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参通冠胶囊论文-孙锦

双参通冠胶囊论文-孙锦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参通冠胶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参通冠胶囊,小试研究,中试研究,影响因素

双参通冠胶囊论文文献综述

孙锦[1](2019)在《双参通冠胶囊工艺放大过程中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双参通冠胶囊工艺研究的前期工作基础上,对双参通冠胶囊的工艺放大过程进行研究,找出工艺放大过程中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并分析造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工艺控制方法,减少药效成分的损失,保证药物质量。方法:建立双参通冠胶囊中主要人参皂苷类成分、丹参酚酸类成分、延胡索生物碱类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前期实验结果为基础,分析造成其差异的影响因素,根据降解动力学基本原理,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研究,计算其降解动力学方程。对小试和中试中提取、分离纯化和干燥过程中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每个成分在各阶段的转移率,对小试、中试中6个成分各阶段转移率进行统计学差异比较分析,验证控制方法可行性。结果:经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几种成分在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等考察项目均符合相关要求,表明所建立方法适合3种人参皂苷、12种丹参成分和2种延胡索生物碱的定性定量分析。对丹参不同洗脱液中丹酚酸B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提取液中其他组分和其自身浓度是丹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丹参提取液中某些成分可能对丹酚酸B具有保护作用。对延胡索乙素和脱氢紫堇碱的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延胡索乙素的降解反应基本符合一级反应,空气是影响延胡索乙素稳定性最关键的因素,在无氧的情况下,延胡索乙素稳定性较好;此外温度、溶液pH、溶媒对延胡索乙素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温度越低,延胡索乙素稳定性越好;在偏中性的溶液中,延胡索乙素的稳定性较差;50%的乙醇作为溶媒,延胡索乙素的稳定性较好。脱氢紫堇碱的降解反应基本符合一级反应,温度、pH、溶媒、氧气、延胡索提取液中其他组分均对脱氢紫堇碱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温度越高,脱氢紫堇碱降解越快;在pH为中性的溶液中脱氢紫堇碱的稳定性较好;甲醇溶媒体系中,脱氢紫堇碱最稳定;无氧条件下比有氧条件下脱氢紫堇碱的稳定性更好;脱氢紫堇碱在延胡索提取液中的稳定性较单体溶液稳定。以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丹酚酸B、延胡索乙素、脱氢紫堇碱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研究发现其中3种化学成分在小试和中试中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人参皂苷Rb1在中试浓缩和精制两个过程中的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小试;丹酚酸B中试浓缩过程转移率明显高于小试,但是干燥过程小试的转移率高于中试;延胡索乙素的小试研究中干燥转移率明显高于中试。结论:双参通冠胶囊工艺放大过程中,影响其主要成分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是温度、空气、储存时间等。其中,工艺放大对丹酚酸B的影响最显着,除文献报道中的温度、pH、溶媒、添加剂等因素外,提取液中其他成分及其丹酚酸B自身浓度也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研究初步认为丹酚酸A、咖啡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等化学成分有利于丹酚酸B的稳定。对丹酚酸B的初始浓度进行研究,发现丹酚酸B初始浓度越高,丹酚酸B越稳定。所以为控制制备过程中丹酚酸B成分的稳定,应在保证其提取率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温度、减少其受热时间,尤其注意精制过程中应及时混匀洗脱液,及时对混合均匀的洗脱液进行减压浓缩干燥,避免其因化学组分之间分离或浓度过低导致丹酚酸B降解速度加快的现象,降低其不必要的损失。延胡索在提取、精制、干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其与空气的接触,尤其注意其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与氧的接触。总之,应控制温度,对各药材提取液、洗脱液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因高温、氧气、化学成分分离以及浓度过低导致的各成分损失,尽早让各有效成分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5-28)

孙锦,张鹏,彭勍,孟硕,任钧国[2](2019)在《HPLC-双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双参通冠胶囊中脱氢紫堇碱、丹酚酸B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参通冠胶囊中脱氢紫堇碱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双波长切换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6 nm(丹酚酸B)、336 nm(脱氢紫堇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在建立的检测条件下,脱氢紫堇碱和丹酚酸B均能达到基线分离,二者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157~1.259μg、0.391~3.131μg(r均为0.999 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24 h内)的RSD均小于2.00%(n=6~1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61%、102.85%(RSD分别为3.59%、2.85%,n=6)。结论:建立的HPLC-双波长切换法可同时测定双参通冠胶囊中脱氢紫堇碱和丹酚酸B含量,且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双参通冠胶囊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07期)

