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电子垃圾逆向物流及回收模式选择研究

企业电子垃圾逆向物流及回收模式选择研究

论文摘要

电子垃圾逆向物流是指电子产品从消费者返回到制造者的物流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子产品消费量逐年增加,相应地每年淘汰和报废的电子产品数量也在急剧上升。相应地每年淘汰和报废的电子产品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如果这些废弃的电子产品得不到妥善的回收和处理,将会造成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然而由于市场发育程度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差距,导致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政策的执行效果不佳,远不能满足资源和环境对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的要求,因此如何进行电子垃圾有效的资源化回收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以制造者责任延伸理论、公共经济学外部性理论、生态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等为研究工具,对电子垃圾逆向物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全文共分6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提出了本文对电子垃圾逆向物流及其系统的概念界定;第2章相关理论部分,以电子垃圾逆向物流产生理论、公共经济学外部性理论、制造者责任延伸理论为研究工具,对电子垃圾逆向物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第3章主要对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的主体进行分析,具体阐明构建主体的目标、空间策略及主体外部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的推进模式。第4章分析了企业构建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系统的动力机制,对EPR约束下三种回收模式进行详细介绍,建立了影响回收模式选择的指标。第5章对模糊层次法的基本理论进行整理,通过具体实例来了解模糊层次法在企业选择电子垃圾逆向物流回收模式中的应用。第6章为结论部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回顾
  • 1.2.1 逆向物流的概念及研究综述
  • 1.2.2 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创新点
  • 第2章 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的相关理论
  • 2.1 电子垃圾(E-Waste)概述
  • 2.1.1 电子垃圾概念
  • 2.1.2 电子垃圾的拆解与分选
  • 2.2 电子垃圾逆向物流产生的理论
  • 2.2.1 生命周期理论
  • 2.2.2 生态经济理论
  • 2.2.3 环境伦理学
  • 2.3 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的公共经济学理论
  • 2.3.1 公共物品属性
  • 2.3.2 外部性体系
  • 2.4 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
  • 2.4.1 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的概念及含义
  • 2.4.2 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对电子垃圾逆向物流规制的制度指导
  • 第3章 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系统主体行为分析
  • 3.1 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系统主体目标及策略空间
  • 3.1.1 企业主体目标及策略空间
  • 3.1.2 消费者主体目标及策略空间
  • 3.1.3 政府主体目标及策略空间
  • 3.2 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系统主体外部性分析
  • 3.2.1 企业构建行为外部性分析
  • 3.2.2 公众消费者构建行为外部性分析
  • 3.2.3 构建主体行为外部性分析评述
  • 3.3 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系统主体间关系
  • 3.3.1 政府的公共性、强制性
  • 3.3.2 消费者引导、节制力量
  • 3.3.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 第4章 企业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的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
  • 4.1 企业构建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的动力机制
  • 4.1.1 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根本性驱动作用
  • 4.1.2 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拉动力
  • 4.1.3 企业形象建设的外在需求
  • 4.1.4 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深层延伸影响
  • 4.2 生产企业构建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的回收模式选择
  • 4.2.1 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的三种基本回收模式
  • 4.2.2 影响企业回收模式选择的指标
  • 第5章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回收模式选择过程中的应用
  • 5.1 模糊层次分析方法(F-AHP)概述
  • 5.1.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提出
  • 5.1.2 电子垃圾逆向物流回收模式模型建立
  • 5.2 评价模型的应用
  • 5.2.1 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 5.2.2 Fuzzy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隶属度
  • 5.2.3 模型的应用
  • 5.3 构建中国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系统的政策建议
  • 5.3.1 政府对电子垃圾逆向物流的影响比较
  • 5.3.2 有关中国政府推动电子垃圾逆向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章 结论
  • 6.1 本文结论
  • 6.2 本文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船舶逆向物流系统构架与发展策略[J]. 水运科学研究 2008(03)
    • [2].循环经济下我国绿色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 中国市场 2019(36)
    • [3].甘肃省农产品逆向物流的运输线路优化[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02)
    • [4].高校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储运 2020(03)
    • [5].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包装逆向物流仓库的选址[J]. 科技风 2020(17)
    • [6].浅析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网络规划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11)
    • [7].军事逆向物流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J]. 物流科技 2018(11)
    • [8].绿色经济背景下逆向物流共享云平台研究[J]. 物流科技 2019(01)
    • [9].快递包装逆向物流发展策略探讨[J]. 开封大学学报 2018(03)
    • [10].高校快递包装逆向物流回收站点的构建——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 中国市场 2019(08)
    • [11].跨境电商企业逆向物流浅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08)
    • [12].中国汽车逆向物流发展及物流系统建设分析(下)[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9(06)
    • [13].浅析逆向物流[J]. 中外企业家 2019(15)
    • [14].国际逆向物流的知识基础与研究热点分析[J]. 物流科技 2019(06)
    • [15].服装业逆向物流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9(10)
    • [16].逆向物流的研究回顾及未来展望[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2)
    • [17].循环经济视角下逆向物流企业绩效分析[J]. 江苏商论 2019(08)
    • [18].逆向物流订单分配排序优化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19].汽车行业逆向物流发展分析[J]. 市场研究 2018(02)
    • [20].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 知识经济 2018(10)
    • [21].包装物逆向物流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考[J]. 中国商论 2018(16)
    • [22].逆向物流在陆运运输方面的研究与决策[J]. 智库时代 2018(25)
    • [23].逆向物流网络决策模型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8(21)
    • [24].逆向物流网络设计研究现状与展望[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8(11)
    • [25].浅析顺丰公司的逆向物流[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6(11)
    • [26].逆向物流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分析研究综述[J]. 现代企业 2017(02)
    • [27].考虑碳排放的多周期医药逆向物流网络联建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8].逆向物流——新一轮创新角力场[J]. 中国储运 2017(04)
    • [29].快递公司开展包裹回收逆向物流的策略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8)
    • [30].中国农村逆向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15(11)

    标签:;  ;  ;  

    企业电子垃圾逆向物流及回收模式选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