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一种故事 两种说法——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比较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徐英春
导师: 刘中树
关键词: 文学,历史,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比较研究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的小说潮流,虽然它们都涉及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后的革命斗争生活,然而,相隔数十年的生活经历却使不同时代的作家在面对同样的历史题材时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历史判断。革命历史小说注重表现历史的必然性,从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中揭示历史本质,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来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阶级分析的观点、社会发展的观点等,重视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形成了庄严、崇高、严肃的艺术风格。相较而言,新历史小说比较充分地反映了自然人性的要求,体现出了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革命历史小说中二元对立的深度模式在这里被消解,偶然性、非因果性、非逻辑性、非政治性因素成为小说描写的重点,道德伦理色彩、政治意识被淡化,相对于革命历史小说来说小说的主题变得越来越隐蔽、潜在。
论文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学与历史
第一节 历史、文学与时代精神
一、文学与历史由来已久的密切关系
二、文学是一种历史现象
三、文学与历史上的时代精神
第二节 革命历史小说:亲历性的历史
一、革命历史小说与作家
二、革命历史小说再现历史
三、革命历史小说中时代精神的历史痕迹
第三节 新历史小说:反思性的历史
一、新历史小说与反思的发生、发展
二、解构历史与消解神圣
三、新历史小说的逻辑真实性
第二章 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学文本
第一节 革命历史小说: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演绎阶级概念
一、阶级阵营泾渭分明
二、阶级立场旗帜鲜明
三、阶级感情自然流露
第二节 新历史小说: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有机融合
一、传统文化建构的生活框架
二、现代观念冲击下的传统道德
三、传统与现代组合出的复杂形象
第三节 文学作品与具有时代气息的价值观念
一、革命历史小说塑造光辉的共产党人形象
二、革命历史小说展示英雄风采
三、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四、神圣爱情与生理欲望的冲突
第三章 肯定与解构的分歧
第一节 革命历史小说:肯定革命历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一、表现革命斗争与农民生存需求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二、革命斗争使下层劳动者获得精神解放
三、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承担历史重任的政党
四、共产党以革命的实际行动铸就成功之路
第二节 新历史小说:解构神圣革命历史
一、对革命历史多元化的解构描写
二、打破阶级出身与政治倾向的必然联系
三、突破阶级意识局限的人的形象
四、以人性代替阶级性描写政党与敌人
第四章 从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反差中探寻变化的轨迹
第一节 文学创作、意识形态与社会生活
一、由表现必然走向展示偶然
二、由为政治服务转向为人民服务
三、从渴望表达到理性反思
四、从道德教化到娱乐消遣
第二节 文学创作自身的发展变迁
一、文学创作主体定位——从灵魂的工程师到文化商品生产者
二、对待革命历史态度——从肯定必然到消解权威
三、写作本身的发展——从现实主义传统叙事到魔幻现实主义现代派技巧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发布时间: 2006-01-17
参考文献
- [1].革命·历史·叙事[D]. 郭剑敏.浙江大学2006
- [2].发现与重读-20世纪80年代“被遮蔽”历史小说研究[D]. 宋嵩.山东师范大学2014
- [3].话语权力的再生产[D]. 陈由歆.河南大学2010
- [4].现代革命语境中的复仇叙事研究[D]. 万杰.山东师范大学2009
- [5].历史记忆:建构与模型——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类型研究[D]. 许道军.上海大学2010
- [6].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D]. 张勇.华中师范大学2011
- [7].1949年后沈从文的文学守望[D]. 李玮.湖南师范大学2015
- [8].论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的英雄嬗变[D]. 周徐.山东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穿越传统的历史想象[D]. 黄健.浙江大学2008
- [2].泛政治化语境中的历史叙事[D]. 温潘亚.南京师范大学2005
- [3].中西文化原型与《故事新编》[D]. 安娜·尼科年珂.吉林大学2005
- [4].叙述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D]. 南志刚.苏州大学2005
- [5].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文本分析[D]. 蔡爱国.苏州大学2006
- [6].多元哗变下的“史诗性”重构[D]. 王姝.浙江大学2006
- [7].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论[D]. 刘进军.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