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性能论文-崔涛,何浩祥,闫维明,钱增志,周大兴

装配性能论文-崔涛,何浩祥,闫维明,钱增志,周大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装配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迭合梁,ECC,裂缝控制

装配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崔涛,何浩祥,闫维明,钱增志,周大兴[1](2019)在《带ECC底板的装配式梁受弯性能及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目前装配式迭合梁常存在后浇区易开裂、构件延性较差、易损伤等缺点,将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应用于迭合梁的底板及后浇区,进行了11个梁试件的纯受弯试验.研究该种试件受弯性能及ECC板厚度、钢筋连接方式、配筋率等因素对其受弯性能的影响;分析其特征点的承载力与位移,测量试件的裂缝宽度及其发展趋势并分析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带有ECC底板和后浇拼缝的装配式梁比普通混凝土梁开裂、屈服、极限状态下的荷载及位移及试件延性均有提高,且ECC底板越厚,提高作用越显着;采用套筒或环箍-插筋的方式均可有效传递钢筋应力;采用带ECC底板的装配式梁可有效控制纯受弯区裂缝宽度,且其破坏时损伤指数更大.其在损伤严重时仍可承受荷载,适合应用于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查晓雄,范佳琪,肖世奎,唐俊宇,刘克亮[2](2019)在《一种装配式电力偏心基础的抗拔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式电力偏心基础是一种新型基础,这种新型装配式基础目前采用已有的标准进行设计计算,但水平力和土对基础设计的影响没有考虑.为研究这种新型装配式电力偏心基础的抗拔性能,首先采用理论计算、有限元模拟,在斜向荷载逐级加载下对其极限抗拔承载力、基础内部传力规律和单个构件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为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设计一个室内缩尺模型上拔试验.通过结果对比发现:基础整体未发生上拔破坏;基础随着埋深逐渐变深向下传递的力逐渐均匀;单个构件简化计算结果与试验和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基础内部传力规律和单个构件受力分析表明:目前规程中的基础整体上拔设计方法仍然适用于此新型基础;水平力和土对基础传力有一定影响,但对抗拔性能可以忽略不计;单个构件的简化计算方法可行.(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裴行凯,麦家儿,何冠鸿,郭佳奇[3](2019)在《装配式地铁车站二次结构构件连接节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接头连接方式能很大程度上决定装配式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以广州某装配式地铁车站项目为背景,采用钢板焊接及钢筋接驳器套筒连接的方式,对装配式地铁车站二次结构构件连接节点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建立连接节点的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两种不同连接方式(接驳器连接及钢板连接)受力性能的差异,以及预埋钢板位置偏差对结构整体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优化后的连接节点设计能显着提高预留钢板的可利用率,施工误差兼容性高,可有效解决预留接驳器受施工因素影响大的问题;②与传统钢筋连接方式相比,预制装配式结构节点采用钢板连接方式能明显提高节点的强度和刚度,其受力性能优于接驳器连接;③钢板连接加腋仅能在较小程度上优化节点受力。(本文来源于《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熊哲,周义[4](2019)在《装配式预应力预制空心楼板承载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式建筑是我国主要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对装配式预应力预制空心楼板承载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预应力对楼板破坏模式、承载能力、荷载-位移曲线和裂缝发展的影响。随着预应力的增加,楼板承载力和开裂荷载提高,破坏模式由大变形转变为端部混凝土剪压破坏。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颜军,王可卿,罗海艳,吕慧慧,李升才[5](2019)在《钢齿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钢齿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并验证钢齿槽连接的可靠性,进行了4个装配式试件和1个现浇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装配式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承载力退化及耗能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钢齿槽连接工作性能良好,装配式试件与现浇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相同;装配式试件滞回曲线饱满,极限位移角为1/30~1/29,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钢齿槽连接可用于抗震设计的装配式混凝土柱的连接。(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文闻,张爱林,张艳霞,朱莉娜,林海鹏[6](2019)在《摩擦力对带腹板栓接摩擦装置装配式自复位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采用高强螺栓摩擦装置的装配式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PSCC)。这种节点的特点是可以避免高层建筑施工时的现场高空张拉。对PSCC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在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的基础上,选取摩擦型连接高强度螺栓的摩擦系数和预紧力作为参数,探讨了各个工况下PSCC的初始刚度、消压弯矩、开口刚度、临界开口弯矩、最大开口弯矩、钢绞线索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摩擦系数和预紧力的增大,初始线刚度、开口刚度、临界开口弯矩和残余转角均增大,同时耗能系数也有增大的趋势,但是钢绞线索力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参数化分析可以为PSCC进一步的性能化设计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10期)

