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中小企业主融资行为研究

私营中小企业主融资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私营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现。目前我国中小私营企业已超过550万家,占全国法人企业总数的80%以上,加上2621万个体工商户,在企业数量上占到了99%,吸纳就业总数占70%以上和新增就业的90%以上,越来越成为中国人开创事业和获取工作机会的平台。另外私营中小企业更适应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的新趋势,提供了大约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要研发阵地。因此,私营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收入分配,进而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在私营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融资难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有近70%的企业反映融资非常困难,这一数据高于发达国家,也远高于亚洲新兴工业国家。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深入研究私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以及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安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主流融资理论的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并对主流融资理论在私营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适用性加以分析。发现完全套用主流融资理论难以深刻理解私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必须变换角度并深入考察中国私营中小企业内部特征和外部生存环境。本文站在私营中小企业主的融资视角,先将全部私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境况分为不必、不愿与不能外源融资三类,然后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出发,利用大样本数据分析了企业“不必”融资的情形及影响因素;从私营中小企业的治理特征出发,论证了企业不愿引入外部股权以及影响外部股权融资意愿的因素:从私营中小企业与治理模式相匹配的信息特征出发,探讨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在讨论缓解融资困境方面,先在经济学的标准“匿名”假设下,以经济人的理性算计为基础、从参与激励相容约束出发讨论了各种缓解私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理论及其局限性。之后放松交易的匿名假设,提出了信任在融资中的作用模型。然后借用人际网络理论,根据中国人的信任格局,将私营中小企业主的潜在融资对象分为“圈子”内和“圈子”外两类,融入信任和信息不对称研究圈子内外融资竞争所形成的各种均衡关系,并对企业主的政治参对融资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论文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首先,本文始终从企业主的角度来考察融资问题,将融资中的主要微观主体行为统一到基于现代公司会融理论及经济社会学的嵌入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对问题的研究角度具有独特性。其次,论文从一个基本的融资数理模型为出发点,通过前提条件的变化和扩展对企业的融资能力及各种提高融资能力的对策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构建了信任与融资结构之间的理论模型,以及融资圈和放贷圈内外的各种均衡模型。分别采用Tobit模型估计融资需求以及政治参与与国有银行贷款的关系;采用Probit模型估计企业的股权融资意愿等,在研究方法上具有规范性。其三、论文利用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数据,对我国私营中小企业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研究资料方面具有独特性。其四、论文从广义的融资角度,把企业的融资状况分成不必、不愿和不能融资三类,分别考察了三类情形并分别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将社会网络理论与公司金融理论有机结合,将融资分为融资圈内与圈外,然后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任因素引入,有力地解释了现实中融资基本发生在企业主的人际网络中,以及少数企业垄断大量金融资源的现象。论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大多数私营中小企业主要依赖内源融资,而且外源融资在私营中小企业中的分布高度不均,百分之五的企业垄断了约6096的信贷。从融资需求来看,非发展型的经营特征意味着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融资需求。许多私营中小企业只不过是努力维持已有规模,保持经营状况良好,并不需要通过不断的外部融资来获取资金。从融资意愿来看,个人和家族治理导致的控制权偏好影响了外源股权融资意愿。中国的私营中小企业中,有约70%左右的企业主不愿通过股权的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2.私营中小企业模糊隐蔽的信息特征是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私营中小企业内生于治理结构的信息特征具有固有的模糊性和隐蔽性,道德风险、不同主体的主观概率估计差异以及逆向选择等导致企业尽管有融资意愿,也会因融资能力不足而受到更大的金融约束。抵押担保、更低的资产专用性、声誉资本、利他程度的提高、监督成本足够小前提下的相互监督,以及连带责任下的交叉监督、多元化下的交叉抵押、融资合约的实施力等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但是每一种提高企业主融资能力的策略都有其不足之处,如银行过于严格和单一化的抵押担保信贷政策是私营中小企业主认为融资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所在。3.融资圈内更对称的信息和更高的信任是融资发生在人际圈内的主要原因。企业主的人际网络和信任差序格局是影响融资可得性的关键因素,几乎所有的资金都是依赖于人际网络获得,“匿名”交易获得的资金微乎其微。企业主的政治参与国有银行贷款获取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私营主通过先天和后天的“圈子”获得资金,体制内的企业主依赖于他们与政府官员或政府企业家发展的关系,从正规体制融得资源。体制内的私营企业主还积极参与政治,通过获取政治身份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获得正规融资的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一、选题背景
