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评论论文-余梦雅

公正评论论文-余梦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正评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闻评论,公正评论,言论自由,事实

公正评论论文文献综述

余梦雅[1](2019)在《公正评论抗辩在司法实践中的难点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正评论一般用于诽谤案件,保护为了公共利益而做出诚实评论免受侵权责任追究的抗辩理由。在中国,自1992年"吴祖光案"胜诉,"公正评论抗辩"开始作为一项抗辩事由被新闻界和司法界予以重视和采用,但时至今日,我国还未针对这一抗辩理由做出成文的规定,依然存在"同案不同判"的司法尴尬。本文主要探讨了公正评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四个难点,并对公正评论的法律保护略述拙见。(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07期)

任红,牛俊奇,陈成伟,贾继东,庄辉[2](2017)在《坚持学术公正和独立,推动肝脏病学科健康发展——《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肝脏》评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药物开发与临床研究的进展,有关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理论、新药物、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临床治疗观念也不断更新。目前通过3到6个月的全口服抗病毒治疗,能够使95%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达到临床治愈。长期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能够改善肝脏炎症坏死、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减少肝硬化失代偿及肝细胞癌的(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7年01期)

李子敏[3](2016)在《司法应如何把握“公正评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因评论而引发的网络名誉权诉讼时有发生,不少名人因为网络评论不当而被推上被告席,也有的原告意图通过诉讼堵住他人的嘴、拒绝正当舆论监督和善意批评。法院在解决因评论引发的侵犯名誉权案件时,需在个案中厘清公民的人格权与社会的舆论监督权两种权利的边界,而“(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6-08-16)

王咏梅[4](2016)在《“以公正舆论促进国家现代化”:胡政之对“五卅惨案”的评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胡政之在90年前对"五卅惨案"的时评,既能反映他的时评特色和所办《国闻周报》的风格,又能展现一位民国时期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自由、国民公意、群众运动等现代民主政治关键词的深刻理解和对怎样打破帝国主义国家歪曲宣传在国际传播中的垄断地位的真知灼见,更能显示出这位知日派新闻家对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国际问题的基本态度、鲜明的爱国立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来源于《新闻春秋》期刊2016年02期)

严冰心[5](2016)在《论名誉侵权案中的公正评论抗辩》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司法实践中涉及评论侵害名誉权的案件越来越多。名誉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在我国宪法与民法中均有明确规定,有关名誉权的保护比较常应用的法律依据只有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和解答。但是有关这些的规定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只是规定了对名誉权进行保护,对名誉侵权问题没有系统化的具体规定;在侵权抗辩事由上采用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事由,过于简略,没有建立侵犯名誉权所特有的抗辩事由体系;对作为名誉侵权抗辩事由重要支柱之一的公正评论,更没有明确的规范。公正评论抗辩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处理公民名誉权与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冲突之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协调办法,本文通过比较英美法系关于公正评论制度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台湾地区关于这一制度的适用,分析公正评论制度的法理基础以及实践价值。本文共用五个部分来阐述问题:第一部分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归纳分析我国在处理名誉权侵权纠纷过程中对名誉权抗辩的适用情况,并通过梳理我国从《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到名誉权司法解释,力图寻求公正评论抗辩在我国名誉侵权中适用之困境。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对公正评论抗辩在立法、司法、理论界遇到的困境:一是立法中没有关于公正评论抗辩的直接规定,最接近公正评论抗辩的名誉权司法解释也并未对何为公正评论抗辩的真实含义进行一个解答;二是对于公正评论抗辩在适用过程中事实与评论没有完全区分,对评论性的公正性的判断标准不够全面;叁是在司法实践中有关名誉权侵权案件层出不穷,部分案件的抗辩事由的采用已经很接近公正评论抗辩的真实要旨,只是在具体实践中,完全靠自由裁量来解决。第二部分则是为回应第一部分的问题而进行的理论分析,鉴于公正评论抗辩有叁个必要要素,第二部分笔者就从评论性要素来回应我国公正评论抗辩自理论届和立法层面均未对事实和评论进行科学划分问题。结合国内外学者的分析,以比较法方法,归纳梳理国内外关于事实与评论区分的诸多学说,并提出笔者的看法和评价。第叁部分主要讲述公正评论抗辩要素之公益性要件,鉴于这部分我国学者已经进行过更为详尽的论述,笔者在这部分论述的较为简略。主要是罗列了国内外有关公共利益的各种学说并提出一个通常学者们比较认可的观点。第四部分则是讲述公正评论抗辩之公正性要素,旨在分析理论界对于何为公正问题。笔者亦是通过参见比较法和国内理论界有关公正性判断标准的学说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这些理论梳理和比较,寻求有关公正性的科学的可参详标准。第五部分是建立在前叁个部分的论述上的,笔者对全文探讨的问题进行了一个回顾,在应然层面上提出自己对公正评论抗辩在我国名誉侵权案件中适用的思考,从立法上期望力求从现行立法中寻求公正评论抗辩的法律依据;以第二、叁、四部分为基点,在最后建议如何实现评论性要素与公正性要素的在名誉侵权案件中的准确适用;并通过明确公正评论的基本原则并扩大适用范围来实现公正评论抗辩的制度价值。本文旨在借公正评论抗辩制度为名誉权和言论自由之间划定一个科学的界限,为公共舆论监督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彰显名誉权作为重要人格权的权利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6-03-29)

