发展度的计算方法
  • 4.3 天津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分析
  • 4.3.1 数据标准化
  • 4.3.2 权重的确定
  • 4.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天津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 5.1 天津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5.1.1 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导致生态承载力低
  • 5.1.2 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足迹比重高
  • 5.1.3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性不高
  • 5.2 天津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 5.2.1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力
  • 5.2.2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以减少消费
  • 5.2.3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5.2.4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 [2].湖南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视角[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耕地承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9)
    • [4].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九江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5].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四川省耕地资源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1)
    • [6].基于废弃物吸纳的生态足迹模型二次拓展与运用[J]. 统计与决策 2017(15)
    • [7].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梨树县生态承载力分析[J]. 林业经济 2016(08)
    • [8].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9].修正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20)
    • [10].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北碚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04)
    • [11].生态足迹模型下的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3)
    • [12].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耕地资源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9)
    • [13].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0)
    • [14].城市水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0)
    • [15].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以舟山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6(06)
    • [16].基于改进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系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6(11)
    • [17].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11)
    • [18].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甘南州生态承载力研究[J]. 商 2013(10)
    • [19].两种生态足迹模型在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应用与比较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 [20].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评价[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08)
    • [21].基于全球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4)
    • [2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12)
    • [23].生态足迹模型修正的初步探讨[J]. 环境保护科学 2010(03)
    • [24].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0(02)
    • [25].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6].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足迹模型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测算[J]. 生态学报 2020(04)
    • [27].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人口容量测算[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06)
    • [28].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J]. 林业经济 2014(11)
    • [29].城市尺度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中不同参数选择的影响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6)
    • [30].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在济南市的应用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2)

    标签:;  ;  ;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