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S字母

不可忽视的S字母

一、不可忽视的S字母(论文文献综述)

赖冯籍[1](2021)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词汇教学,可以促进传统词汇教学的方式改变。夯实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基础,提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引言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类学科,它已经成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英语的能力也成为现今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小学英语学习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的必备技能。

唐铭尉[2](2021)在《典型生物质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细胞响应的差异》文中研究说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化学组分及来源复杂,且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其中细颗粒物(PM2.5)污染是国际普遍而中国尤为突出的环境问题,除了广为人知的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还能引起免疫功能的改变,诱发或加重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为探究PM2.5致敏性的时空差异及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对细胞炎症作用的影响,采集南京市区、工业区、郊区、农村4个区域全年逐月环境空气PM2.5样品,对大鼠嗜碱性细胞(RBL-2H3)进行体外暴露试验,测定各实验组细胞存活率、β-氨基己糖苷酶和组胺的释放以及相关促炎症因子表达变化。根据各大城市环保局发布的颗粒物源解析结果可以看出,生物质燃烧源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到生物质燃烧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及其排放颗粒物对细胞炎症作用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还选取了南京市10种典型生物质燃烧样品,实验室模拟炉灶燃烧,采用稀释通道采样法采集不同粒径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测定其碳组分、金属元素以及水溶性成分,并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进行体外暴露试验,从细胞活性、炎性损伤和细胞氧化损伤等方面评估了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的毒性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市区-工业区冬、春两季及郊区-农村秋季的PM2.5具有更强的致敏性;而冬、春季的颗粒物来源多为人为源,有较强的促炎性。四点逐年采样期间的PM2.5在10、11月以及次年的1、2月浓度较高,且与风速和气温呈负相关。市区和工业区冬、春季以及郊区和农村秋季的PM2.5对肥大细胞的替代物(RBL-2H3细胞)表现出最强脱颗粒能力。根据PM2.5中的化学成分与炎症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冬、春季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人为源,并具有强烈的促炎作用,汽车尾气、工业生产、化石燃料以及生物质燃烧对炎症反应有很大的影响。其中特别关注水溶性离子成分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可知,农村和郊区PM2.5样品中的K+和Cl-与炎症因子有显着正相关,推测主要是由于生物质燃烧引起的细胞炎症。(2)不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含量明显不同。对于碳组分,十种典型生物质燃烧产生的PM2.5和PM10有机碳与元素碳(OC/EC)的比值分别介于0.53~11.77、0.84~10.97之间。对于水溶性离子,K+和Cl-两种离子是生物质燃烧源颗粒物水溶性离子的主要组成成分。对于金属元素,所测5种常量元素中,颗粒物中的Na、Ca元素占比较大;12种重金属元素中,Zn、Cr、Cu以及Ni等四种元素的含量较高。不同生物质燃烧排放的颗粒物的化学组分构成也各不相同,除了玉米芯外,秸秆类燃料排放的颗粒物中以总碳(TC)和水溶性离子为主,金属元素占颗粒物的比例很小,仅占1.20%~4.31%;而TC是薪材类燃烧排放的颗粒物的主要成分。(3)不同生物质燃烧排放的不同粒径颗粒物会造成细胞不同程度的炎症损伤与氧化应激。除油菜秸秆外,同一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的毒性要强于粗颗粒物。生物质燃烧源PM10诱导细胞上清液中IL-6的释放水平均高于PM2.5,但除了花生秸秆和芝麻秸秆外,其他生物质燃烧源PM10诱导细胞产生TNF-α的水平低于PM2.5。PM2.5和PM10都会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ROS的产生水平与GSH-px的产生水平成负相关,总体来看,PM10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的水平均小于PM2.5。综上所述,体外细胞的促炎效应与生物质燃烧有较强的相关性,且生物质燃烧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贡献不可忽视,不同种类的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的化学组分构成是不同的,对细胞的毒性效应也是有所差异。针对生物质燃烧颗粒物的治理,由于燃烧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元素(Zn、Cr、Cu、Ni等)的含量较高,需要对其加以处理,将烟气收集起来,探索和开发其可持续利用价值,不仅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和缓解环境压力,还会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丁立[3](2021)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动态视觉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和大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动态视觉设计逐渐成为品牌视觉形象宣传的主流形式之一。在信息数字化传播的大趋势下,品牌形象宣传的传统途径和设计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新媒体不仅丰富了信息传播媒介的表现形式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也为品牌的视觉形象设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催生了动态视觉设计的不断发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陶瓷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是景德镇对外宣传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笔者的现场考察,发现博物馆的视觉形象构建任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形象标识应用混乱、形象宣传形式单一、媒体宣传力度不足等等问题,对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及陶瓷文化的宣传效果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新媒体动态视觉设计的角度切入,了解动态视觉设计的时代趋势,分析动态视觉设计对品牌视觉形象的作用,总结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动态视觉设计的规律和方法,针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及独特的文化内涵来进行设计实践,力求改变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品牌形象宣传不足的困境,对其品牌视觉形象的建设和陶瓷文化内涵的宣传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肖可意[4](2021)在《汉越语言接触背景下的越南语言规划史研究(公元前221年-1945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我国重要的邻国之一和汉字文化圈的重要一员,越南与中国拥有两千余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史,直至今天,这种交流与合作仍未中断。历史上,伴随着两国诸多领域的密切交流,汉语与越南语也发生了较为全面的接触,其结果是越南语受到汉语的多方面影响,越南语的语音、词汇乃至语法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如越南语声调的变化,汉越词的产生等,尤为重要的是,汉字成为越南的官方文字。随着汉语与越南语在语言接触层面上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增加,越南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定的政策或措施来调整和规范汉语书面语或汉字的使用,越南官方或知识分子中的精英阶层,也开始思考采取一定的手段来调整汉字与越南民族文字的关系。这就形成了古代越南语言规划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汉越语言接触成为越南语言规划的重要背景,越南的语言规划内容主要围绕汉字与越南本民族文字如何使用、如何协调展开。无论是从中国学术界还是越南学术界来说,对汉语与越南语的语言接触研究成果数量较为丰富,但缺少对越南语言规划史的梳理,而历史上越南的语言规划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汉语汉字在越南的使用情况。本文从汉语、越南语的语言接触入手,梳理在汉越语言接触的大背景下,古代越南语言规划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梳理越南语言规划过程中,越南如何规范汉字以及越南民族文字(喃字、国语字)的使用,如何一直维持汉字的官方语言地位,如何协调汉字与越南民族文字——喃字、国语字的关系。