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醪酒精发酵论文-张强,袁旭东,卞文治,霍昱,吴丽莎

浓醪酒精发酵论文-张强,袁旭东,卞文治,霍昱,吴丽莎

导读:本文包含了浓醪酒精发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糖化酶,发酵,酒精

浓醪酒精发酵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袁旭东,卞文治,霍昱,吴丽莎[1](2019)在《玉米浓醪酒精发酵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浓醪酒精发酵技术具有高细胞密度、高产物浓度和高速率发酵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发酵终点酒精浓度。本文以玉米粉为原料,利用酿酒酵母对玉米粉浓醪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糖化酶添加量对玉米酒精发酵的影响最为显着,料水比及蛋白酶添加量次之。当糖化酶和蛋白酶添加量分别为100 U/g(原料)和150 U/g(原料),料水比为1∶2,酒精浓度达到16.8%vol。另外,添加营养物质甘氨酸、脯氨酸以及肌醇都能有效提高酒精浓度,但甘氨酸添加效果优于脯氨酸和肌醇。当甘氨酸添加浓度为2 g/L时,发酵液酒精浓度达到17.7%vol。(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方帷,李晓,李华志,熊粟栗,袁文娟[2](2019)在《利用氧化还原电位优化玉米酒精浓醪发酵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氧化还原电位(ORP)调控玉米酒精浓醪发酵过程,通过设定不同的控制氧化还原电位(-50mV、-100mV、-150mV)及对照实验,对比菌体的数量、存活率、糖醇转化率、发酵效率和甘油生成量,探寻最佳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位点。结果表明,当ORP控制值为-150mV时,乙醇产量为103.36g/L,分别为ORP值为-50mV、-100mV、对照组的1.72倍、1.26倍、1.04倍,糖醇转化率和发酵效率高于其他叁组;甘油产量为23.13g/L,为其他叁组的0.91倍、0.96倍、1.07倍;菌体数量为4.50×10~9CFU/mL,为其他叁组的0.85倍、0.97倍、1.01倍。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对酵母菌生长繁殖和存活有利,最佳控制值为-150mV。(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3期)

张欣,吕伟民[3](2019)在《木聚糖酶在酒精浓醪发酵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木聚糖酶在酒精浓醪发酵中的应用。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在浓醪发酵开始时加入木聚糖酶,添加量为每克原料6个单位,可有效降低醪液黏度,可提高淀粉出酒率1.5个百分点,缩短发酵周期4h。(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9年02期)

郑丽蔓[4](2017)在《浓醪发酵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酒精发酵技术在我国由来已久,有100多年的历史。以玉米为代表的淀粉质原料进行的发酵,按生产工艺划分为连续发酵技术和间歇发酵技术,其中连续发酵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发酵成熟醪酒分一般多为9-11%(V/V)。虽然我们国家酒精生产技术一直在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浓醪发酵中还存在酒分低的问题,提高醪液中的酒分含量,对提高出酒、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在本文中,以玉米原料酒精浓醪发酵为基础,根据葡萄糖在酵母作用下生产乙醇和CO2的理论,着重研究高效活性酵母以还原性糖为原料进行发酵时,续醪、N源、O2、pH、发酵温度、无机盐、有机酸、C02等各项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浓醪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水比为1:1.8,玉米淀粉乳在110-120℃下糊化30分钟,60℃下液化90分钟,糖化60分钟,酵母接种量10%,糖化醪发酵初期pH5.5,酸性蛋白酶10u/g,发酵温度30-33℃,发酵时间72h。本篇论文运用酵母代谢调控理论,对其所需的C源、N源展开研究,确定低碳、不间断添加的技术方法;利用布拉班德粘度仪对原料糊化、液糖化的粘度进行了测定,绘制了粘度曲线,确定了预前液化工艺。优化后的发酵过程,使发酵醪酒精浓度提高到17.5%,淀粉总利用率比普通发酵提高了 6.8%,残总糖约为0.5%,总淀粉利用率达到99.6%。(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4)

韩颖,石彦忠,孟宪梅,张亮,姜加良[5](2016)在《改善玉米酒精浓醪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脱胚玉米米查为原料,摸索采用湿法加酶磨浆、多酶协同糖化发酵等技术手段,优化玉米浓醪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湿法加酶粉碎液化与干法粉碎加酶液化相比,醪液黏度降低了12.6%,液化时间明显缩短。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多酶协同糖化过程中添加的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添加量和酵母接种量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浓醪发酵酒精浓度达到14.2%vol。本研究为后续发酵条件的继续优化及中试放大实验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6年12期)

王贤文[6](2016)在《干酵母复水活化方法对浓醪酒精发酵效果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本实验是采用不同方式复水活化干酵母,找出其间的差异,从而缩短酒精发酵周期,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常用的复水活化液有:自来水、白糖水或红糖水、稀糖化醪、营养盐、稀糖化醪和营养盐的混合液。实验表明:采用稀糖化醪和营养盐的混合液效果显着。关键词:酒(本文来源于《华夏酒报》期刊2016-11-01)

