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桥蛋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研究

骨桥蛋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具有自身抗体的产生、补体的激活、免疫复合物沉积、组织和器官损伤的特点。其病因、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但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明了。近来虽有研究证实EB病毒、吸烟和化学杀虫剂等有害环境以及药物在SLE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但其中遗传因素起关键作用,导致临床的复杂表现。因此寻求SLE相关基因多态性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又称为早期T淋巴活化因子1,在Th1细胞的表达是Th2细胞的19倍,属Th1细胞因子。OPN可通过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2、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Th1表达。OPN可通过增强炎症前期的Th1细胞反应,抑制Th2细胞反应的免疫调节作用,发挥它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目的检测OPN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及临床表现有无关联性。方法收集SLE患者143例(年龄:39.4±12.1岁;女/男:134/9)均符合美国ACR1997分类标准,同时选择97例(年龄:34.4±9.5岁;女/男:87/10)健康体检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OPN基因C707T多态性,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ELISA检测68例SLE患者(年龄:38.2±11.7岁;女/男:64/4)、35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年龄:43.6±18.9岁;女/男:27/8)、34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年龄:30.6±9.5岁;女/男:6/28)和36例正常对照组(年龄:36.4±10.2岁;女/男:33/3)血浆OPN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浆OPN水平的差异,详细纪录采血时SLE患者的SLEDAI积分、实验室指标等,分析其与血浆OPN水平的关系。结果1、SLE患者707C/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组OPN707C/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SLE组OPN血浆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5±2.0ng/ml VS 1.6±0.7ng/ml,P<0.001),SLE疾病活动组的血浆OPN明显高于非活动组(5.3±2.0ng/ml VS 3.4±1.3ng/ml,P<0.001);肾脏损害组血浆OPN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5.8±2.1ng/ml VS3.5±1.3ng/ml,P<0.001),有肺间质病变、胃肠道病变和心包炎的高于无脏器损害(4.8±1.2ng/ml,6.3±1.4ng/ml,5.4±2.6ng/ml vs 3.5±1.3ng/ml,P<0.05),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患者OPN水平高于抗心磷脂抗体阴性患者(5.3±2.4ng/ml vs 4.2±1.7ng/ml,P<0.05)。4.OPN血浆水平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523,P<0.001),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403,P=0.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398,P=0.001),与血沉、抗dsDNA抗体、Sm抗体、IgG、IgA、IgM、球蛋白及关节炎等临床资料间统计无相关性(P>0.05)。5.SLE、RA、AS患者OPN水平明显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均<0.05),SLE患者显著高于RA、AS(P均<0.001),RA、AS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OPN基因707C/T多态性与江淮地区汉族SLE发病无关;C707T多态性与江淮地区汉族LN发生可能有关;2.LN患者血浆中OPN的水平明显升高,可能由于C707T多态性的存在,而使LN患者OPN血浆水平升高,导致疾病的进一步加重。活动期SLE及伴有肾、肺等脏器损害者的OPN升高更明显,临床上可作为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观察指标。3.SLE、RA、AS患者OPN水平均明显升高,OPN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免疫致炎因子,参与SLE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选择及分组
  • 2.1.2 类风湿关节炎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 2.1.3 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 2.1.4 正常对照组的选择
  • 2.2 药物与试剂
  • 2.3 机器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4.1 标本的收集
  • 2.4.2 临床资料的收集
  • 2.4.3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和保存
  • 2.4.4 骨桥蛋白基因型的检测
  • 2.4.5 骨桥蛋白血浆水平检测
  • 2.4.6 ACL的检测
  • 2.4.7 Sm的检测
  • 2.4.8 dsDNA的检测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SLE患者OPN基因型分析
  • 3.2 SLE患者OPN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各组的分布
  • 3.2.1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 3.2.2 OPN707C/T基因型在SLE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分布
  • 3.2.3 OPN707C/T基因型在LN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分布
  • 3.3 OPN血浆水平的比较
  • 3.3.1 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OPN水平的比较
  • 3.3.2 SLE病情活动组及脏器受累组之间的OPN水平比较
  • 3.3.3 SLE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OPN水平比较
  • 3.3.4 SLE、RA和A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及其相互间比较
  • 3.3.5 OPN与SLEDAI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个人简历
  • 学习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 2019(06)
    • [2].免疫净化对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5)
    • [3].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2)
    • [4].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4)
    • [5].多脏器累及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J]. 疑难病杂志 2020(05)
    • [6].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成效探究[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3)
    • [7].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7)
    • [8].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导致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8)
    • [9].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04)
    • [1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02)
    • [11].延续性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探讨[J]. 大医生 2018(Z2)
    • [1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05)
    • [1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沙门菌感染致髋关节破坏1例[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04)
    • [1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10)
    • [15].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临床探索与实践[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0)
    • [16].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新进展[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05)
    • [17].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03)
    • [18].略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30)
    • [1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脊液检查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8(06)
    • [2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连续性护理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 2018(08)
    • [21].中外合作研究揭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J]. 生物学教学 2017(01)
    • [22].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炎效果[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 [23].不同年龄段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23)
    • [24].北大人民医院国际首次应用低剂量IL-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01)
    • [25].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01)
    • [26].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02)
    • [27].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三例[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6(04)
    • [28].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感染[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21)
    • [29].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胸腺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S1)
    • [30].抗凝药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6(05)

    标签:;  ;  ;  ;  ;  ;  ;  

    骨桥蛋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