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盗用行为的刑法规制

论盗用行为的刑法规制

论文摘要

盗用行为是指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某一特定财物的犯罪目的,只是出于一时使用的需要而占有该财物,并且事后予以返还的行为。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盗用是个较少涉及的概念。一提盗用,不少人会即刻想到盗窃罪,甚至会将盗用行为与盗窃行为认为是种与属、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在我国长期的刑事理论与刑事立法中,盗用行为那么被错误地定性为盗窃罪,那么就被简单地认为属于一种不构成犯罪的行为。诚然,盗用行为与盗窃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事实上无论是从危害性还是行为主观意图上两者都相去甚远。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盗用他人财物的犯罪现象频频发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盗用行为已日益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当前我国刑法对于盗用行为无法起到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的功效。在收集论文素材的过程中,笔者强烈地感受到了目前盗用行为的严重性,接触了众多现实生活中有罪不能罚、有案不能立的盗用案例,遂决意将盗用行为的刑事立法化问题作为笔者的硕士论文研究课题。笔者通过网络检索了相关的文章,1并阅读了大量与盗用问题有关的专业书籍。在此基础上,面对传统刑法理论对于盗用行为能否构成盗窃罪的巨大争议,笔者认为盗用应当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使用的目的;二是偷盗的行为。盗用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未征得财物所有人同意的非法使用,盗用者根本不具有将该财物据为己有的主观目的,只是对所有人行使所有权产生了妨碍,因而无法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盗窃罪。在否定了盗用行为构成盗窃罪后,本文从对我国司法解释对于“盗用行为”之一贯处置原则的质疑为切入点,详尽分析了现行司法解释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并通过对中外盗用犯罪刑事立法的横向比较,大胆提出将盗用行为犯罪化的立法设想。通过探究盗用行为的本质,论证我国刑法中增加盗用罪的必要性、必然性。无论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处于现实情况的考虑,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法益的盗用行为进行犯罪化是必须的。尽管对盗用罪成立的范围必须加以严格的限制,以防止刑法过多介入生活。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对某些盗用行为的犯罪化进程。笔者运用法律逻辑学上“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公式,将“盗用罪”定义为:以非法使用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进行营利性活动所获利益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又按照我国传统的“四构成要件理论”对盗用罪的主、客观各项要件逐一进行了分析设计。在讨论犯罪构成要件的过程中,着重剖析了盗用罪的主观犯罪目的——非法使用目的,并对不动产、虚拟财物能否成为盗用罪的犯罪对象等疑难问题提出了见解,且明确单位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本文最后,笔者区分了盗用罪与其他相近似犯罪的界限,除了便于准确适用刑法定罪量刑外,也期待以此加深读者对盗用罪的了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盗用”概述
  • 第一节传统刑法理论对于“盗用”定性的争议
  • 第二节“盗用”之定义
  • 第二章 中外刑法对于“盗用行为”的处置模式
  • 第一节我国刑法中的处置模式
  • 一、关于“盗用”的专门性法律规定
  • 二、司法解释对于“盗用行为”之一贯处置原则
  • 三、现行司法解释的不足之处
  • 第二节国外及我国港澳地区立法之研究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立法
  • 二、港澳地区的刑事立法
  • 三、国外及港澳地区盗用立法例评述
  • 第三章 “盗用行为”入罪的根据
  • 第一节 盗用行为入罪的理论依据
  • 一、根据之一:报应
  • 二、根据之二:预防
  • 三、根据之三:刑法谦抑主义理论
  • 第二节 盗用行为入罪的法律依据
  • 一、宪法依据
  • 二、刑法依据
  • 第三节 盗用行为入罪的现实依据
  • 第四章 盗用罪的立法构想
  • 第一节 盗用罪之概念
  • 第二节 盗用罪之犯罪客体
  • 一、盗用罪的犯罪客体
  • 二、盗用罪的犯罪对象
  • 第三节 盗用罪之犯罪客观方面
  • 第四节 盗用罪之犯罪主体
  • 第五节 盗用罪之犯罪主观方面
  • 一、盗用罪为故意犯罪
  • 二、盗用罪的犯罪目的
  • 第五章 盗用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认定
  • 第一节 盗用罪与盗窃罪的界限认定
  • 一、犯罪构成要件上的异同
  • 二、司法实践中的区分
  • 第二节 盗用罪与侵犯财产罪中的挪用型犯罪的界限认定
  • 一、盗用罪与二者的相同之处
  • 二、盗用罪与二者的主要区别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盗窃罪中财物的界定方案[J]. 法学论坛 2020(01)
    • [2].从占有到取得:我国盗窃罪教义学结构的补正[J]. 政治与法律 2019(04)
    • [3].浅析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兼与秘密盗窃说学者讨论[J]. 法制博览 2019(12)
    • [4].论盗窃罪数额犯的未遂[J]. 环球法律评论 2018(01)
    • [5].盗窃罪为何在我国经济类犯罪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J]. 法制博览 2018(26)
    • [6].非秘密占有内容物的行为也能构成盗窃罪[J]. 中国检察官 2017(12)
    • [7].网络支付环境下盗窃罪适用扩张的路径、弊端及其限制研究——基于司法裁判实践的分析[J]. 法学杂志 2017(06)
    • [8].盗窃罪“非法占有目的”对象刍议[J]. 中外法学 2015(06)
    • [9].论盗窃罪中的秘密性[J]. 商 2016(31)
    • [10].扒窃型盗窃罪的司法认定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5)
    • [11].浅析入户盗窃罪[J]. 法制与经济 2015(12)
    • [12].盗窃罪特殊犯罪对象的认定研究[J]. 长江丛刊 2019(31)
    • [13].非数额型盗窃罪的立法解读与司法适用研究[J]. 法论(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00)
    • [14].盗窃罪中的占有——以德日比较为视角的考察[J]. 刑事法评论 2014(02)
    • [15].论盗窃罪的教义学构造[J]. 刑事法评论 2018(01)
    • [16].浅析盗窃罪的几种特殊情形[J]. 法制博览 2018(06)
    • [17].论植入程序转移支付平台钱款盗窃罪的限制适用[J]. 法制博览 2018(13)
    • [18].偷电数额大能构成犯罪吗[J]. 云南农业 2016(11)
    • [19].论盗回本人财物且未索赔行为不构成盗窃罪[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08)
    • [20].论盗窃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要素[J]. 法学杂志 2014(12)
    • [21].财产型犯罪性质研究——以盗窃罪为例[J]. 法制博览 2015(15)
    • [22].盗窃罪的三个疑难问题研究——以理论自洽与实务判断为导向[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09)
    • [23].盗窃罪离我们有多远?[J]. 理财周刊 2019(32)
    • [24].多次偷开他人机动车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J]. 中国检察官 2013(22)
    • [25].论盗窃罪的本质——“秘密窃取”还是“平和窃取”[J]. 福建法学 2013(04)
    • [26].将他人贵重财物扔掉将构成盗窃罪[J]. 农村科学实验 2013(02)
    • [27].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关系新论[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4(01)
    • [28].盗窃罪的认定思路与要点[J]. 人民司法 2014(07)
    • [29].简评日本盗窃罪中“占有”的界定[J]. 中国检察官 2013(12)
    • [30].土”能否成为盗窃罪的对象[J]. 中国检察官 2013(18)

    标签:;  ;  ;  ;  

    论盗用行为的刑法规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