王永刚,齐婧,郑刚,罗文平,于远望[3](2012)在《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心电图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CI治疗成功后的病例,随机分两组,实际纳入对照组62例,治疗组67例。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双参通冠胶囊,对照组加双参通冠胶囊安慰剂,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6个月后评价中医证候改善积分,静息及负荷状态下的心功能以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速度,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共失访5例,失访率为3.88%。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改善的疗效增高(P<0.05);负荷态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正常心肌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增加的前壁心肌梗死节段数增多(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的总积分以及治疗满意程度与疾病认识程度的积分显着增高(P<0.05)。结论双参通脉胶囊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心功能,具有一定改善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2年12期)

王永刚,尤金枝,齐婧,尚俊平,王秦安[4](2012)在《双参通冠胶囊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参通冠胶囊对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和中医症候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案,将1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西医稳定性心绞痛规范治疗方案。治疗组加服双参通冠胶囊,对照组加服安慰剂,3次/d,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治疗前、3个月和6个月叁个点的血脂四项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有7例失访。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3个月和6个月的甘油叁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在3个月和6个月的全血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改善率的显效率分别为33.77%和60.53%,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和94.7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参通冠胶囊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药》期刊2012年05期)

徐东成[5](2008)在《双参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APTT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疗效及其对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新药上市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符合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单模拟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双参通冠胶囊)42例,和对照组(益心舒胶囊)14例。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其对心绞痛疗效情况、心电图的改善,硝酸甘油的停减率,中医症候及各项中医临床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总有效率:92.85%,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69.05%,硝酸甘油停减率84.38%,对照组益心舒胶囊组总有效率:92.85%,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64.29%,硝酸甘油停减率81.82%,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对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均有良好的疗效。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两组改善胸痛、胸闷、心悸等气阴两虚兼瘀血证,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在舌苔、脉象改善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延长,具有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治疗组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或有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有效。结论: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能够延长患者APTT时间,改善患者的凝血状况,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应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徐东成,张庚,窦坤[6](2008)在《双参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型)Ⅲ期临床观察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临床上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较多,笔者使用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此证冠心病人8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入选标准:病人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且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或肝、肾造血系统功能障碍。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病人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所有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08年01期)

柴春红[7](2007)在《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新药上市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单模拟的方法,将40例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双参通冠胶囊组)20例和对照组(益心舒胶囊组)20例,治疗28天后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结果:双参通冠胶囊组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心电图有效率为70%,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4.62%;益心舒胶囊组总有效率为:100%,心电图有效率为65%,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1.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两组均能改善胸痛、胸闷、心悸等气阴两虚兼血瘀症状,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药物对血浆内皮素及血流变学、血脂均无明显改善作用,可能与样本数量太少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不良反应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或有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结论: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5-01)

刘建勋,尚晓泓,林成仁,马晓斌,王敏[8](2000)在《双参通冠胶囊主要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多种动物结合多种生理生化指标,观察双参通冠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和结果:(1)双参通冠胶囊对麻醉犬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以(本文来源于《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0-04-01)

双参通冠胶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参通冠胶囊中脱氢紫堇碱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双波长切换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6 nm(丹酚酸B)、336 nm(脱氢紫堇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在建立的检测条件下,脱氢紫堇碱和丹酚酸B均能达到基线分离,二者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157~1.259μg、0.391~3.131μg(r均为0.999 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24 h内)的RSD均小于2.00%(n=6~1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61%、102.85%(RSD分别为3.59%、2.85%,n=6)。结论:建立的HPLC-双波长切换法可同时测定双参通冠胶囊中脱氢紫堇碱和丹酚酸B含量,且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双参通冠胶囊的质量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参通冠胶囊论文参考文献

[1].孙锦.双参通冠胶囊工艺放大过程中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2].孙锦,张鹏,彭勍,孟硕,任钧国.HPLC-双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双参通冠胶囊中脱氢紫堇碱、丹酚酸B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9

[3].王永刚,齐婧,郑刚,罗文平,于远望.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4].王永刚,尤金枝,齐婧,尚俊平,王秦安.双参通冠胶囊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12

[5].徐东成.双参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APTT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6].徐东成,张庚,窦坤.双参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型)Ⅲ期临床观察报告[J].黑龙江中医药.2008

[7].柴春红.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8].刘建勋,尚晓泓,林成仁,马晓斌,王敏.双参通冠胶囊主要药效学研究[C].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

标签:;  ;  ;  ;  

双参通冠胶囊论文-孙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