  • (一) 私营中小企业的现状与未来
  • (二) 融资难束缚私营中小企业发展
  • 二、问题的提出
  • (一) 融资难的主要表现:平均外源融资率低
  • (二) 外源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观点综述
  • (三) 有待探讨的两个悖论
  • (四) 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一) 基于企业主而非企业的分析视角
  • (二) 个体主义实证与社会网络分析的结合
  • (三) 数理模型与计量模型结合的逻辑与实证分析
  • 四、研究过程与论文的组织
  • (一) 研究过程
  • (二) 研究框架
  • (三) 研究内容
  • 五、研究数据
  • (一) 本文主要研究数据的来源
  • (二) 对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清理
  • (三) 样本特征描述
  • 六、主要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一) 论文的创新
  • (二) 主要研究结论
  • (三) 论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二章 企业融资理论文献综述
  • 一、主流融资结构理论
  • (一) 权衡理论:税盾效应与破产风险
  • (二) 代理理论:声誉及激励机制
  • (三) 信息不对称理论:新优序融资
  • (四) 控制权理论:控制权争夺与偏好
  • 二、企业融资渠道理论
  • (一) 关系型贷款:银企关系互动
  • (二) 民间金融:共生性关系
  • (三) 社会资本理论:信任与融资网络
  • 三、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外源触资需求
  • 一、外源融资:不必、不愿还是不能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分析框架
  • 二、有多少企业暂不需要资金
  • 三、中小企业的经营特征
  • 四、资金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外源触资意愿
  • 一、引言
  • 二、我国私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意愿
  • (一) 有多少企业没有股权融资意愿
  • (二) 企业主的持股份额趋于增加
  • 三、企业与家庭的灰色资金流动
  • 四、个人治理与家族治理特征
  • (一) 股权结构
  • (二) 治理结构特征
  • (三) 决策权配置
  • 五、企业主的控制权偏好
  • 六、股权融资意愿的回归模型
  • 七、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信息结构与外源融资能力
  • 一、融资中的信息特征
  • 二、私营中小企业内生于治理结构的信息特征
  • (一) 模糊、隐蔽与人格化
  • (二) 信息披露风险
  • (三) 个人信息与企业经营信息
  • 三、资本市场及其信息结构
  • (一) 资本市场的缺失
  • (二) 资本市场的层级结构与信息特征
  • (三) 银行的决策模式与信息特征
  • 四、信息不对称与融资能力
  • (一) 固定投资模型
  • (二) 对成功概率的预期不同
  • (三) 逆向选择与融资能力
  • 五、信息特征与融资能力的经验证据
  • 六、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理性匿名假设下的配给缓解
  • 一、实物抵押与担保
  • (一) 企业主的自有资产抵押
  • (二) 投资于项目的不动产抵押
  • (三) 抵押在缓解信贷配给中的局限性
  • 二、社会资本作为担保品
  • (一) 声誉的作用
  • (二) 利他主义与团体贷款
  • (三) 共同责任
  • 三、多元化与交叉抵押
  • (一) 多元化模型
  • (二) 多元化的局限性
  • 四、合约的弱实施
  • 五、为什么贷款难:抵押担保条件太严
  • 六、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融资圈、信任与融资
  • 一、交易的“匿名假设”
  • 二、考虑信任因素的融资模型
  • 三、企业主的融资网
  • 四、企业主的努力水平在“融资圈”内外不同
  • (一) 企业主从多个“融资圈”内的放贷者处融资
  • (二) 企业主只能向“融资圈”内垄断的放贷者融资
  • (三) 企业主从多个“融资圈”外的放贷处融资
  • (四) 企业主同时从“融资圈”内外的放贷处融资
  • 五、“融资圈”与融资结构的实证研究
  • (一) 与银行更紧密的关系缓解了信贷约束
  • (二) 创业资金基本上来源于关系网络
  • 六、从特殊信任到一般信任
  • 七、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融资网构建与银行贷款
  • 一、关系与正规渠道融资
  • 二、政府企业家的“放贷网”
  • (一) 放贷者向“放贷网”内的多个企业主放贷
  • (二) 放贷者向“放贷网”外企业主放贷
  • (三) 两类放贷者的竞争
  • 三、融资圈的构建
  • (一) 融资圈的构建过程
  • (二) 融资圈内的规范
  • 四、金融资源的可及性与政治参与
  • 五、融资结构与政治参与关系的进一步检验
  • (一) 债权融资概况:以资产负债率为主的分析
  • (二) 私营中小企业主特征与企业特征
  • (三)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 (四) Tobit模型估计结果
  • 六、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 多数企业依靠内源融资,少数企业把持正规信贷
  • (二) 非发展型的经营特征意味着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融资需求
  • (三) 企业主的控制权偏好严重影响了股权融资意愿
  • (四) 银行过度依赖抵押担保在缓解融资难的同时带来新的困境
  • (五) 企业主的关系网缓解了企业融资困境
  • 二、政策建议
  • (一) 积极主导推动征信体系建设
  • (二) 鼓励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建设
  • (三) 优化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
  • 参考文献
  • 附录 1.1 私营企业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 附录 1.2 中小企业的定义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私营中小企业主融资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