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性论文-乔介平,邱银宝,张帅

压实性论文-乔介平,邱银宝,张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压实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因素方差分析,冻融循环,土料压实性

压实性论文文献综述

乔介平,邱银宝,张帅[1](2019)在《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冻融条件下砾石土料压实性研究试验成果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河口水电站大坝为300m级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地处川西高原气候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雨季降雨集中。两河口大坝心墙填筑施工受不利的气候条件影响,导致有效的施工时间短缺。为确保冬季有效施工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寻求冬季心墙土料快速施工的措施和方法,从宏观角度分析砾石土料受冻前后土体性质变化情况,判断冻融作用对土料压实度是否产生影响,开展了不同冻融条件作用下的土体压实度试验研究工作。通过引入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有效判定不同冻融循环作用对土体压实度是否存在可识别影响,为后续深入研究明确方向。(本文来源于《工程与试验》期刊2019年02期)

杨乐天,何建新,开鑫[2](2019)在《终碾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压实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终碾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压实性能的影响,本文以90℃~160℃区间为例,通过网篮法以及马歇尔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终碾温度下沥青混凝土试件的密度、孔隙率、稳定度和流值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终碾温度的降低,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明显,马歇尔试件稳定度下降,流值增大;终碾温度在100℃时,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可满足小于2%的要求;在正反各70次击实次数时,仅90℃的沥青混合料能满足低于2%孔隙率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冬季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加快施工速度、延长施工周期、控制施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1期)

张文思,战高峰,董伟智,朱福[3](2018)在《生石灰处置过湿粘性土压实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吉舒高速公路项目路段中过湿粘性土含水率较大、在填筑路基时难以满足压实要求的问题,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对该路段两种经过生石灰处置的过湿粘性土的压实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塑性指数大的粘性土经过生石灰处置后物理性质变化明显,处置后土体的塑性指数与黏粒含量显着下降,施工时允许的含水率上限变高,压实性能改善明显,可以当作路基填料。(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8年03期)

高成雷,严战友,李建军,王丙兴,张孟强[4](2016)在《颗粒级配对无粘性土压实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颗粒级配对无粘性土压实性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开展了不同颗粒级配无粘性土的表面振动压实试验,并对无粘性土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分析.试验颗粒级配的确定以山区公路巨粒土填料为原型,考虑了块石、碎石、粗砾、中细砾等粒组的不同相对含量,并采用相似级配法进行缩尺.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级配不均匀的巨粒夹土或巨粒质土的压实性总体较好.无粘性土结构主要决定于颗粒级配的连续性,并可分为骨架孔隙结构、骨架虚填结构和悬浮骨架结构3种类型.颗粒级配对无粘性土压实性的影响机制可以概括为不同大小颗粒的相互填充效应,大颗粒的悬浮效应和小颗粒的虚填效应,上述效应均有利于提高无粘性土的最大干密度.无粘性土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应考虑颗粒级配对压实性的影响,不宜采用统一的孔隙率.研究成果深化了对无粘性土结构的认识,并为无粘性土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6年02期)

杨彦海,刘梦晴,孙贯益[5](2016)在《温拌沥青混合料可压实性与路用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表面活性剂技术和泡沫沥青法实现沥青混合料的温拌化,采用变温击实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可压实性及路用性能,并应用于实体工程。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料相比压实性能提高;且经室内外试验,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部分性能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6年01期)

庞康[6](2015)在《宽级配砾质土压实性和渗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宽级配砾质土具有成本低廉、填筑密度大、抗剪强度高、沉陷变形小、不易收缩开裂、防渗性能优异等优点,近年来已经展现出取代粘土、土工布等传统防渗材料的趋势。目前,宽级配土已经应用于土石坝心墙防渗、路基隔水层、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河道的防渗层等工程实践中。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砾质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有关砾质土压实特性和渗透特性的理论并不成熟,尚无法对宽级配土防渗层的可靠性、防渗能力做出准确的评判,一定程度的阻碍了砾质土防渗层的推广和应用。为挖掘宽级配土防渗层的防渗潜能,建立宽级配土防渗层的级配控制、压实、防渗设计标准,本文首先针对宽级配砾质土开展试验研究。在试验中,人工配置具有不同细粒含量的宽级配土,通过颗分试验、击实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了宽级配土的压实和渗透特性,另外,本文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宽级配土用于土石坝心墙防渗、垃圾填埋场衬垫层中的可行性。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本文针对工程中的防渗需求,给出了相应的宽级配土设计标准。通过试验、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的成果和结论:(1)由于细粒的附着效应,常规干筛法颗分试验误差很大,应采用湿筛法测量宽级配砾质土的级配;(2)基于大量的压实试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回归,给出了砾质土最优含水率的预测模型;(3)基于压实和渗透试验结果,给出了砾质土防渗层的级配控制标准(上下限);(4)对水泥改良砾质土和膨润土改良砾质土进行了渗透系数量测,给出了水泥和膨润土掺入量的建议值;(5)基于数值模拟结果,论证了砾质土可以用于垃圾填埋场衬垫层,并给出具体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完善了砾质土压实特性和渗透特性的理论。本文给出的级配控制标准和最优含水率计算公式可以指导工程实践;水泥和膨润土改良砾质土能够进一步挖掘砾质土的防渗潜能,对于防渗规格要求较高的工程(例如垃圾填埋场的垫层),可以根据防渗要求选用外掺剂的种类和掺入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6-01)