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汉字在越南的传播与使用,更好地了解伴随着汉语汉字,中国文化如何在越南传播并且生根发芽。同时,通过对越南语言规划史的梳理,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中越语言文化关系如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继续发展,汉语如何在越南进一步传播。本研究在简要介绍越南史、越南语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汉语与越南语的语言接触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汉语与越南语语言接触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汉越语言接触对越南语的影响;其次,作为本研究的重点部分,论文将按照越南历史分期(北属时期、李朝、陈朝、后黎朝、阮朝),对越南各个历史时期(截止到1945年)的语言规划做较为详尽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越南主要历史时期的语言本体规划和语言地位规划,语言规划的领域,语言规划的影响等;最后,在梳理完越南主要历史时期的语言规划史后,本文将总结越南语言规划史带来的启示。本文共分七章,各章主要内容是: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重点是对与本文相关的语言接触、语言规划理论进行文献综述与理论梳理。第二章主要介绍越南、越南语以及汉越语言接触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是对越南人文、地理以及历史进行简单地介绍,同时介绍越南语的简单情况,重点是汉语、越南语在语言接触层面的简单历史,汉语对越南语的影响。本章我们将明确汉越语言接触是古代越南进行语言规划的重要背景,随着汉越语言接触程度的变化,越南的语言规划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第三章主要介绍越南北属时期语言规划的基本情况。北属时期,汉语、越南语的语言接触范围、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越南语在与汉语的接触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北属时期越南为我国封建王朝的地方郡县,其语言规划的主要内容在于汉字、汉文化的推广,基本政策与我国封建王朝一致。在此期间,中原王朝派驻越南的地方官吏发挥了主体作用,他们无一不在教育领域强调汉字教育的核心地位,同时在北方移民、儒学以及佛教道教南传的背景下,汉字逐渐在一千余年的时间里得以传播和推广,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汉文化也在越南生根发芽。第四章主要介绍越南李朝、陈朝的语言规划。自公元968年丁朝建立,越南结束了北属时期,进入到封建自主阶段,李朝、陈朝是越南封建自主阶段前期十分重要的朝代。在这一时期四百余年的时间里,汉语与越南语的接触主要体现在汉字上,汉语、越南语在口语层面基本脱离大范围的接触,越南语语音基本定型,汉语借词大量保留在越南语中。在此背景下,其语言规划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汉字的官方文字地位,规定汉字的使用范围和领域;开科取士,汉字读写、运用能力成为越南国家选拔人才的核心指标;伴随着汉字官方文字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儒家文化也逐渐成为越南的主流文化。李朝时期,越南民族文字喃字诞生,陈朝时喃字使用范围开始扩大,如何规范使用喃字也是这一时期越南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第五章主要介绍越南后黎朝的语言规划。后黎朝是越南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朝代,在越南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汉语越南语的接触仍然主要体现在汉字上,但这一时期,儒家文化全方位地渗透、影响到越南的各个领域。这一时期越南的语言规划内容主要是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文化各领域汉字、喃字使用的规范化,汉字官方语言地位的进一步巩固。第六章主要介绍越南阮朝的语言规划。阮朝是越南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其语言规划基本延续前朝的政策和内容,但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阮朝的语言规划也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一时期汉越语言接触仍然是汉字之间的接触,汉语的语音、语法对越南语已基本无影响,但汉语借词——尤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的汉语新词开始进入越南语的词汇系统。越南阮朝面对的是西方殖民体系之下、清王朝实力日渐衰微的国际形势,其语言规划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汉字官方文字地位受到巨大挑战,喃字使用范围日趋缩小;在法国殖民势力的大力扶持下,越南国语字诞生,并且在法国殖民当局的推动下,国语字迅速渗透到政府、教育、传媒等各领域,并逐渐得到越南普通民众、知识分子的接收,最终在越南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的大力推动下,国语字最终取代汉字、喃字,成为越南人民使用最广泛的文字;1945年,越南国语字正式取代汉字,成为越南新政府的官方文字。第七章主要讨论古代越南语言规划带来的启示。越南是汉字文化圈的主要国家之一,其语言规划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汉字文化圈国家语言规划的特点。越南语言规划史的启示有:汉越语言接触是越南语言规划的重要背景,对语言的“不系统规划”也是一种规划,汉字和汉语书面语的规划是汉字文化圈国家语言规划的主要内容,语言规划应该能够实现文化的传承。从实践的结果来看,越南的语言规划较为成功,越南文字的拼音化虽然会给越南的古今文化传承带来困扰,但国语字的创制客观上也起到了文化传播的目的,对提高越南人民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越南的语言规划史,同时也是研究中越的语言文化交流史,研究汉字文化圈内汉字流播的规律和特点,对当今的汉语国际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聪[5](2021)在《PtrIAA12调控毛果杨生长发育与干旱胁迫响应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文中指出树木不仅是建筑、生物质燃料和造纸等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而且陆地植物每年固定约560亿t的CO2大部分也是储存在树木中,因此树木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在当前生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和木材资源日渐枯竭的形势下,加大树木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刻不容缓。AUX/IAA(Auxin/Indole-3-Acetic Acid)是生长素信号转导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IAA12基因在草本植物中能够调控根部和叶片发育以及干旱胁迫响应。然而,目前为止,尚无木本植物IAA12基因功能研究报道。为探究IAA12在木本植物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木本模式植物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为研究材料,通过生物学信息学、酵母杂交实验、遗传转化等方法,对PtrIAA12在生长发育以及干旱胁迫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分析。通过qRT-PCR发现,PtrIAA12在毛果杨初生茎和初生叶的表达水平较高,表达水平在干旱胁迫后显着降低。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trIAA12具有AUX/IAA蛋白的特征基序——EAR、VGWPP基序以及PB1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实验发现PtrIAA12定位于细胞核内,转录激活实验表明PtrIAA12具有转录抑制活性。利用农杆菌侵染法获得PtrIAA12过表达以及基因功能被抑制的▽PtrIAA12过表达转基因毛果杨(PtrIAA12-OE和▽PtrIAA12-OE)。观测发现PtrIAA12能够抑制毛果杨茎部生长。茎部石蜡切片染色观测表明,PtrIAA12可以降低形成层活性高峰,后延形成层分裂活性衰退趋势。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PtrIAA12能够抑制次生壁沉积。根部发育情况分析表明,PtrIAA12能够促进不定根发育,抑制侧根发育。根基部切片观察发现,PtrIAA12能够促进主根增粗,促进根部形成层分裂活动,抑制导管细胞膨大。叶片性状分析表明,PtrIAA12可以促进叶片生长,增加叶基内夹角、促进气孔形成、抑制保卫细胞生长。叶柄性状分析表明,表明PtrIAA12能够促进叶柄生长。干旱胁迫下性状分析表明,PtrIAA12能够抑制毛果杨的耐旱性。结合PtrIAA12能够响应干旱胁迫以及各株系的表型差异,可以说明PtrIAA12能够响应干旱胁迫下调表达水平,进而抑制新生叶片的生长以及气孔形成,降低新生叶片的蒸腾作用,最终使植物的生长发育模式更适于干旱环境。▽PtrIAA12-OE的诸多表型变化趋势与PtrIAA12-OE的相反,这说明以突变EAR基序的不具有转录抑制活性的蛋白竞争原AUX/IAA的方案来培养其基因功能缺陷型的方案是可行的。综上所述,PtrIAA12在表现出多重功能,不仅能够抑制茎部生长、促进叶部生长、促进不定根形成及生长,抑制侧根形成及发育且能够维持形成层分裂活性,还能够通过调控气孔密度影响毛果杨的耐旱性。这能够加深对生长素和AUX/IAA在木本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干旱胁迫响应中功能的了解。其中▽PtrIAA12-OE表现出生长较快且耐旱性更强的优良性状,这能够为林木良种培育提供借鉴。