杨立国,王飞龙[7](2019)在《节点刚度对装配式钢结构看台动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相继出台,全国各地均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工作目标,由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各城市新建或改造场馆以适应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工作。然而,由于看台观众的活动特性,使得看台常常处于动力荷载作用下,如Aleksandar Pavic、闫雁军、朱启新等开始对装配式钢结构看台动力性能研究,并且探索了节点刚度对其的性能影响。有结果表明,节点刚度对装配式钢结构看台静力和动力响应影响较小,但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较大。目前,围绕装配式钢结构看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静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稳定性以及节点刚度影响,然而观众跳跃、起立和行走等动力荷载导致的看台结构较大动力响应不可忽视,且装配节点特性对此的影响规律也不明确。(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郑七振,刘阳阳,龙莉波,陈刚,马跃强[8](2019)在《超高性能混凝土连接的装配式现浇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UHPC)浇筑于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节点核心区,能有效改善预制梁、柱等构件受力钢筋的复杂连接形式,更好地应对节点核心区的复杂应力,以提高其结构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通过对1榀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和1榀整浇对比框架进行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二者的破坏形态、受力情况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框架节点受力钢筋连接采用短连接和搭接形式易施工且安全可靠,UHPC材料的使用有效改善了节点的受力性能,提高了框架的承载力和抗侧刚度;两榀框架的滞回曲线形状及饱满程度较为接近,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装配式框架的强度及刚度退化情况与整浇框架基本相似。新型预制装配式框架的抗震性能基本等同现浇水平。(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詹耀裕,罗兆峰,杨文烈,林家逸,李刚[9](2019)在《装配式迭合楼板迭合面力学性能试验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装配式建筑迭合楼板属二次灌浆结合,在现浇混凝土层与预制板间存在一个薄弱界面。如何确保迭合面黏结的力学性能?在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JGJ 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迭合板拉毛深度需大于4mm且能承受的剪应力需大于0.4MPa,然而实际生产预制板时,在混凝土面拉毛4mm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混凝土浇置后初期拉毛,混凝土本身塑性大容易缩回,深度达不到4mm;在初凝前拉毛,可达标准要求,但混凝土已过硬拉不动,并产生不少混凝(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钟炜辉,王丽敏,李慧,潘晓军[10](2019)在《装配式桁架檩条整体受力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针对3根装配式桁架檩条,研究了其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受力性能,并通过试验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跨比、檩间支撑数量及腹杆截面大小对装配式桁架檩条结构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满足荷载需求的条件下,取跨度的1/15作为檩条高度较合理;檩间支撑数量对檩条的破坏模式和承载力有显着影响,对于采用与本文檩条相同弦杆截面形式的装配式桁架檩条,其支撑间距不宜大于2m。(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装配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装配式电力偏心基础是一种新型基础,这种新型装配式基础目前采用已有的标准进行设计计算,但水平力和土对基础设计的影响没有考虑.为研究这种新型装配式电力偏心基础的抗拔性能,首先采用理论计算、有限元模拟,在斜向荷载逐级加载下对其极限抗拔承载力、基础内部传力规律和单个构件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为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设计一个室内缩尺模型上拔试验.通过结果对比发现:基础整体未发生上拔破坏;基础随着埋深逐渐变深向下传递的力逐渐均匀;单个构件简化计算结果与试验和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基础内部传力规律和单个构件受力分析表明:目前规程中的基础整体上拔设计方法仍然适用于此新型基础;水平力和土对基础传力有一定影响,但对抗拔性能可以忽略不计;单个构件的简化计算方法可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装配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崔涛,何浩祥,闫维明,钱增志,周大兴.带ECC底板的装配式梁受弯性能及损伤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2].查晓雄,范佳琪,肖世奎,唐俊宇,刘克亮.一种装配式电力偏心基础的抗拔性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3].裴行凯,麦家儿,何冠鸿,郭佳奇.装配式地铁车站二次结构构件连接节点性能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

[4].熊哲,周义.装配式预应力预制空心楼板承载性能实验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

[5].颜军,王可卿,罗海艳,吕慧慧,李升才.钢齿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

[6].文闻,张爱林,张艳霞,朱莉娜,林海鹏.摩擦力对带腹板栓接摩擦装置装配式自复位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J].钢结构(中英文).2019

[7].杨立国,王飞龙.节点刚度对装配式钢结构看台动力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9

[8].郑七振,刘阳阳,龙莉波,陈刚,马跃强.超高性能混凝土连接的装配式现浇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J].工业建筑.2019

[9].詹耀裕,罗兆峰,杨文烈,林家逸,李刚.装配式迭合楼板迭合面力学性能试验与探讨[J].混凝土世界.2019

[10].钟炜辉,王丽敏,李慧,潘晓军.装配式桁架檩条整体受力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标签:;  ;  ;  ;  

装配性能论文-崔涛,何浩祥,闫维明,钱增志,周大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