李克林,叶云,伍时华,容元平,马丹汇[7](2015)在《鲜木薯浓醪酒精发酵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发酵初始总糖浓度,经济地获取液化滤液进行鲜木薯浓醪酒精发酵,对预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α-淀粉酶对鲜木薯浆进行液化、过滤处理,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液化工艺条件:鲜木薯粉碎料水比为1∶1.1,浆料液化的p H为6.2,在95℃以上保温75min,液化酶用量为4 U/g鲜木薯。在此工艺条件下鲜木薯液化固形物得率为93.8%。将鲜木薯与上述工艺得到的液化滤液按1∶1.2比例混合后粉碎,得到初始总糖含量在22%(w/v)以上的鲜木薯浆料,再进行浓醪酒精发酵试验,发酵成熟醪酒度可达13.1%(v/v)。结论:上述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提高鲜木薯发酵醪的初始总糖浓度,达到用鲜木薯进行浓醪酒精发酵目的。(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任玲,郭佰兴,李永恒[8](2015)在《实现酒精浓醪发酵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了解,国内淀粉质酒精企业,大多数采用连续发酵或间歇发酵,发酵终了酒份在11-13%(v),料水比根据工艺差异在1∶2.2-2.5之间,清液回配比例25-40%。鉴于以上情况,各个酒精生产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向,在提高发酵强度上努力突破,而酒精浓醪发酵将是发酵酒精工艺的重大技术进步之一。(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5年08期)

王春才,郭福阳,宫殿良,金明亮[9](2015)在《酸性蛋白酶和发酵促进剂在玉米浓醪发酵生产食用酒精中的联合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玉米粉为原料,使用发酵促进剂、酸性蛋白酶、尿素、酸性蛋白酶与发酵促进剂联合使用作为玉米浓醪发酵生产食用酒精所用氮源,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酸性蛋白酶与发酵促进剂联合使用的酒份最高,可达15.4%(v/v),残总糖为2.60 g/100 mL,酸性蛋白酶与发酵促进剂联合使用降低了单独使用酸性蛋白酶成本,并且提高了酒份,达到既满足国家食品安全要求,又降本增效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食品工业》期刊2015年01期)

于成,董薇薇[10](2014)在《玉米醪酒精异常发酵的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醪异常发酵的影响因素大致分为醪液制备、酒母接种、发酵控制叁个方面,作为企业的基层工艺管理人员,就是要对酒精发酵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总结,通过不断加强基础工艺管理工作,保证发酵过程正常平稳运行。(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4年05期)

浓醪酒精发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ORP)调控玉米酒精浓醪发酵过程,通过设定不同的控制氧化还原电位(-50mV、-100mV、-150mV)及对照实验,对比菌体的数量、存活率、糖醇转化率、发酵效率和甘油生成量,探寻最佳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位点。结果表明,当ORP控制值为-150mV时,乙醇产量为103.36g/L,分别为ORP值为-50mV、-100mV、对照组的1.72倍、1.26倍、1.04倍,糖醇转化率和发酵效率高于其他叁组;甘油产量为23.13g/L,为其他叁组的0.91倍、0.96倍、1.07倍;菌体数量为4.50×10~9CFU/mL,为其他叁组的0.85倍、0.97倍、1.01倍。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对酵母菌生长繁殖和存活有利,最佳控制值为-150mV。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浓醪酒精发酵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强,袁旭东,卞文治,霍昱,吴丽莎.玉米浓醪酒精发酵工艺的研究[J].酿酒科技.2019

[2].方帷,李晓,李华志,熊粟栗,袁文娟.利用氧化还原电位优化玉米酒精浓醪发酵过程研究[J].中国酿造.2019

[3].张欣,吕伟民.木聚糖酶在酒精浓醪发酵中的应用[J].酿酒.2019

[4].郑丽蔓.浓醪发酵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7

[5].韩颖,石彦忠,孟宪梅,张亮,姜加良.改善玉米酒精浓醪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J].酿酒科技.2016

[6].王贤文.干酵母复水活化方法对浓醪酒精发酵效果影响的研究[N].华夏酒报.2016

[7].李克林,叶云,伍时华,容元平,马丹汇.鲜木薯浓醪酒精发酵工艺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任玲,郭佰兴,李永恒.实现酒精浓醪发酵工艺探讨[J].轻工科技.2015

[9].王春才,郭福阳,宫殿良,金明亮.酸性蛋白酶和发酵促进剂在玉米浓醪发酵生产食用酒精中的联合应用[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5

[10].于成,董薇薇.玉米醪酒精异常发酵的系统分析[J].酿酒.2014

标签:;  ;  ;  ;  

浓醪酒精发酵论文-张强,袁旭东,卞文治,霍昱,吴丽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