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三十年间,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家给予的对外开放政策,东部沿海地区在吸引、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等方面做到了极致,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的逐渐攀升,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了发展的瓶颈。东部沿海的高梯度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问题,需要将一些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向中西部的低梯度地区进行转移。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皖江城市带总体概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将其与国内外几大城市带进行简要的对比。同时也对皖江城市带内部各个城市主要发展指标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找出城市之间发展的特点及差距。其次,对皖江城市带所有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所有城市进行了总量和相对量的梯度分析,这是产业转移的动因,同时也衡量了皖江城市带与发达地区发展不协调的程度。然后对皖江城市带各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对皖江城市带各个城市主要指标进行计算与处理,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开放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生产要素存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各个城市间的竞争力差异。再次,根据上述的实证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特点,并据此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促进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内容以及目标。最后,给出了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有关产业转移与协调发展的定义及理论综述
  • 1.2.1 协调发展的定义
  • 1.2.2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 1.2.3 协调发展理论综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与不足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皖江城市带发展现状
  • 2.1 城市带的内涵
  • 2.2 国外及国内有影响力的城市带
  • 2.2.1 国外五大城市带
  • 2.2.2 我国的大型城市带
  • 2.3 皖江城市带地区发展现状
  • 2.3.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总量指标分析
  • 2.3.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各个城市的主要指标分析
  • 2.4 皖江城市带具有的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 2.4.1 皖江城市带面临的机遇
  • 2.4.2 皖江城市带具有的优势
  • 2.4.3 皖江城市带面临的挑战
  • 第三章 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梯度分析
  • 3.1 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城市群总量梯度分析
  • 3.1.1 地区GDP梯度分析
  • 3.1.2 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梯度分析
  • 3.1.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梯度分析
  • 3.1.4 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梯度分析
  • 3.2 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城市群相对量梯度分析
  • 3.2.1 人均相对量梯度分析
  • 3.2.2 地均相对量梯度分析
  • 3.2.3 经济增长率梯度分析
  • 3.3 总量综合梯度与相对量综合梯度比较分析
  • 第四章 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评价
  • 4.1 基础设施建设
  • 4.2 环境承载能力
  • 4.3 生产要素存量
  • 4.4 产业结构
  • 4.5 经济开放程度
  • 第五章 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及内容分析
  • 5.1 皖江城市带发展的宏观背景
  • 5.2 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特点
  • 5.2.1 发展水平
  • 5.2.2 产业结构
  • 5.2.3 发展前景
  • 5.3 承接产业转移中推进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 5.4 承接产业转移中推进协调发展的内容
  • 第六章 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协调发展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 6.1 承接产业转移中促进实现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 6.1.1 各地区存在行政壁垒
  • 6.1.2 市场机制尚不健全
  • 6.1.3 沉没成本问题
  • 6.1.4 劳动力的实际成本问题
  • 6.1.5 产业配套能力不足
  • 6.2 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协调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 6.2.1 跨江发展,优势互补
  • 6.2.2 统筹规划,形成关联
  • 6.2.3 以皖江地区为重点,带动全省发展
  • 6.2.4 承接产业转移与合芜蚌新区发展相协调
  • 6.2.5 梯度转移与跨越式转移同步实现
  • 6.2.6 市场为主,行政引导
  • 6.2.7 政策统一,利益分享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J]. 安庆科技 2010(04)
    • [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及企业孵化器载体建设[J]. 安庆科技 2011(01)
    • [3].现代物流业集聚水平测度及提升路径分析——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 铜陵学院学报 2020(04)
    • [4].从工业发展角度探讨皖江城市带对外贸易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8(21)
    • [5].皖江城市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动态关系研究[J].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7(05)
    • [6].皖江城市带产业创新协同度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铜陵学院学报 2017(06)
    • [7].皖江城市带供给侧改革法治逻辑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 2018(05)
    • [8].皖江城市带制造业升级发展思路的探索[J]. 普洱学院学报 2018(04)
    • [9].皖江城市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J]. 巢湖学院学报 2018(04)
    • [10].《皖江城市带建设》[J]. 美术 2018(07)
    • [1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14(12)
    • [12].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 池州学院学报 2015(04)
    • [13].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初步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18)
    • [14].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5)
    • [15].皖江城市带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研究[J]. 法制博览 2015(28)
    • [16].皖江城市带音乐产业经济发展[J]. 商业故事 2019(05)
    • [17].促进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考[J]. 智富时代 2018(11)
    • [18].基于熵值法的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质量分析[J]. 城市地理 2017(14)
    • [19].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的安徽省分区统筹模式探索[J]. 城乡规划 2011(01)
    • [20].平安在和谐中铸就[J]. 江淮法治 2012(06)
    • [21].皖江城市带中职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J]. 安徽教育 2012(10)
    • [22].坚持承接与创新结合 推动皖江城市带跨越发展[J]. 安庆科技 2010(04)
    • [23].皖江城市带A级旅游景点的互动与整合[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6)
    • [24].皖江城市带提升经济竞争力的路径探索[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25].以创新引领皖江城市带高质量发展[J]. 安徽科技 2018(10)
    • [26].营改增对皖江城市带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财会学习 2016(22)
    • [27].政府行为、市场机制与产业转移——基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 2016(06)
    • [28].负利率环境下皖江城市带上市公司投融资途径与创新[J]. 铜陵学院学报 2016(05)
    • [29].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企业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04)
    • [30].我国开发园区管理体制分析及对皖江城市带的启示[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02)

    标签:;  ;  ;  ;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