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孔孟之间“性”论研究——以郭店、上博简为基础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专门史
作者: 李锐
导师: 李学勤
关键词: 孔子,孟子,郭店简,上博简
文献来源: 清华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性”是中国思想传统中的核心论题,自先秦以来,不少哲人有过论述,同时也引起了无数争论。尤其在宋明时期,讨论非常多。但是由于古代典籍的散佚,孔子和孟子的“性”论之异同,难以区分,后人常常根据孟子来说解孔子。新近出土的郭店简《唐虞之道》、《天常》(《成之闻之》)、《性自命出》、《语丛》等篇,以及上博简《诗论》、《性情论》等文献中,有不少讨论“性”的内容,其年代正在孔孟之间,提供了可资凭借的研究材料。本论文采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将“考据”和“义理”相结合,较为全面地根据郭店、上博简中的“性”论,联系传世文献,探究孔子以及孔子后学的思想,为考察中国心性论的源流,奠定了基础。论文首先对于传统的古书真伪、年代、学派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尤其说明了根据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古书成果划分学派的局限性,为比较客观地利用出土和传世文献进行学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对于所要利用的出土文献材料,作了比较可靠的校释,为正式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之后,根据理论和材料准备,研究孔孟之间的“性”论,主要分为孔子的“性”论和孔子后学的“性”论两大部分。借助《天常》篇,可以知道孔子的“性相近”之说,指的是“性”尚未定型之时,相差不远,包括有“性”是天赋的,有品级差别,不可更改等内容。由《诗论》,可以知道孔子所说的“民性”,包含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孔子的目的是为“礼”的合理性寻找人性基础。联系《性自命出》等看《易传》,可以知道孔子把天赋的“性”看作一个需要主体积极完成并且以“道义”为标准的过程,将“性”的完成由天转回到了人;从外在的超越力量,转到了主体的自觉力量;由天道,转到了人伦道义方面,这是儒学的精义所在。而在《孝经》中,孔子直接将“性”和“父子之道”贯通为一。对于孔子后学的“性”论,本文确证了《性自命出》中无“性善”说,指出此篇从普通人的立场出发讨论性情,和《中庸》的角度不同等。还讨论到《孟子》中非常难解的“天下之言性”章的含义,分析了告子“仁内义外”说的来源,以及他与孟子争辩的关键所在。本论文还利用文献中所记载的“性”、“物”关系,提出《大学》的“格物”指向的是“诚性”这一新意见。
论文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前提研究
2.1 对辨伪方法的反思
2.2 对文献年代的反思
2.3 对学派分析法的反思
2.3.1 对《易传》道家说前提的质疑
2.3.2 学派内部的细分
2.4 小结
第3章 出土文献校释
3.1 上博《诗论》
3.2 郭店简《唐虞之道》
3.3 郭店简《天常》
3.4 郭店简《性自命出》(上博简《性情论》)
3.5 郭店简《语丛》
3.6 郭店简《六德》、《尊德义》中的相关文献
3.7 小结
第4章 出土文献与孔子“性”论研究
4.1 《天常》与“性相近”
4.1.1 “性相近”研究回顾
4.1.2 《天常》简中的“性”论
4.2 《诗论》与“民性”
4.2.1 《诗论》中的“民性”
4.2.2 《韩非子》所记孔子论“民性”
4.3 《唐虞之道》、《性自命出》与孔子的“性”论
4.3.1 《唐虞之道》的启发
4.3.2 《易传》中的“性”论
4.4 孔子“性”论的完成
4.4.1 《孝经》中的“性”论
4.4.2 理论的完善
4.5 对孔子“性”论的评价
4.6 小结
第5章 出土文献与孔子后学“性”论研究
5.1 《天常》简全文的思想
5.2 《性自命出》研究
5.2.1 《性自命出》的心性论
5.2.2 公孙尼子学派“性”论
5.2.3 《性自命出》与《中庸》
5.2.4 《性自命出》无“性善”说
5.2.5 “实性”说
5.2.6 论《孟子》“天下之言性”章
5.3 《语丛一》、《语丛二》中的“性”论
5.3.1 《语丛一》中的“性”论
5.3.2 孟子与告子争辩的“仁义内外”问题
5.3.3 《语丛二》的“性”论
5.4 《大学》“格物”新解
5.4.1 《唐虞之道》的启发
5.4.2 “格物”与“诚性”
5.4.3 古代的“物”论
5.5 对孔子后学“性”论的评价
5.6 小结
结论
致谢与声明
附录A “百家”、“六家”与“九流十家”
附录B 《天常》、《性自命出》释文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06-06-29
参考文献
- [1].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研究[D]. 王春.山东大学2005
- [2].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 丁小丽.北京师范大学2002
- [3].孔老关系研究[D]. 黄梓根.湖南大学2007
- [4].从“义以建利”到“志于道”[D]. 李军政.首都师范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 王世明.清华大学2004
- [2].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 成云雷.华东师范大学2006
- [3].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 曲爱香.浙江大学2003
- [4].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 梁振杰.河南大学2007
- [5].孟子仁义思想研究[D]. 万光军.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