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课题为导师李冀教授“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段富津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的一部分。通过临床病案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观察法、比较法及数理统计法,对著名中医学家段富津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本研究首先对眩晕进行了文献学研究,论述了眩晕的病名演变、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为整理和总结段富津教授治疗眩晕的辨治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分析507例眩晕医案的辨证论治方法,概括总结了段富津教授诊治眩晕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1.肝、脾、肾功能失调是眩晕之本,是决定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2.风、火、痰、虚、瘀是眩晕发病的病因。3.眩晕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提示我们治疗时切忌一味扶正,或只顾攻邪,辨证时要善于分清虚实的轻重,应机而变。4.眩晕之七辨。即辨外邪之象等。5.眩晕七治,二十四法恰中病机。即治外邪,祛风胜湿法等。6.善用对药,别具特色,如龙骨与牡蛎,天麻与钩藤等对药。7.治疗眩晕,段老重视调治脾胃。通过本研究可以知道段富津教授治疗眩晕具有丰富的经验,如临床善用成方化裁,配伍精当等。本研究探索了研究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思路和方法,为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参考。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历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1.病名的沿革2.病因病机2.1 因风致眩2.2 因火致眩2.3 因痰致眩2.4 因虚致眩2.5 因瘀致眩3.辨证施治第二部分 段富津教授507例眩晕病例综合分析1.资料与方法2.各证候应用药物频数统计3.中医证候疗效分析3.1 主要症状治疗前后对比3.2 舌象治疗前后对比第三部分 段富津教授治疗眩晕的辨证论治规律探讨1.病变机理探讨1.1 肝、脾、肾功能失调是眩晕的病理基础1.1.1 眩晕与脾胃1.1.2 眩晕与肝1.1.3 眩晕与肾1.2 风、火、痰、虚、瘀多由肝脾肾功能失调而生1.2.1 眩晕与风1.2.2 眩晕与火1.2.3 眩晕与痰1.2.4 眩晕与虚1.2.5 眩晕与瘀1.3 眩晕与气血失常1.4 眩晕多表现为虚实夹杂2.辨证论治规律探讨2.1 眩晕之七辨2.1.1 辨外邪之象2.1.2 辨痰象2.1.3 辨内风之象2.1.4 辨瘀象2.1.5 辨正虚之象2.1.6 辨火旺与阴虚的轻重缓急2.1.7 辨病机的动态变化与本虚标实2.2 眩晕七治,二十四法恰中病机2.2.1 治外邪2.2.2 治痰饮2.2.3 治瘀2.2.4 治气血2.2.5 治肝2.2.6 治脾胃2.2.7 治肾2.3 善用对药,别具特色2.4 七治二十四法是治疗眩晕的有效方法2.5 调理脾胃在眩晕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语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眩晕论文; 名老中医经验论文; 段富津论文; 辨治规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