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股票市场投资是资本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股票市场的成熟程度是一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按照市场的有效程度,可以将股票市场分为强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和弱有效市场。在完全有效的市场上,当前的股票价值能够反映过去、现在及未来所有的情况,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司股票的历史记录来预期股票的未来表现,从而决定是否投资,但完全有效市场还是一个理想的状态。IPO(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那些拥有前景看好的投资项目的公司在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向潜在投资者发售股份的行为。IPO为企业提供了协助其增长的融资来源并赋予其股东一个流动性的市场,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分享企业增长回报的机会。所以,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投资者来说,首次公开发行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目前,对于IPO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种普遍现象上,即IPO抑价(Underpricing)、IPO之后的长期业绩不佳(Long-run Underperformance)以及IPO的热销市场(Hot Issue Markets)。随着Ritter于1991年开创性的研究,IPO长期业绩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众多关于IPO长期业绩的研究均得出新股发行上市后3年到时5年内的投资回报率要远远低于市场同期的平均回报率或者可比公司的同期回报率,即所谓的IPO长期业绩不佳。对于IPO效应的研究不但要研究是否存在IPO效应而且还要研究产生IPO效应的各种因素,这些研究不仅对市场上的股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而且还有利于优秀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能保证市场的效率。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资金短缺企业逐渐把股权融资作为其渴望追求的一种筹资目标与方式。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获取了资源,并同时控制和支配了这些资源,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负起资源增值的责任。那么公司上市后业绩如何,便成为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由于最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部分上市公司在IPO后业绩大幅下滑的现象,我们从分析上市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趋势,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因素及这些因素在业绩变化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一分析,有助于规范拟上市公司的IPO行为,尽量减轻IPO效应、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本文共分为如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是对论文的总体介绍,关于论文的选题背景,写作初衷;在写作中运用的具体方法、理论工具及论文撰写的基本思路、逻辑结构等概况。第二部分:IPO效应综述及相关概念。介绍IPO效应问题的沿革,以及国内外关于IPO效应问题的研究状况。相对而言,国外的研究更全面、具体,故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重点描述:IPO的研究焦点和研究方法,IPO效应的定义、基本内容、产生机理和研究意义等。第三部分:IPO效应的描述性分析和检验。本部分主要通过对IPO前后公司EBIT变化的描述性统计来揭示IPO效应的真实存在性,同时应用了WILCON两配对样本进行检验证明IPO前后EBIT存在明显差异。第四部分:IPO效应的成因分析。对IPO效应的成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为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拟IPO公司的公司质量、为达到上市资格进行的盈余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等方面是造成IPO效应的可控因素;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走下坡路等都是导致出现IPO效应的非可控因素。第五部分:IPO效应中可控因素的实证分析。通过对2003年沪市2003年上市IPO的公司前后五年间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三个结论,一是IPO效应主要是由于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造成的,其次是企业的运营能力的原因;二是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盈利能力成反比;三是国有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反比。第六部分:控制IPO效应的对策和建议。本部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针对论文通过实证研究所发现的问题,主要从可控因素方面提出防范和减轻IPO效应的对策和建议。一方面是公司自身角度,在提高公司质量、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如股权结构、董事会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另一方面,从证券监管角度,完善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充分中介机构作用,如:对拟上市IPO的公司的资格审核、信息披露及对中介机构的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文的主要贡献:1、结合我国A股市场,对IPO效应的产生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由于这种归类方法目前笔者尚未发现他人率先使用,因而可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从企业内部整合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防范和化解IPO效应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良影响,有一定实践意义。论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受资料和数据收集方面的限制,本文仅选用了沪市2003年上市IPO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2003年证监会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后,其首次对拟上市IPO公司的业绩计算、独立性和融资额提出量化标准,新监管政策的出台会使IPO效应产生机理和效应程度方面发生新的变化,但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深入和具体。同时,论文还需要对引起IPO效应的非可控因素,如:公司如何根据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来降低IPO效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1.3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2 IPO 效应综述及相关概念