罗瑞[6](2021)在《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读教材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是教师进行深度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教师研读教材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钻研与表达,本研究为深入地剖析这一教学过程,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对教材进行内化的“研”与外化的“读”,但其实“研”与“读”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研”是“读”的基础,“读”是“研”的升华,二者相统一,即进行教材文本研读和课堂实践研读。本研究以KM市PL区Z名师工作室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数与代数”模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与呈现。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执教课题中如何研读教材。第四,多轮研读教材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微循环过程对工作室、教师、学生产生的影响。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实物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每一次执教课题选定后进行的第一轮研读,到“课堂教学——干预——反思——修正”过程中的全员集体评课、研讨,从而为执教者提出下一轮的研读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研究者一直参与到此工作室对该课题的研究中。基于此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与代数”在四大领域中单元数和课时数占比都是最大,且“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占比又高于其他部分,每部分都呈现螺旋式的编排,小学阶段深研此模块教材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包括三原则、四愿景、四方法、四方式以及五步骤。(1)三条原则:注重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2)四个愿景: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3)四种方法:整体系统研读法、深度追问研读法、横纵对比研读法以及移情理解研读法。(4)四种方式:自我研读、交流研读、合作研读、指导研读。(5)五个步骤:以课标为基本依据,明晰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要求;“初研”教材整体结构;“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深研”教材编写意图。第三,“数与代数”模块五个研读课例从“研”到“读”的全过程。研读课例分析中由“研”到“读”四转换:教材文本转换为问题框架、问题框架转换为外部问题、外部问题转换为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策略转换为教学活动。四环节:研、议、思、写。第四,此课题的开展过程对教师的影响。提升了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并且多轮微循环的研讨改进过程增进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工作室课题的开展对提升教师研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制度与策略是改善研读效果的重要基础,应持续、深入地进行研读教材实践研究以及课例开发。

樊若雪[7](2021)在《拒绝接受道歉的印象减损效应》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默认受害者面对道歉时应该选择接受,这种道歉—宽恕序列已经内化为一个特定的脚本。当道歉—宽恕序列被打断时,外界信息的输入会对我们已形成的认知框架进行冲击,进而影响个体对受害者的印象。本研究探讨了拒绝接受道歉的印象减损效应,对受害者道歉接受与否、冒犯者的冒犯意图和受害者印象评价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一包含2项研究,分别使用工作场所中的冒犯情境(研究1a)和校园中的冒犯情境(研究1b),以特质印象和信任评价为因变量,探究受害者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者的冒犯意图对受害者印象的影响,初步验证了拒绝接受道歉的印象减损效应。结果发现,受害者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影响个体对受害者的印象评价。当受害者拒绝接受道歉时,相比于接受道歉,评价者对受害者的印象评价更低;当冒犯者有意冒犯时,相比于无意冒犯,评价者对受害者的印象评价更高;当受害者拒绝接受道歉时,相比于有意冒犯,无意冒犯时评价者对受害者的印象评价更低。研究二对受害者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者的冒犯意图对受害者印象的影响进行进一步验证,并探究其对冒犯者感知的影响。研究二采用双人欺骗游戏范式,以信任程度和总体印象作为对受害者印象评价的指标,以评价者的原谅选择感间接评估对冒犯者的感知。结果表明,当受害者拒绝接受道歉时,相比于接受道歉,评价者对受害者的印象评价更低,对冒犯者的原谅选择感更高;当冒犯者有意冒犯时,相比于无意冒犯,评价者对受害者的印象评价更高,对冒犯者的原谅选择感更高;当受害者拒绝接受道歉时,相比于有意冒犯,无意冒犯时评价者对受害者的印象评价更低,对冒犯者的原谅选择感更低。研究三采用人际互动冒犯情境对拒绝接受道歉的印象减损效应的中介机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预期违背—感知到的道歉真诚性在道歉接受与否对受害者印象评价的影响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其中冒犯意图调节此链式中介效应。当冒犯者无意冒犯时,受害者拒绝接受道歉会使评价者产生预期违背,继而感知到冒犯者的道歉更具真诚性,最终导致对受害者更低的印象评价。综上所述,本研究探究并验证了拒绝接受道歉的印象减损效应,发现受害者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者的冒犯意图会对受害者印象评价产生影响,且预期违背—感知到的道歉真诚性在这一关系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刘晓靖[8](2021)在《盐肤木果实提取物预防糖尿病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评价了盐肤木果实乙醇提取物、游离态多酚、结合态多酚及酯化态多酚四种提取物的酚类物质组成以及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二肽基肽酶(DPP-IV)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再选择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提取方式,进行体外胃肠模拟消化,并对它们的消化特性及体外抗糖尿病活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盐肤木果实乙醇提取物对高糖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的二型糖尿病小鼠的改善作用。研究意义在于为盐肤木果实作为预防或改善糖尿病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肤木果实的四种提取物中,游离态多酚有最高的多酚含量(434.14±21.31 mg没食子酸/g干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次之(361.33±19.90 mg没食子酸/g干提取物)。游离态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和DPP-IV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分别为0.56±0.04和66.08±1.36μg/m L。其次是乙醇提取物,IC50值分别为1.36±0.04和125.83±3.34μg/m L。结合态多酚对AGEs形成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为0.43±0.03 mg/m L。杨梅素-3-O-(6”-没食子酰)糖苷和杨梅苷没食子酸酯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有最显着的相关性,双没食子酰葡萄糖苷I及其异构体对DPP-IV的抑制有最显着的相关性;原儿茶酸及杨梅素-3-O-鼠李糖苷则是抑制AGEs的生成有最显着相关性的物质。杨梅素-3-O-鼠李糖苷和槲皮素-3-O-鼠李糖苷是提取物中最主要的化合物,它们的混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加和或协同作用,而对DPP-IV则始终表现为拮抗作用。(2)盐肤木果实的乙醇提取物和游离态多酚经体外胃肠模拟消化后,存在着极强的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生物活性。模拟消化对乙醇提取物和游离态多酚中酚类物质的影响不一致。乙醇提取物经模拟胃消化后,总酚含量上升,经模拟肠消化后,含量又下降。而游离态多酚中这种变化趋势恰恰相反。且它们清除ROS的能力、对α-葡萄糖苷酶、DPP-IV及AGEs生成的抑制能力强弱与多酚含量的变化几乎是一致的。此时,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和槲皮素-3-O-鼠李糖苷与α-葡萄糖苷酶和DPP-IV抑制的相关性最强,而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及其同分异构体与抑制AGEs生成的相关性最强。经模拟消化后,这些样品中最主要的化合物槲皮素-3-O-鼠李糖苷能与α-葡萄糖苷酶、DPP-IV和BSA蛋白中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氢键及疏水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活性。(3)盐肤木果实乙醇提取物能够通过改善高糖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体内的血脂异常;修复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减轻糖尿病症状。

