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文艺美学是二十世纪后期中国学者在美学、文艺学领域提出的带有原创性的新兴学科,其发展始终伴随着争论与争鸣。本文旨在整理中国大陆文艺美学自1971年至2000年(即学科初创期和发展期)的发展历程。处于初创和发展期的文艺美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科性质和学科定位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研究对象、逻辑起点及学科体系问题。本文着重于此时期的文艺美学原理研究,以胡经之、周来祥、王世德、杜书瀛等学者的论著为线索,拟从各家争鸣中见出各文艺美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全文共分六章。绪论部分简短回顾了本时期文艺美学学科具有代表意义的部分成果,同时力图清晰界定“文艺”一词的含义,认为对于文艺美学的种种建构设想,是中国美学界在八十年代“美学热”的催动下,对于“美学的中国化”、“美学体系建设”的一种具体回应方式和成果,它体现了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美学研究的一种态势,即强调美学之西方传统与中国本土思维成果的结合,把美学的纯思辨过程延伸进感性形象的文艺活动之中。第一章分析了中国大陆首提“文艺美学”名称的胡经之先生的学科构想。胡经之将审美活动作为文艺美学的研究起点,以创作——作品——享受为构架,认为文学艺术是审美活动的独特方式,文艺美学是对文学艺术特有审美规律的理论探讨。第二章分析了周来祥先生的文艺美学体系。周来祥将艺术的审美本质作为逻辑起点,在对文学艺术做历时考察的同时做横向的研究,在横向的分析同时做历时的审视,其文艺美学体系是一个纵横交错、质量双向、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系统。第三章分析了王世德的文艺美学主张,即以审美活动为基础,以“审美特质/特性”、“审美规律”为核心范畴,认为文艺美学是美学的下属部门,是文艺学的分支部门、从属于文艺理论。第四章分析了杜书瀛的文艺美学系统,即以审美活动为基点,以审美——作品——接受为线索,考察和揭示文艺的审美性质和审美规律。第五章概述了部分学者对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质疑,比如王德胜认为,在美学、文艺学两个参照系中定位文艺美学的尝试值得商榷;因此不妨模糊“学科”企图,深化“问题”研究。诸多其他学者亦提出若干问题以期文艺美学关注。第六章综合整理了本时期文艺美学学科的部分其他理论成果,这些重要的理论成果对于文艺美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文艺学、美学学科的建设发展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结语部分总结了文艺美学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问题,认为文艺美学改变了文艺学长期以来的对文艺与审美的关系的漠视,转移了美学中对美的本质的讨论的思辨演绎,把美学研究拉回了艺术审美的现实根基,是对西方现代美学的“艺术哲学化”发展趋向的认同,也是向我国古代美学研究对文艺的具体审美感悟的回归,更是从艺术美的向度来思考和张扬人性之美、通过对文艺审美的特性的研究,对人类的命运与前途所给予的关怀。本文按照马克思主义一切研究都应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的基本观点,采取回到事情本身的方法,即不从抽象的“文艺美学”这个概念出发,而是考察具体研究成果与研究历程,力图做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史与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