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初级体感皮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磁图描记术,磁源性影像,初级体感皮质,体感诱发磁场
初级体感皮质论文文献综述
孙吉林,李素敏,吴杰,吴晶,赵华东[1](2005)在《人脑初级体感皮质M_(20)反应的性别差异-脑磁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脑磁图(MEG)研究健康受试者初级体感皮质反应M20的潜伏期、波幅及位置的性别差异。方法:对40例受试者给予双侧腕部正中神经电刺激,固定电流脉冲0.3ms,刺激间期0.5s,诱发初级体感皮质兴奋。脑磁图检查后进行MR扫描,层厚1.5mm。大脑初级体感皮质反应由等电流偶极(ECD)评价。将脑磁图所获得的M20反应迭加到MRI上,形成磁源性影像(MSI)。结果:依照给予电刺激后反应潜伏期不同分别称为M20、M35及M60,因M35及M60易受刺激间期(ISI)的影响,只对M20的潜伏期、波幅及反应位置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为(1)M20左、右半球潜伏期男性20.6±1.0ms和20.7±1.2ms,女性20.1±0.9ms和20.2±0.9ms,男女性同侧半球潜伏期无显着性差异(P>0.05);(2)M20左、右半球波幅男性23.6±11.2nAm和25.4±11.2nAm,女性25.8±10.5nAm和27.6±7.8nAm,男女性同侧半球波幅无显着性差异(P>0.05);(3)左半球男女性M20偶极位置在X轴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显示男性X轴上与女性相比稍偏外侧,右半球男女性M20偶极位置在X轴位无显着性差异(P>0.05),Y,Z轴无显着性差异(P>0.05);(4)磁源性影像显示所有受试者M20反应峰值均位于中央后回。结论:脑磁图可明确不同性别的大脑初级体感皮质反应M20潜伏期、波幅及位置。磁源性影像显示M20峰值位于?(本文来源于《现代电生理学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吕佩源,孙占用,孙吉林,李玲,赵宝华[2](2004)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初级体感皮质中枢脑磁图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初级体感皮质中枢脑磁图 (MEG)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 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 3~ 4周进行体感诱发磁场 (SEF)检测 ;同时检测 18名健康志愿者 (作为正常对照 )。电刺激部位为腕部正中神经处 ,电流脉冲宽度 0 3ms,刺激间隔 0 5s。将SEF发生源位置通过影像融合技术标注于超薄磁共振 (MRI)上。SEF波峰由等价电流偶极子 (ECD)评估。结果 所有受检者SEF的最基本波形为M2 0 ,其ECD位于两侧初级体感皮质“手区”附近。患者组多个SEF参数均存在异常 ,即 :(1)健康对照组两侧M2 0ECD空间位置差值为 (8± 4 )mm ;患者组为 (11± 3)mm ,患者组不对称性增大 (P <0 0 1) ;(2 )健康对照组M2 0潜伏期为 (2 0 7± 1 1)ms;患者组健侧半球潜伏期为 (2 1 8± 1 2 )ms,患侧半球潜伏期为 (2 3 6± 1 9)ms ,与正常相比均明显延迟 (P <0 0 1) ;(3)患者组患侧ECD强度为 (17± 10 )nAm ,健侧ECD强度为 (2 6± 10 )nAm ,患侧ECD强度减小 (P <0 0 1)。结论 MEG可灵敏地检测出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皮质中枢功能损伤 ,并能够客观地评价该病体感皮层中枢的功能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孙吉林,吴杰,李素敏,吴育锦,刘连祥[3](2003)在《磁源性影像对颅内肿瘤患者初级体感皮质定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磁源性影像(MSI)对颅内肿瘤性病变患者脑初级体感皮质定位的价值。材料与方法:6例颅内肿瘤接近体感皮质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68岁,平均46岁。对患者双侧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刺激。用306通道全头型生物磁仪(MEG)进行脑磁场测量。MRI设备使用GE公司生产的1.5T Signa Horizon成像系统。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出现M20波峰(电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后20ms左右出现的体感诱发磁场)及M35波峰(电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后35ms左右出现的体感诱发磁场),M20波峰潜伏期为21.2±0.9ms。MRI显示病变侧脑沟明显变窄。MSI明确地显示出脑体感皮质与肿瘤的立体关系,借此外科医师很容易地识别出中央沟的位置。结论:MSI对帮助术前制定的手术计划、术中的程序以及提供肿瘤与脑功能区的立体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03年03期)
孙吉林,吴杰,李素敏,吴育锦,刘连祥[4](2002)在《应用脑磁图对人脑初级体感皮质功能定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脑磁图确定脑初级体感皮质的位置。方法 对 16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刺激 ,引起支配手的脑初级感觉皮质兴奋 ,脑初级感觉皮质的兴奋产生微弱的颅外磁场 ,用脑磁图机对这个微弱的颅外磁场进行测量。脑磁图检查后 ,受试者进行MRI检查 ,扫描序列为SE序列 ,矢状T1WI。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出现M 2 0波峰及M 3 5波峰 ,只有 2例出现明显的M 60波峰。将同一受试者M 2 0波峰及M 3 5波峰的等电流偶极与MRI迭加 ,即可明确显示手区初级体感皮质在左、右侧半球的位置。同一受试者M 2 0偶极位置与相应半球的M 3 5偶极位置相近。结论 将脑磁图获得的脑电生理学资料与MRI获得的解剖学资料迭加到一起所得到的磁源性影像可准确地确定脑的手区初级体感皮质的位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02年04期)
初级体感皮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初级体感皮质中枢脑磁图 (MEG)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 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 3~ 4周进行体感诱发磁场 (SEF)检测 ;同时检测 18名健康志愿者 (作为正常对照 )。电刺激部位为腕部正中神经处 ,电流脉冲宽度 0 3ms,刺激间隔 0 5s。将SEF发生源位置通过影像融合技术标注于超薄磁共振 (MRI)上。SEF波峰由等价电流偶极子 (ECD)评估。结果 所有受检者SEF的最基本波形为M2 0 ,其ECD位于两侧初级体感皮质“手区”附近。患者组多个SEF参数均存在异常 ,即 :(1)健康对照组两侧M2 0ECD空间位置差值为 (8± 4 )mm ;患者组为 (11± 3)mm ,患者组不对称性增大 (P <0 0 1) ;(2 )健康对照组M2 0潜伏期为 (2 0 7± 1 1)ms;患者组健侧半球潜伏期为 (2 1 8± 1 2 )ms,患侧半球潜伏期为 (2 3 6± 1 9)ms ,与正常相比均明显延迟 (P <0 0 1) ;(3)患者组患侧ECD强度为 (17± 10 )nAm ,健侧ECD强度为 (2 6± 10 )nAm ,患侧ECD强度减小 (P <0 0 1)。结论 MEG可灵敏地检测出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皮质中枢功能损伤 ,并能够客观地评价该病体感皮层中枢的功能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级体感皮质论文参考文献
[1].孙吉林,李素敏,吴杰,吴晶,赵华东.人脑初级体感皮质M_(20)反应的性别差异-脑磁图研究[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5
[2].吕佩源,孙占用,孙吉林,李玲,赵宝华.急性脑梗死患者初级体感皮质中枢脑磁图特征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
[3].孙吉林,吴杰,李素敏,吴育锦,刘连祥.磁源性影像对颅内肿瘤患者初级体感皮质定位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
[4].孙吉林,吴杰,李素敏,吴育锦,刘连祥.应用脑磁图对人脑初级体感皮质功能定位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