陈一点[9](2020)在《自然拼读法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拼读能力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语音教学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是经常被忽视的教学部分,自然拼读法是教授字母音形对应关系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发音规则和技能,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语音课堂中的使用具有研究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语音和音素意识具有指导意义。而将自然拼读法运用到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自然拼读教学时间不足、课本与自然拼读教材利用不合理、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为了探究自然拼读法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拼读能力的影响,本文以新疆S市W小学四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拼读法和英语词汇拼读能力为研究点,使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对S市W小学四年级小学生进行词汇拼读能力前测、问卷调查,后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结合学校课本(外研社版英语四年级上册)所需掌握的单词系统地教授自然拼读法的教学实验,学期末进行与前测内容相对应的测试与问卷调查,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问题:1.自然拼读法会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看词能读能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自然拼读法会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听音能写能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自然拼读法会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兴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自然拼读法能够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看词能读、听音能写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并且能够提升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兴趣。本研究总结了自然拼读法在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时获得的启示,并给出了可供教师参考的几点自然拼读教学策略:1.多种方式教学,增强语音学习趣味;2.结合已学词汇,构建完整知识结构;3.利用汉语拼音,语言迁移辅助记忆。

邱柏铵[10](2020)在《基于认知理论的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习得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显着提高。“汉语热”日渐升温,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呈梯级增长。2019年起,汉语知识进入俄罗斯高考,可见该国对汉语的重视程度。由于俄罗斯文字为音素文字,属于斯拉夫语言体系,而汉字为表意文字,属于汉藏语言体系,两者差距较大,汉字成为来华学习汉语的俄罗斯留学生不可忽视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总结和概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加以说明。第二部分为搜集并研究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及哈尔滨工程大学俄罗斯留学生的期中、期末试卷及平时作业中的偏误语料,同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探寻俄罗斯留学生关于汉字的认知模式及偏误特点。第三部分为根据俄罗斯留学生所反馈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与总结。第四部分为从俄罗斯留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为减少俄罗斯留学生出现汉字偏误找寻良策。本文从俄罗斯留学生的认知方式出发,探寻其出现汉字偏误的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减少俄罗斯留学生汉字偏误的产生。

二、不可忽视的S字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可忽视的S字母(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目标
2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2.1 音——自然拼读法
    2.2 义——直观展示法
    2.3 形——TPR全身动作反应法
    2.4 音、义、形——游戏教学法
        2.4.1 在游戏中朗读词汇
        2.4.2 在游戏中辨析词义、理解词形
3 结束语

(2)典型生物质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细胞响应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环境空气颗粒物及生物质燃烧源颗粒物成分特征
        1.2.2 可吸入颗粒物的人体健康效应
    1.3 科学问题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生物质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2.1.1 生物质样品的选择、采集与前处理
        2.1.2 生物质原样元素分析测定
    2.2 大气环境PM_(2.5)样品及典型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PM_(10)样品的采集
        2.2.1 环境空气PM_(2.5)的采集
        2.2.2 典型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PM_(10)的采集
    2.3 颗粒物中化学成分的测定
        2.3.1 大气PM_(2.5)中化学成分测定
        2.3.2 生物质燃烧排放的PM_(2.5)和PM_(10)中化学成分测定
    2.4 体外细胞试验
        2.4.1 实验主要仪器与耗材
        2.4.2 细胞培养
        2.4.3 大气PM_(2.5)及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PM_(10)样品准备与染毒液配制
        2.4.4 体外细胞暴露试验
    2.5 数据处理方法
        2.5.1 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
        2.5.2 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法
第三章 南京市不同时空来源PM_(2.5)的成分变化及其对免疫细胞活化和炎症作用的影响差异
    3.1 南京市PM_(2.5)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其气象影响要素分析
    3.2 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各季节PM_(2.5)诱导RBL-2H3 细胞活化脱颗粒及炎症作用的差异
        3.2.1 城市不同区域各季节PM_(2.5)作用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2 城市不同区域各季节PM_(2.5)诱导细胞脱颗粒能力的差异
        3.2.3 城市不同区域各季节PM_(2.5)对细胞炎症作用的差异
    3.3 城市不同区域各季节PM_(2.5)化学成分差异
        3.3.1 PM_(2.5)中金属元素含量分布
        3.3.2 PM_(2.5)中水溶性离子含量分布
    3.4 细胞炎症反应与PM_(2.5)化学组分的相关性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生物质燃烧源及其排放PM_(2.5)、PM_(10)成分特征
    4.1 生物质原样中的元素分析
    4.2 典型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PM_(10)成分分析
        4.2.1 不同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PM_(10)中碳组分分析
        4.2.2 不同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PM_(10)中水溶性离子分析
        4.2.3 不同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PM_(10)中金属成分分析
        4.2.4 不同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PM_(10)的各组分丰度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PM_(10)的细胞毒性效应
    5.1 不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PM_(2.5)、PM_(10)对人肺细胞活性的影响
    5.2 不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PM_(2.5)、PM_(10)对人肺细胞炎症作用差异影响
    5.3 不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PM_(2.5)、PM_(10)对人肺细胞氧化损伤差异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动态视觉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1.1 地域文化背景
        1.1.2 历史机遇背景
        1.1.3 时代发展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方法
2 新媒体时代下的博物馆形象构建
    2.1 新媒体的时代特征及表达
        2.1.1 新媒体的概念
        2.1.2 新媒体的时代特性
    2.2 动态视觉设计的内涵与特性
        2.2.1 动态视觉设计的由来和发展
        2.2.2 动态视觉设计的内涵
        2.2.3 动态视觉设计的特性
    2.3 新媒体时代的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发展趋势
        2.3.1 博物馆功能中心的转变
        2.3.2 博物馆展示技术的发展
    2.4 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动态视觉表达探究
        2.4.1 视觉形象动态表达的优势
        2.4.2 视觉形象的动态视觉表达
    2.5 本章小结
