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古代蕴藏着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文化,对之进行回顾、梳理、挖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研究的理论意义看,可以从观念层次为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的发展与演变建构一个框架;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增加一个重要内容。从实践意义看,将传统科技伦理的精髓贯注到现代科技发展中,促进中国科技的繁荣和创新,并通过对传统科技伦理的发掘提炼、继承弘扬,树立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和文化自强的精神。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以科技史为基础,以哲学史和伦理思想史为主线,结合经济史和文化史,采取史论结合的方式,从几个有代表性的专题入手。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中西文化的比较,在文献处理上,尽可能体现历史感和现实感的统一。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科学技术的目的和价值、科技与道德的关系、科学技术规范、科学家的职业道德等观点和思想的总和。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过独特的贡献。中国的医药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特别是中国的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面貌。中国人的这些发明创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精神与道德理想相结合的理性光辉,也孕育了内容丰厚的传统科技伦理思想。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萌芽于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时奠基,汉唐时发展,宋元时繁荣,至明清时继续缓慢发展,一直到19世纪汇入近代科技伦理思想的洪流,其间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传统科技伦理思想植根于古代农业文明,具有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它随着传统科技实践的发展,在与传统伦理道德的水乳交融过程中,在真善美战胜假丑恶的矛盾斗争中,内容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即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科技发展过程中人们所普遍推举的根本道德理念和各个时代人们在科技实践中所普遍信奉的科技行为伦理准则。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呈现出以下基本的精神特质:天人合一、以道驭技、以人为本和经世致用。其中,以天人合一作为哲学基础,以以道驭技为理论核心,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归依,以经世致用为突出特点。儒道法墨四个学派的科技伦理思想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动景,象,其中,儒家科技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主流。儒家由孔子肇其端,孟子和荀子继其绪。汉代以降,儒家成为正统,形成了中华民族科技伦理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儒家的科技伦理思想涉及到真善统一论、科技价值论、学术伦理论和技术伦理论等几个问题。道家的科技伦理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由“道法自然”立论,主张“绝圣弃智”,提出“以道驭技”的技术伦理观,主张“道进乎技”,“以道驭术”。从道家思想发展出来的道教也具有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道家的科技伦理思想具有批判性,在科技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法家主张认识自然,研究天地奥秘,沉思天人关系,勤谨治理水土,讲究器械制作。其科技伦理思想以科技价值论为基础,以技术规范论为核心,以技术功利论为特色,以工程伦理论为归依,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中激进派的政治需要。墨家科技伦理思想以墨子为宗,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提出了节用非攻的生态伦理、崇智求真的价值追求、义利统一的技术功利主义和道技合一的科技共同体规范,闪耀着其他学派难以企及的光彩。中国古代科学家在仰视天文,俯察地理的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总体上看,古代科学家的科技伦理思想涉及到科技价值观、科技义利观、学术伦理观、职业伦理观等四个方面,张衡、刘徽、贾思勰、沈括、宋应星、徐霞客等科学家是科技伦理思想的杰出代表。具体科技领域诸如建筑、医学和生态学三大领域的科技伦理思想也非常突出。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礼”、“和”、“用”等伦理观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表达。中国古代医学伦理思想起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需要,在同突病斗争的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医学,也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伦理道德。在生态领域,中华民族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万物平等、节用爱物等思想尽管带有某种朴素的直观或顿悟的性质,但都是人类生态伦理智慧的一部分,具有“奇迹般深刻”。对待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的正确的态度是必须坚持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坚持批判与继承的统一、坚持扬弃与创新的统一、坚持民族化与世界化的统一。站在今天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来观照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可以清晰地洞察到,传统科技伦理思想具有跨越时代的思想内容和极为丰富的“活性元素”,它对于现代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建筑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同时,传统科技伦理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克服“科技异化”的人文机制和善的力量,是引领我们走出科技发展困境的一种理性选择。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作为农业文明的产物,也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它缺乏一种能够使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动力机制,缺乏有效的科技发展的理性工具,在理论内容和实践方式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限度。