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资源县中峰镇官田完小李晓卫541402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重要的组成的部分,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的运用读写结合模式,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前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阅读学习中,不仅要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要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的结合,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体差异,有效的运用读写结合模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不断的进行阅读积累
想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实现读写结合,就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阅读量。阅读一个积累的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提高知识,增强自身阅历和情感体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都较为匮乏的阶段,在实际的学习中,很难产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在写作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写作的素材,无法将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效的调动。所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教师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不断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的吸取他人文章的长处,从而学习写作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将优秀例文的有效的吸收,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不断的阅读积累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1]。
二、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
读后感是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书籍后产生情感波动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文章中人物的解读,或是对事件的深层认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为学生推荐有价值的书籍,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依据自己的真实的感受书写读后感,教师进行点评,与学生共同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的了解阅读的真正意义。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三、对课文内容改写或仿写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小学生的世界也是多样的,语文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知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就课文中的故事续写或对课文进行仿写与改写,学生在仿写、改写的过程中,就会认真的思考文章的写作手法,研究人物的特点。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有所收获,认识到阅读与写作的联系,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在仿写和改写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写作的魅力[3]。
在《鲸》这节课的学习中,这是一篇说明文。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能够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同时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在本课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进行读写结合,仿说仿写《鲸的自述》。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学生的世界是极为纯真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依据阅读内容自由的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文字书写在文章中,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采取趣味性作文形式引导学生写作,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在趣味性强的教学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在学习《鸟的天堂》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充分的发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师为学生布置趣味性写作任务,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有创造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通过写后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体验写作的成就感。设计趣味性的习作提示语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结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就要有效的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进行阅读积累,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讲课文内容改写或仿写,还要将学生的想象充分的发挥,有效的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9(12):136.
[2]樊泽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09+115.
[3]付丽.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5(42):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