3 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动态视觉设计原则和方法
    3.1 视觉形象的动态视觉要素
        3.1.1 动态视觉设计中的视觉风格
        3.1.2 动态视觉设计中的图形元素
        3.1.3 动态视觉设计中的文字元素
        3.1.4 动态视觉设计中的色彩元素
    3.2 视觉形象的动态视觉设计原则
        3.2.1 整体性原则
        3.2.2 连贯性原则
        3.2.3 明快化原则
        3.2.4 多元化原则
    3.3 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动态视觉设计方法
        3.3.1 提炼视觉元素的文化内涵
        3.3.2 确定视觉符号的运动特征
        3.3.3 寻找元素形式的多元展现
    3.4 本章小结
4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视觉形象的现状及动态视觉表达的需求
    4.1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视觉形象现状
        4.1.1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简介
        4.1.2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视觉形象的现状
    4.2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分析
        4.2.1 品牌形象的应用不统一
        4.2.2 文化传播的方式单一
        4.2.3 新媒体宣传力度不足
        4.2.4 公共服务无法满足大众需求
    4.3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动态视觉形象的需求
        4.3.1 文化需求的提高
        4.3.2 审美意识的提升
    4.4 本章小结
5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动态视觉表达设计创作实践
    5.1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动态标识的再设计
        5.1.1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标识的元素提取
        5.1.2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标识的再设计
        5.1.3 景德镇国陶瓷博物馆标识的动态设计及应用
    5.2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化历史动态设计
    5.3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系列海报动态设计
        5.3.1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视觉形象动态海报设计
        5.3.2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主题展览动态海报设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汉越语言接触背景下的越南语言规划史研究(公元前221年-1945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2.2 应用价值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综述
        1.6.1 语言接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1.6.2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的关系
        1.6.3 国外的语言规划和政策研究
        1.6.4 中国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
        1.6.5 越南的语言规划和政策研究
    1.7 相关说明及相关概念
第二章 汉语、越南语语言接触的基本情况
    2.1 越南的基本情况
        2.1.1 越南的地理与人文
        2.1.2 越南简史
        2.1.3 越南语的基本情况
    2.2 汉语、越南语的语言接触
        2.2.1 汉语、越南语语言接触简史
        2.2.2 汉越语言接触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越南北属时期的语言规划
    3.1 越南北属时期语言规划的基本情况
        3.1.1 隋唐以前的语言规划
        3.1.2 隋唐时期
    3.2 北属时期越南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
        3.2.1 古代中国语言规划的一部分
        3.2.2 地方官吏是语言规划政策的执行者和制定者
        3.2.3 科举考试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越南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的语言规划
    4.1 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语言规划的主要动力
        4.1.1 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4.1.2 本土科举制度的确立
        4.1.3 皇帝以及文人的主观推动
        4.1.4 佛教的影响
    4.2 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语言规划的主要内容
        4.2.1 语言地位规划
        4.2.2 语言本体规划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越南后黎朝的语言规划
    5.1 后黎朝语言规划的制定者
        5.1.1 皇帝
        5.1.2 官方机构
    5.2 后黎朝语言规划的主要内容
        5.2.1 语言地位规划
        5.2.2 语言本体规划
    5.3 后黎朝喃字的语言规划
        5.3.1 后黎朝喃字语言规划的主要推动力
        5.3.2 喃字规划的主要方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越南阮朝的语言规划
    6.1 阮朝语言规划的背景
    6.2 越南阮朝语言规划的主要内容
        6.2.1 阮长祚及其文字改革思想
        6.2.2 喃字字典的编纂
        6.2.3 汉字在阮朝的使用
        6.2.4 国语字的创制与推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越南语言规划史的启示
    7.1 语言接触是古代越南实施语言规划的重要背景
    7.2 对语言的“不系统规划”也是一种规划
    7.3 汉字和汉语书面语规划是汉字文化圈国家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
    7.4 语言规划应该能够实现文化的传承的任务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PtrIAA12调控毛果杨生长发育与干旱胁迫响应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生长素的重要作用
        1.1.2 生长素信号转导通路及生长素响应元件
        1.1.3 AUX/IAA的蛋白特征
        1.1.4 AUX/IAA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1.2 AUX/IAA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
        1.2.1 AUX/IAA基因调控植物茎部发育的研究进展
        1.2.2 AUX/IAA基因调控植物根部发育的研究进展
        1.2.3 AUX/IAA基因调控植物叶部发育的研究进展
        1.2.4 AUX/IAA基因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
    1.3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
    2.1 实验内容
        2.1.1 目的基因的筛选、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
        2.1.2 PtrIAA12基因在干旱胁迫下表达特性分析
        2.1.3 PtrIAA12基因的克隆及▽PtrIAA12的构建
        2.1.4 PtrIAA12及▽PtrIAA12亚细胞定位分析
        2.1.5 PtrIAA12及▽PtrIAA12转录活性分析
        2.1.6 PtrIAA12及▽PtrIAA12过表达植株获得
        2.1.7 PtrIAA12在毛果杨生长发育以及干旱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2.2 研究目标
    2.3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株及载体
        3.1.3 酶、试剂、培养基配制
        3.1.4 仪器设备
        3.1.5 引物设计
    3.2 实验方法
        3.2.1 生信分析
        3.2.2 DNA提取、RNA提取及RNA反转录
        3.2.3 qRT-PCR
        3.2.4 PtrIAA12基因克隆和▽PtrIAA12构建
        3.2.5 酵母表达实验分析转录活性
        3.2.6 PtrIAA12和▽PtrIAA12亚细胞定位分析
        3.2.7 PtrIAA12和▽PtrIAA12过表达载体构建
        3.2.8 毛果杨遗传转化
        3.2.9 转基因毛果杨阳性株系的鉴定
        3.2.10 转基因株系表型变化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PtrIAA12是AUX/IAA蛋白
    4.2 PtrIAA12在毛果杨的过渡茎及顶芽表达量较高
    4.3 PtrIAA12表达水平响应干旱胁迫下调
    4.4 PtrIAA12具有转录抑制活性
    4.5 PtrIAA12是核定位蛋白
    4.6 转基因毛果杨获得以及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4.6.1 DNA水平鉴定毛果杨阳性转基因株系
        4.6.2 转基因株系中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