  • 2.1 国外研究状况
  • 2.1.1 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 2.1.2 研究变量和样本时间选择
  • 2.2 国内研究IPO 效应的相关文献综述
  • 2.3 IPO 效应的相关概念
  • 2.3.1 IPO 效应的定义及基本内容
  • 2.3.2 IPO 效应的产生机理
  • 2.3.3 研究IPO 效应的意义
  • 3 IPO 效应的描述性分析和检验
  • 3.1 分析方法
  • 3.1.1 概述
  • 3.1.2 方法说明
  • 3.2 样本和数据选择
  • 3.3 过程和结果
  • 3.4 结论
  • 4 IPO 效应的成因分析
  • 4.1 可控因素分析
  • 4.1.1 拟IPO 上市公司的质量
  • 4.1.2 上市前的盈余管理
  • 4.1.3 大股东持股比例
  • 4.1.4 上市时机的选择
  • 4.1.5 组织惯性与公司管理机制
  • 4.1.6 募集资金的投向
  • 4.1.7 券商声誉及其他因素
  • 4.2 非可控因素分析
  • 4.2.1 宏观经济因素
  • 4.2.2 行业因素
  • 5 IPO 效应可控因素的实证研究
  • 5.1 分析方法
  • 5.2 样本、指标及数据选择
  • 5.3 回归过程
  • 5.4 结论
  • 5.4.1 回归结论
  • 5.4.2 对回归结论的描述性分析
  • 5.5 进一步分析
  • 5.6 回归结论
  • 5.6.1 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 5.6.2 国有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 5.7 总体结论
  • 6 控制 IPO 效应的对策和建议
  • 6.1 提高拟IPO 公司的公司质量
  • 6.1.1 建立科学的公司股权结构
  • 6.1.2 建立合理的董事会结构和运行机制
  • 6.1.3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层激励制度
  • 6.2 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完善相关监管手段
  • 6.2.1 转变监管部门监管理念
  • 6.2.2 完善对拟IPO 公司资格的审核制度
  • 6.2.3 完善首次公开发行制度
  • 6.2.4 积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6.2.5 抑制投资者的过度投机
  • 6.3 加大中介机构的责任
  • 6.3.1 加大中介机构在公司IPO 中的责任
  • 6.3.2 加强中介机构对公司IPO 后的持续督导义务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西方信息不对称的IPO抑价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20(01)
    • [2].关于独角兽企业IPO审计的思考[J]. 中国商论 2020(02)
    • [3].我国创业板市场IPO定价现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2)
    • [4].农业企业IPO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X农业公司为例[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2)
    • [5].IPO财务规范性及相关问题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24)
    • [6].企业IPO过程中相关财务问题及对策[J]. 中国市场 2020(08)
    • [7].创业板IPO审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1)
    • [8].投资者异质信念对创业板IPO长期表现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6)
    • [9].注册制下影响IPO定价因素研究[J]. 时代经贸 2020(03)
    • [10].创业板公司IPO绩效变化诱因的研究[J]. 河北企业 2020(04)
    • [11].物业企业IPO上市合规性问题研究[J]. 山西农经 2020(09)
    • [12].创业板IPO业绩变脸审计的案例分析[J]. 财会通讯 2020(09)
    • [13].粗糙面上方三维目标复合散射的并行IPO方法研究[J]. 航空科学技术 2020(06)
    • [14].我国IPO注册制的法律构建——以美国IPO注册制为鉴[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0(02)
    • [15].审计失败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损失:来自IPO审核的证据[J]. 会计研究 2020(03)
    • [16].蓝月亮冲击港股IPO[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0(07)
    • [17].企业IPO过程中的相关财务问题与对策分析[J]. 会计师 2020(11)
    • [18].预期业绩与IPO公司风险对策披露[J]. 财贸经济 2020(07)
    • [19].扬瑞新材创业板IPO失败原因探析[J]. 大众标准化 2020(15)
    • [20].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在IPO审计中面临的问题[J]. 当代会计 2020(15)
    • [21].拟上市公司IPO财务尽职调查分析[J]. 当代会计 2019(15)
    • [22].探讨IPO企业前期财务准备与财务规范[J]. 商讯 2019(22)
    • [23].行政处罚对IPO保代行为的“震慑”效应[J]. 会计之友 2019(24)
    • [24].企业IPO财务尽职调查分析及完善建议[J]. 商业会计 2019(22)
    • [25].10家银行冲刺2017年A股IPO[J]. 现代商业银行 2017(01)
    • [26].注册制下IPO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7(06)
    • [27].2016年清洁技术行业投资遇冷 IPO持续降温[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11)
    • [28].我国注册制改革下IPO信息披露相关问题探析[J]. 经贸实践 2016(18)
    • [29].茶叶企业IPO困境及对策研究[J]. 西部财会 2017(04)
    • [30].当前我国注册制下IPO信息披露研究[J]. 现代商业 2017(08)

    标签:;  ;  ;  

    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