刘小翠,边晓明[7](2013)在《大粒径粗粒土压实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论证了最大干密度与相似模比成对数线性关系理论,根据该理论推算出了原级配大粒径粗粒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密度,为大粒径粗粒土压实性评定提供了一种方法,此方法解决了水电工程中大粒径粗粒土的压实度控制问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水利》期刊2013年05期)

饶为国,马福荣,陈日高,庞迎波,张志红[8](2013)在《重金属污染对土压实性及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实际重金属冶炼企业的尾矿库、废料堆填区采取重金属尾矿样品,与代表性净土进行掺和,配制了不同压实度、不同龄期、不同掺和比的重金属污染土样;在各自的最优含水量下,进行击实和直接剪切等物理力学试验,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土的压实特性与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1)重金属污染对土体击实特性的影响,金属Mn的影响不大,Pb、Zn、Cd、Cr影响较大,后者表现为随掺和比增大,最优含水量减小,土的最大干密度增大;2)随着重金属污染土体压实度的增大,土的黏聚力C逐渐增大的,内摩擦角φ值逐渐降低,污染土的强度指标明显低于重塑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3)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效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重金属污染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土的黏聚力c值下降,内摩擦角φ值上升;4)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土的黏聚力c值增大,则φ值呈降低趋势。(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3年04期)

王龙,解晓光[9](2013)在《振动压实能力与道路基层材料可压实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感器对振动成型基层材料的塑性变形、振动加速度和压实力进行了采集.通过振动叁参数对振动压实工艺输出能量的分析,定义了评价振动压实工艺压实能力的评价参数——激振强度;通过对基层材料振动压实塑性变形曲线的分析,定义了被压材料可压实性评价参数——可压实性系数;对典型道路材料的可压实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实效果的影响上,当激振强度大于3.5时,振动压实工艺才具有较强的压实能力;材料的振动压实塑性变形与振动时间呈对数关系,在振动压实50s后,塑性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在材料可压实性方面,沥青混合料的可压实性最差,二灰结合料可压实性最好,基层材料的可压实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研究结果还表明,用振动压实工艺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能量和道路材料产生单位塑性变形所需的压实应力,来评价振动工艺的压实能力与被压材料可压实性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于林平,李胜德,高潮[10](2010)在《BP神经网络在土石混合料压实性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石混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土石坝等填筑工程中,其压实性是工程关注的问题,而最大干密度是评价土石混合料压实性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土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同的压实能量下,各土粒粒组的含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且各因素与最大干密度往往呈高度非线性,而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处理非线性系统的能力。本文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击实试验成果,预测不同级配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进而评价其压实性。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计算简便、预测精度高且行之有效。(本文来源于《低碳经济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2010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1-14)

压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不同终碾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压实性能的影响,本文以90℃~160℃区间为例,通过网篮法以及马歇尔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终碾温度下沥青混凝土试件的密度、孔隙率、稳定度和流值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终碾温度的降低,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明显,马歇尔试件稳定度下降,流值增大;终碾温度在100℃时,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可满足小于2%的要求;在正反各70次击实次数时,仅90℃的沥青混合料能满足低于2%孔隙率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冬季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加快施工速度、延长施工周期、控制施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实性论文参考文献

[1].乔介平,邱银宝,张帅.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冻融条件下砾石土料压实性研究试验成果分析中的应用[J].工程与试验.2019

[2].杨乐天,何建新,开鑫.终碾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压实性的影响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9

[3].张文思,战高峰,董伟智,朱福.生石灰处置过湿粘性土压实性研究[J].北方交通.2018

[4].高成雷,严战友,李建军,王丙兴,张孟强.颗粒级配对无粘性土压实性的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6

[5].杨彦海,刘梦晴,孙贯益.温拌沥青混合料可压实性与路用性能分析[J].公路.2016

[6].庞康.宽级配砾质土压实性和渗透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7].刘小翠,边晓明.大粒径粗粒土压实性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3

[8].饶为国,马福荣,陈日高,庞迎波,张志红.重金属污染对土压实性及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3

[9].王龙,解晓光.振动压实能力与道路基层材料可压实性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于林平,李胜德,高潮.BP神经网络在土石混合料压实性评价中的应用[C].低碳经济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2010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论文集.2010

标签:;  ;  ;  

压实性论文-乔介平,邱银宝,张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