    4.7 表型变化分析
        4.7.1 茎部表型变化分析
        4.7.2 根部表型变化分析
        4.7.3 叶部表型变化分析
        4.7.4 干旱胁迫下表型变化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讨论
    5.1 AUX/IAA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功能缺陷型构建
    5.2 PtrIAA12在茎部发育中的作用
    5.3 PtrIAA12在叶的发育中的作用
    5.4 PtrIAA12在根系发育中的作用
    5.5 PtrIAA12在干旱胁迫响应中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6)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辨析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思路
    1.7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课程理解的相关研究
        2.1.1 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
        2.1.2 教师课程理解的基本内容
        2.1.3 教师课程理解的影响因素
    2.2 教材理解的相关研究
        2.2.1 教材理解重要性
        2.2.2 教材使用
    2.3 研读教材的相关研究
        2.3.1 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2.3.2 研读教材的内容
        2.3.3 研读教材的视角
        2.3.4 研读教材的方法
        2.3.5 研读教材的策略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方法
    3.4 资料收集与整理
    3.5 研究的伦理
    3.6 小结
第4章 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模块的内容分析
    4.1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的总体设计
        4.1.1“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单元数的分布情况
        4.1.2“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课时数的分布情况
        4.1.3“数与代数”模块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
        4.1.4“数与代数”模块新知识例题数分布情况
        4.1.5“数与代数”模块单元、节的基本结构
    4.2“数的认识”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2.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2.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3“数的运算”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3.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3.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4“常见的量”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4.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4.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5“探索规律”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6“代数初步”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6.1 研读“式与方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4.6.2 研读“正、反比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4.7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
        4.7.1 关注生活情境的运用
        4.7.2 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
        4.7.3 重视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4.7.4 重视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4.8 小结
第5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
    5.1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愿景
        5.1.1 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
        5.1.2 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
        5.1.3 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
        5.1.4 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
    5.2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时应遵循的原则
        5.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2.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5.2.3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5.3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法
        5.3.1 整体系统研读法
        5.3.2 深度追问研读法
        5.3.3 横纵对比研读法
        5.3.4 移情理解研读法
    5.4 小学数学教师“研”教材文本的步骤
        5.4.1 课标为据,明晰要求
        5.4.2“初研”教材整体结构
        5.4.3“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
        5.4.4“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
        5.4.5“深研”教材编写意图
    5.5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式
        5.5.1 自我研读
        5.5.2 交流研读
        5.5.3 合作研读
        5.5.4 指导研读
    5.6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前后的教育教学效果
    5.7 小结
第6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课例分析
    6.1 研读教材课例的选取
        6.1.1 内容层次
        6.1.2 水平层次
        6.1.3 结构层次
    6.2“数的认识”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6.2.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2.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6.2.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2.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3“数的运算”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6.3.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3.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6.3.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3.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4“常见的量”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4.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4.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认识钟表”
        6.4.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4.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5“探索规律”部分课例分析——丰富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
        6.5.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5.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6.5.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5.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6“代数初步”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6.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6.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用字母表示数”
