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研究

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研究

论文题目: 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西方经济学

作者: 别朝霞

导师: 谭崇台

关键词: 失业保险制度,劳动供给,劳动需求,福利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失业保险是一项实务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制度,实施的对象是经济中的微观个体。失业保险每一项内容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们的相关决策行为的改变,继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但是失业保险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对微观个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失业保险制度通过什么样的机制作用于宏观经济?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怎么样才能在发挥失业保险正面作用的同时又能够将失业保险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对于中国这样处于经济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失业保险制度? 对于这些问题,相关的研究汗牛充栋,经济学家们彼此也争论不休。但是迄今为止,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比较少见,国内经济学界也缺乏对中国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理论探讨。而这正是本文所想要做的工作! 一般认为,失业保险制度中失业保险享受条件和失业保险税收的规定会对个人的劳动供给和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产生扭曲,进而对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产生影响。然而,作为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工具,失业保险制度通过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和帮助其再就业,又会对个人以及社会的福利产生影响。研究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的大量文献显示,失业保险会减少人们的劳动供给和企业的劳动需求,从而延长失业时间并提高总体失业率。一些观点也赞同失业保险制度能够起到增进个人和社会整体的福利和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在这两种效应之间寻求平衡点的工作引伸出了最优失业保险制度的话题。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对失业保险制度各项内容的合理设计能够在保障劳动者福利最大化的同时,使其扭曲成本达到最小。尽管中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环境是一个极不完善和外部性充斥的市场经济,这一点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但是西方经济学家们对西方失业保险制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仍然对中国如何建立自己适度的失业保险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希望从经济理论的角度,透过各国具体的失业保险制度规定来探讨失业保险制度的经济影响和福利效应,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最优失业保险制度的探讨,最后本文落脚到对建立中国的适度失业保险制度的探讨。 除了引言外,全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失业保险制度

第一节 失业与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失业的原因和危害

二、失业保险制度的形成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二、失业保险享受资格

三、失业保险给付标准

四、失业保险享受期限

五、失业保险基金筹集

六、失业保险管理体制

第三节 失业保险制度理论简述

一、从微观经济视角分析失业保险制度

二、从宏观经济视角分析失业保险制度

三、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考

第二章 失业保险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

第一节 失业保险制度与工作搜寻

一、工作搜寻与保留工资水平

二、失业保险与保留工资

三、失业保险与搜寻努力程度

第二节 失业保险的制度特征与工作搜寻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资格效应”

二、失业保险制度增加劳动供给效应

第三节 失业保险制度与收入—闲暇分析

一、失业保险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二、一个包含失业保险制度的收入—闲暇模型

三、收入—闲暇与失业保险金的“资格效应”

第四节 实证分析及结论

一、实证分析的小结

二、小结和评述

第三章 失业保险制度的劳动需求效应

第一节 固定比率的失业保险税收与劳动需求

一、失业保险税收对就业影响的原理

二、一个关于失业保险税的局部均衡模型

三、进一步探讨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经历评估机制

一、失业保险经历评估机制的原理

二、不完全的失业保险经历评估机制

第三节 失业保险经历评估机制的理论研究

一、失业保险经历评估机制与劳动需求

二、一个失业保险经历评估机制的模型

三、失业保险与劳动力资源配置

第四节 失业保险经历评估机制的实证与案例分析

一、一个衡量完善程度的具体指标

二、案例分析: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的数据

三、实证研究的结论

四、小结与思考

第四章 失业保险制度与福利

第一节 失业保险制度与个人福利

一、个人福利的定义

二、失业与消费

三、失业保险制度与消费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与社会福利

一、社会福利函数的度量

二、提高失业者总体收入

三、提高经济效率

第五章 最优失业保险制度

第一节 最优失业保险制度问题的产生

一、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二、最优失业保险制度主要内容

第二节 最优的失业保险金水平和期限

一、最优的失业保险金水平的讨论

二、最优失业保险享受期限的讨论

三、模型及分析

第三节 最优的失业保险金发放方式

一、一个消除道德风险的失业保险金发放方式的模型

二、防范道德风险的理论

三、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理论

第四节 政策意义与评论

一、政策含义

二、评论

第六章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第一节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保险制度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失业现象的基本特点

三、失业保险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必然性

第二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概况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

二、失业保险制度内容的比较分析

第七章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构想

第一节 失业保险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一、失业保险给付标准与期限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二、失业保险金享受资格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三、失业保险税对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

四、失业保险税收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五 小结

第二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平滑消费的功能

一、主要指标的平滑消费功能

二、考虑流动性约束条件下的平滑消费功能

三、小结

第三节 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的基本构想

一、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核心内容的基本构想

三、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其他内容的基本构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D]. 丁煜.厦门大学2006
  • [2].基金管理视角下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研究[D]. 陈天红.武汉大学2015
  • [3].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1950-2012年)[D]. 齐艳华.辽宁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 赖小琼.厦门大学2001
  • [2].失业者再就业选择的制度分析[D]. 慈勤英.华中科技大学2004
  • [3].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劳动就业及其失业预警研究[D]. 张得志.复旦大学2007
  • [4].中美失业治理比较研究[D]. 孙强.武汉理工大学2007
  • [5].美德日社会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 杨文俊.吉林大学2007
  • [6].欧盟失业问题研究[D]. 吴芹.复旦大学2007

标签:;  ;  ;  ;  

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