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医院病理科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病理组织取材与制片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经宫颈癌普查TCT诊断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行宫颈组织活检。其中50例在阴道镜下采用醋酸实验及碘实验多点取材,制作切片的方法为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的四点取材法和随意包埋法。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诊断CINⅡ、CINⅢ、微小浸润癌方面的诊断率与手术病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诊断CINⅡ、CINⅢ、微小浸润癌方面的诊断率与手术病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下多点取材以及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能够提高早期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在宫颈癌的防治中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病理组织;阴道镜取材;制片;宫颈癌;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092-02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约为2.7~3.6/10万。目前,宫颈癌的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早期诊断宫颈癌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阴道镜在宫颈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阴道镜下定位宫颈的病变部位及范围,对病变严重部位的活检已经成为防治宫颈癌的重要环节[1]。但阴道镜下的取材方法以及制片方法对诊断结果的判定是存在一定影响的。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经宫颈癌普查TCT诊断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合理的选材与制片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经宫颈癌普查TCT诊断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纳入标准:(1)行TCT检查、妇科一般检查;(2)年龄≥18岁;(3)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接触性出血、白带增多、宫颈炎症;(4)短期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排除标准:(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2)宫颈手术史;(3)1周内有阴道用药者;(4)手术禁忌症;⑸不能配合检查者。其中50例为观察组,年龄23~56岁,平均35.5±15.5岁。40例为对照组,年龄26~50岁,平均35.2±14.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活检前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配合事项,活检的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对于宫颈、阴道有急性炎症的患者首先采用抗炎治疗。阴道镜检查时要避开患者的月经期,且检查前24h内不可进行性生活、冲洗、宫颈活检以及妇科检查。检查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阴道窥器充分暴露宫颈,拭净宫颈表面分泌物[2]。首先在阴道镜下观察宫颈表面的结构、形态。(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四点(3、6、9、12点)取材法和随意包埋法。所取病理组织经4%中性甲醛固定,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处理后(3~5μm),进行HE染色。(2)观察组:采用醋酸实验及碘实验多点取材,首先采用3%醋酸棉球湿敷于宫颈,仔细观察鳞状上皮、柱状上皮及转化区的颜色,查找异常的征象,最后做碘实验,选择疑点取材。制作切片的方法为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所取组织需包括上皮组织及足够的间质组织。有比较有经验的病理医师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对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情况,CINⅡ、CINⅢ、微小浸润癌的病理诊断方面参照相关文献[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EXCEL2007,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16.0,组间计数资料(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阴道镜下确诊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观察组在诊断CINⅡ、CINⅢ、微小浸润癌方面的诊断率与手术病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阴道镜下确诊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n(%)]
3.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的女性,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于早期宫颈癌的患者尽早诊断、采用手术治疗是防止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我国目前公认的诊断宫颈癌病变的“三阶梯”步骤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阴道镜下活检是目前诊断宫颈癌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其取得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性质有重要的帮助。但近来研究发现[4],采用传统的3、6、9、12点取材和制片方法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本研究结果发现,阴道镜下传统活检、制片方法在诊断CINⅡ、CINⅢ、微小浸润癌方面的诊断率与手术病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了提高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本研究采用醋酸实验及碘实验多点取材,取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制作切片,结果显示,该方法与手术病理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主要是由于在醋酸及碘试验下能较好的锁定病灶范围。同时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切片时就能切到大部分上皮组织,大大增加了切到病灶的机率[5]。
综上所述,阴道镜下多点取材以及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能够提高早期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在宫颈癌的防治中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世庆,俞代玲.液基细胞薄层涂片与鳞状细胞癌抗原试验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比较[J].江西医药,2013,48(12):1293-1294.
[2]于淑莉,刘丽莉,于淑革,等.TCT阴道镜及阴道镜活组织检查联合应用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J].河北医学,2016,22(6):995-996.
[3]陈观娣,何裕,钱德英,等.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准确度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2):951-953.
[4]张曼莉.阴道镜下活检防治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69.
[5]徐丹,姜旭珍.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及其漏颈癌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14,22(8):5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