        6.6.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6.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7“数与代数”模块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6.7.1 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6.7.2 微循环研究过程的作用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
    7.3 研究的反思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拒绝接受道歉的印象减损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道歉的研究概述
        2.1.1 道歉的定义
        2.1.2 道歉与宽恕
        2.1.3 冒犯意图、道歉与宽恕
        2.1.4 感知到的道歉真诚性、道歉与宽恕
    2.2 个体的印象评价
        2.2.1 个体印象评价的概念
        2.2.2 印象评价的测量方法
        2.2.3 受害者印象评价
    2.3 预期违背的研究概述
        2.3.1 预期违背的概念
        2.3.2 预期违背的理论基础
3 研究构思
    3.1 问题提出
        3.1.1 受害者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对受害者印象评价的影响
        3.1.2 受害者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对评价者原谅选择感的影响
        3.1.3 预期违背与感知到的道歉真诚性的中介作用
    3.2 研究思路与假设
4 研究一: 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对受害者印象评价的影响
    4.1 研究1A: 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对受害者印象评价的探索性研究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结果
        4.1.4 讨论
    4.2 研究1B: 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对受害者印象评价的验证性研究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结果
        4.2.4 讨论
    4.3 研究一总讨论
5 研究二: 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对受害者和冒犯者感知的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材料
        5.2.3 研究程序
    5.3 结果
        5.3.1 操纵检验
        5.3.2 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对受害者印象评价的影响
        5.3.3 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对评价者原谅选择感的影响
    5.4 讨论
6 研究三: 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对受害者印象评价的影响: 一项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被试
        6.2.2 研究材料
        6.2.3 研究程序
    6.3 结果
        6.3.1 操纵检验
        6.3.2 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
        6.3.3 差异分析
        6.3.4 有调节的链式中介分析
    6.4 讨论
7 总讨论
    7.1 拒绝接受道歉的印象减损效应: 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对受害者印象评价的影响
    7.2 道歉接受与否和冒犯意图对评价者原谅选择感的影响
    7.3 有调节的链式中介: 预期违背—感知到的道歉真诚性
    7.4 研究意义、不足与展望
        7.4.1 理论意义
        7.4.2 现实意义
        7.4.3 研究不足
        7.4.4 研究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情境材料
    附录二: 特质印象
    附录三: 总体印象
    附录四: 信任评价
    附录五: 双人欺骗游戏材料
    附录六: 信任博弈

(8)盐肤木果实提取物预防糖尿病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二型糖尿病
        1.1.1 二型糖尿病的危害与发病机制
        1.1.2 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式
        1.1.3 天然活性物质的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
    1.2 盐肤木果实
        1.2.1 盐肤木果实简介
        1.2.2 盐肤木果实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生物利用度与体外模拟胃肠消化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盐肤木果实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糖尿病活性
    2.1 实验原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盐肤木果实不同提取物的提取
        2.2.2 盐肤木果实不同提取物的酚类物质定性及定量分析
        2.2.3 盐肤木果实不同提取物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测定
        2.2.4 盐肤木果实不同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2.2.5 盐肤木果实不同提取物对DPP-Ⅳ的抑制活性
        2.2.6 盐肤木果实中主要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2.2.7 盐肤木果实不同提取物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的抑制
        2.2.8 数据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盐肤木果实提取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总酚、总黄酮的含量
        2.3.2 盐肤木果实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2.3.3 盐肤木果实提取物对DPP-Ⅳ的抑制作用
        2.3.4 盐肤木果实提取物中两种主要物质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及DPP-Ⅳ的相互作用
        2.3.5 盐肤木果实提取物对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盐肤木果实乙醇提取物及游离态多酚的消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实验原料、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盐肤木果实乙醇提取物及游离态多酚的体外模拟消化
        3.2.2 模拟消化对盐肤木果实提取物酚类组成的影响
        3.2.3 模拟消化后盐肤木果实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
        3.2.4 模拟消化后盐肤木果实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3.2.5 模拟消化后盐肤木果实提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
        3.2.6 模拟消化后盐肤木果实提取物保护 H_2O_2诱导的细胞内氧化损伤活性
        3.2.7 数据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模拟消化后盐肤木果实提取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3.3.2 模拟消化后盐肤木果实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3.3.3 模拟消化后盐肤木果实提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的活性
        3.3.4 模拟消化后盐肤木果实提取物保护H_2O_2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体外模拟消化后的盐肤木果实提取物的体外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4.1 实验原料、试剂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4.1.4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模拟消化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4.2.2 模拟消化产物抑制DPP-Ⅳ的抑制作用
        4.2.3 模拟消化产物抑制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
        4.2.4 样品中所含物质与不同生物活性间的相关性分析
        4.2.5 模拟消化产物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的作用
        4.2.6 槲皮苷与α-葡萄糖苷酶,DPP-Ⅳ及BSA的分子对接
        4.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盐肤木果实提取物模拟消化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
        4.3.2 盐肤木果实提取物模拟消化产物对DPP-Ⅳ的抑制
        4.3.3 盐肤木果实提取物模拟消化产物对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
        4.3.4 盐肤木果实提取物模拟消化产物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活性