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引论1.1 问题的提出1.2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技术1.3 研究现状述评1.4 相关概念引入1.5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6 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创新上篇2.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2.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2.1.1 先秦时期:原始科技的萌芽和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2.1.2 秦汉时期: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2.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充实与提高2.1.4 隋唐时期:古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2.1.5 宋元时期: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2.1.6 明清时期:古代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2.2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历史轨迹2.2.1 原始社会:萌芽时期2.2.2 先秦时期:奠基时期2.2.3 汉唐时期:发展时期2.2.4 宋元时期:继续发展2.2.5 明清时期:缓慢发展2.3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基本特点2.3.1 科技伦理思想在农业文明中孕育2.3.2 科技伦理思想在科技实践中壮大2.3.3 传统伦理彰显了强大的张扬功能2.3.4 科技伦理在善恶矛盾斗争中发展3.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精神3.1 天人合一3.1.1 天人合一的伦理内涵3.1.2 天人合一的科技实践3.2 以道驭技3.2.1 以道驭技的伦理内涵3.2.2 以道驭技的科技实践3.3 以人为本3.3.1 以人为本的伦理内涵3.3.2 以人为本的科技实践3.4 经世致用3.4.1 经世致用的伦理内涵3.4.2 经世致用的科技实践中篇4. 儒家的科技伦理思想4.1 儒家的真善关系论4.1.1 尊德性与道问学4.1.2 博学与约礼4.1.3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4.1.4 知与仁4.2 儒家的知识价值论4.2.1 先秦儒家的知识价值论4.2.2 汉代儒家的知识价值论4.2.3 后期儒家的知识价值论4.3 儒家的学术伦理论4.3.1 求真殉道的学术精神4.3.2 无征不信的求真传统4.3.3 儒家学术伦理的影响4.4 儒家的技术伦理论4.4.1 儒家的技术价值观4.4.2 儒家的道技关系论4.4.3 儒家的技术规范论5. 道家的科技伦理思想5.1 道家的真善关系论5.1.1 五种知识与道德关系论5.1.2 “排斥论”的典型代表5.2 道家的技术价值论5.2.1 道家对技术的肯定方面5.2.2 道家对技术的否定方面5.3 道家的道技关系论5.3.1 老子的“以道驭技”观5.3.2 庄子的“以道驭技”观5.4 道教的科技伦理观5.4.1 道教的科学追求精神5.4.2 道教的科技价值取向5.4.3 道教的医道伦理观念6. 法家的科技伦理思想6.1 法家的科技价值论6.1.1 厚生强国的科技价值观6.1.2 明乎物性的圣人发明观6.1.3 争天下先争人的人才观6.2 法家的技术规范论6.2.1 国之石民的技术主体6.2.2 毋作淫巧的技术规范6.2.3 既智且仁的道德人格6.3 法家的技术功利论6.3.1 立器械以使万物论6.3.2 度其功的技术标准6.4 法家的工程伦理论6.4.1 工程管理伦理思想6.4.2 人与天调伦理思想7. 墨家的科技伦理思想7.1 墨家的技术价值论7.1.1 崇智求真7.1.2 原因简析7.2 墨家的技术功利论7.2.1 贵义尚利的义利统一观7.2.2 义利统一的技术功利论7.2.3 技术功利论的利民特色7.3 墨家的科技规范论7.3.1 古代科技共同体的雏形7.3.2 道技合一的科技共同体7.3.3 独具特色的技术信念论8. 科学家的科技伦理思想8.1 概述8.1.1 科技价值观8.1.2 科技义利观8.1.3 学术伦理观8.1.4 职业伦理观8.2 张衡的科技伦理思想8.2.1 勤勉向学的伦理境界8.2.2 博智求实的科学精神8.2.3 注重科技的工具价值8.2.4 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8.3 刘徽的科技伦理思想8.3.1 为数学而数学的科学价值观8.3.2 求实奉献创新的科学道德观8.4 贾思勰的科技伦理思想8.4.1 科技价值观8.4.2 不违农时观8.4.3 学术伦理观8.5 沈括的科技伦理思想8.5.1 科技价值观8.5.2 科技怀疑观8.5.3 学术伦理观8.6 宋应星的科技伦理思想8.6.1 呈效于日用的科技价值观8.6.2 试见而后详的学术伦理观8.7 徐霞客的科技伦理思想8.7.1 好学不倦,刻苦钻研8.7.2 坚忍不拔,不畏艰险8.7.3 开拓创新,求真务实8.7.4 热爱祖国,崇尚气节9. 具体领域的科技伦理思想9.1 人伦栖居——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9.1.1 “礼”: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核9.1.2 “和”: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取向9.1.3 “用”: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9.2 医乃仁术——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9.2.1 医乃仁术:医德的基本原则9.2.2 德艺双馨:医家的理想人格9.2.3 重义轻利:医家的义利观念9.2.4 上医医国:医家的社会责任9.3 自然之思——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9.3.1 “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底蕴9.3.2 “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取向9.3.3 “节用爱物”的生态伦理实践下篇10.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文化的现代反思10.1 正确对待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文化10.1.1 坚持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10.1.2 坚持批判与继承的统一10.1.3 坚持扬弃与创新的统一10.1.4 坚持民族化与世界化的统一10.2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10.2.1 理论价值:建构理论的活性元素10.2.2 实践价值:克服危机的理性选择10.3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时代局限10.3.1 缺乏有效的科技发展的动力机制10.3.2 缺乏有效的科技发展的理性工具10.3.3 理论内容和实践方式的巨大限度结语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天人合一论文; 以道驭技论文; 以人为本论文; 经世致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