李爱民[6](2015)在《新闻侵权中的公正评论抗辩事由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这些也大大加强了新闻传媒与公民权利的碰撞。这种碰撞主要体现为大众传媒机构的信息传播行为突破了传统的公民权利界限,与公民的人格权发生冲突,侵犯了公民的人格权。该种突破界限的行为,就是新闻侵权行为。为使新闻传媒能够顺利履行其职责,法律不得不规定若干新闻侵权抗辩事由。文章对新闻侵权抗辩事由中的公正评论抗辩做了较为深入的论述。(本文来源于《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侯劲松[7](2013)在《论案中评论与司法公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名政法类报纸的经常会采访一件正在法院审理期间的案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被告知该案件正在审理期间不便接受采访,而且未经允许不得报道。对于在法院审理期间的案件,可不可以在媒体上报道,是个一直以来有很多争议的话题。主张可以评论的意见认为评论是体现舆论对司法的监督,反对评论的意见则认为,这将为干预司法打开方便之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3年21期)

王振海[8](2013)在《站在司法角度浅析如何预防“公正评论”与新闻侵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报道消息,引导舆论,社会监督等各个方面都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日益增多的与社会各方面的纠纷就难以避免。体现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一方面是新闻工作者的权益被侵害;另一方面则是新闻工作者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3年21期)

王丽芳[9](2013)在《公正评论的媒体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新闻评论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的视线,角度多变的个性化评论开始成为各类媒体竞相追逐的内容。客观公正的评论不仅有利于媒体和大众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有效监督,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民主社会的快速形成和发展。然而,不当的评论却不仅会侵犯到公民的名誉权等各项权利,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在国内评论实践突飞猛进以及评论过程中的问题渐渐凸显的同时,评论的伦理理论方面的发展以及相关方面的司法解释和实践等却较为滞后,这二者之间的不对等性就给现实生活中新闻评论实践的继续前进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使评论侵权的现象变得极为普遍和混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套完整规范同时具备可操作性的评论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本文立足于这样的现实境况,将以第叁次时评热潮的典型代表——《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为研究对象,以“公正”作为评论文章的宗旨,以“公正评论”为本次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结合我国自古以来形成的论争传统、各国新闻评论的行为规范、国内关于评论侵权案件的司法审判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从媒体实践的角度入手,试图在分析公正评论精神内涵的同时,考察《青年话题》评论版的操作实践,以期最终在自由发表言论与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之间寻求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并为我国新闻评论的立法与司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具备实际可操作性的研究样本。(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3-06-30)

王昕[10](2013)在《公正评论抗辩适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年前,新闻侵权抗辩的概念在大多数人眼中,相信还比较陌生;二十年后,在这片昔日荒芜之领域上,经过众多法学和新闻学家、学者们的辛勤耕耘,目前已硕果颇丰。理论上的收获也推动了司法实践的发展,司法实践又反哺理论的进步。新闻侵权抗辩事由很多,中国人民大学杨立新教授曾经综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学术理论研究提出了二十二个抗辩事由的清单。’其中,在司法实践中,公正评论抗辩是法律认可度较高,也是媒体使用较多的抗辩事由之一本文参考并借鉴前辈学者的研究,从相关案例的统计分析入手,着重研究公正评论抗辩引入我国的现实可行性及其在制度上和司法实践中的困境。在新闻学与法学交叉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适用该制度的立法、司法建议。即,与援引宪法或重新立法相比较,在我国确立公正评论抗辩的最好方法是从现有司法解释中寻求公正评论抗辩的制度依据,并辅之反复的实际判例演绎,循序渐进,逐步调整,则公正评论抗辩进入我国立法将指日可待。笔者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为我国公正评论抗辩规则的恰当运用和制度建设起到些微的促推作用,同时也期望以此为基础,为我国公民人格权保护力度的提升献一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3-03-01)

公正评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药物开发与临床研究的进展,有关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理论、新药物、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临床治疗观念也不断更新。目前通过3到6个月的全口服抗病毒治疗,能够使95%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达到临床治愈。长期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能够改善肝脏炎症坏死、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减少肝硬化失代偿及肝细胞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正评论论文参考文献

[1].余梦雅.公正评论抗辩在司法实践中的难点探究[J].今传媒.2019

[2].任红,牛俊奇,陈成伟,贾继东,庄辉.坚持学术公正和独立,推动肝脏病学科健康发展——《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肝脏》评论[J].肝脏.2017

[3].李子敏.司法应如何把握“公正评论”[N].人民政协报.2016

[4].王咏梅.“以公正舆论促进国家现代化”:胡政之对“五卅惨案”的评论[J].新闻春秋.2016

[5].严冰心.论名誉侵权案中的公正评论抗辩[D].西南政法大学.2016

[6].李爱民.新闻侵权中的公正评论抗辩事由探析[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7].侯劲松.论案中评论与司法公正[J].法制与社会.2013

[8].王振海.站在司法角度浅析如何预防“公正评论”与新闻侵权[J].科技致富向导.2013

[9].王丽芳.公正评论的媒体实践[D].西北大学.2013

[10].王昕.公正评论抗辩适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  

公正评论论文-余梦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