        4.3.5 槲皮素-3-O-鼠李糖苷与α-葡萄糖苷酶、DPP-Ⅳ及BSA的分子对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盐肤木果实乙醇提取物对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二型糖尿病的改善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5.1.4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动物与饲养
        5.2.2 二型糖尿病(T2DM)的建模方法
        5.2.3 口服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实验
        5.2.4 血液及组织的生化指标分析
        5.2.5 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
        5.2.6 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5.2.7 数据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实验过程中小鼠血糖的变化
        5.3.2 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耐量 (ITT)
        5.3.3 小鼠血浆及肝脏中的生化指标
        5.3.4 胰脏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分析
        5.3.5 相关通路上的蛋白表达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自然拼读法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拼读能力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英语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法
        (二)自然拼读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框架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文献述评
        (一)关于自然拼读法内涵的研究述评
        (二)国外自然拼读法应用现状述评
        (三)国内自然拼读法应用现状述评
        (四)关于自然拼读法与词汇拼读能力影响研究述评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语言迁移
    二、核心概念
        (一)自然拼读法
        (二)自然拼读法教学
        (三)英语词汇拼读能力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二)测试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工具
        (一)小学生英语词汇拼读能力测试卷
        (二)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兴趣问卷
        (三)英语单词朗读评分表
        (四)SPSS20.0
    五、实验设计
        (一)实验过程
        (二)实验模式
        (三)实验实施方案
    七、变量的设计和统计
        (一)自变量与因变量
        (二)无关变量及其控制说明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自然拼读法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听音能写能力产生的影响
        (一)组内前后测结果对比
        (二)组间听音能写成绩对比
    二、自然拼读法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看词能读能力产生的影响
        (一)组内前后测结果对比
        (二)组间前后测结果对比
    三、自然拼读法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兴趣产生的影响
        (一)组内前后测问卷结果对比
        (二)组间前后测问卷结果对比
第五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一)自然拼读法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听音能写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二)自然拼读法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看词能读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三)自然拼读法的掌握能提升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兴趣
    二、教学启示
        (一)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10)基于认知理论的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汉俄文字特点及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习得调查分析
    第一节 汉字的基本特点
        一、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二、汉字有独特的书写顺序
        三、汉字有复杂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俄罗斯文字的基本特点
        一、俄罗斯文字倾斜排列
        二、俄罗斯文字空间构造特殊
        三、俄罗斯文字书写习惯固定
    第三节 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习得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整理
    第四节 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习得情况分析
        一、俄罗斯留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二、俄罗斯留学生对汉字认知特点的分析
        三、俄罗斯文字与汉字形态差异分析
        四、汉字习得的难点分析
        五、汉字教学方式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罗斯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认知特点
    第一节 汉字笔画及部件偏误情况
        一、笔画的误加
        二、笔画的遗漏
        三、部件的误加
        四、部件的遗漏
        五、笔画及部件的方向错误
        六、部件替换偏误
    第二节 结构偏误情况
        一、结构变形
        二、结构间距过大
        三、结构错位
    第三节 音近字与形近字偏误情况
        一、音近字偏误
        二、形近字偏误
    第四节 其他类型偏误
        一、镜像错位偏误
        二、符号误用偏误
    第五节 俄罗斯留学生的汉字认知特点
        一、由俄罗斯文字认知模式向汉字认知模式转移
        二、由表层汉字认知向深层汉字认知过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针对俄罗斯留学生汉字偏误应对策略
    第一节 关于不同偏误类型的教学策略
        一、从整体认知汉字
        二、注重笔画的教学
        三、对僵化字进行反复教学
        四、将汉字进行归纳教学
    第二节 针对学习者综合因素的教学策略
        一、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记忆汉字,及时复习
        三、规范汉字书写,建立关于汉字的思维模式
    第三节 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循序渐进、分层次的汉字教学
        二、适度运用多媒体,完备教学策略
        三、汉字与汉字文化共同教学
    第四节 其他方面的策略
        一、改善语言环境,促进汉字学习
        二、注重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习得调查问卷
附录二 Анкета по изучению китайских иероглифов русских студентов
致谢

四、不可忽视的S字母(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J]. 赖冯籍. 知识文库, 2021(13)
  • [2]典型生物质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细胞响应的差异[D]. 唐铭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3]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动态视觉表达研究[D]. 丁立.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12)
  • [4]汉越语言接触背景下的越南语言规划史研究(公元前221年-1945年)[D]. 肖可意. 吉林大学, 2021(02)
  • [5]PtrIAA12调控毛果杨生长发育与干旱胁迫响应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 刘聪.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6]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D]. 罗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拒绝接受道歉的印象减损效应[D]. 樊若雪. 浙江大学, 2021(08)
  • [8]盐肤木果实提取物预防糖尿病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 刘晓靖.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9]自然拼读法对高年级小学生英语词汇拼读能力影响研究[D]. 陈一点.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10]基于认知理论的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习得研究[D]. 邱柏铵. 黑龙江大学, 2020(04)

标签:;  ;  ;  ;  

不可忽视的S字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