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1.探讨产前、产后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联。2.探讨产后抑郁与神经递质的关联。3.探讨产后抑郁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1.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07年2~9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三医院产前检查的孕妇中招募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均纳入调查对象。产前30~32周进行基线资料收集和社会支持评估,产后2周进行产后抑郁筛查和社会支持评估。调查问卷包括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中文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编产科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总分≥13分者视为抑郁阳性。2.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从产后抑郁患者中随机抽样,并以与病例来源相同的正常产妇为对照组(按同一分娩医院,产妇年龄5岁内匹配,配对比例为1: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肽类神经递质(孤啡肽、神经肽Y、P物质)含量。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从产后抑郁患者中随机抽样,并以与病例来源相同的正常产妇为对照组(按同一分娩医院,产妇年龄5岁内匹配,配对比例为1:2)。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测定GNβ3基因Rs5443SNP、TPH1基因Rs1800532 SNP多态性。4.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x2检验、t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入组对象666例,534例参加随访并纳入最后分析,回访应答率80.18%。534例产妇中,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总分≥13分即抑郁阳性者103例,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9.29%。2.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联①产前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联社会支持总分最高四分位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9.90%,最低四分位组为28.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后OR值为3.33,95%可信区间:1.61~6.90。主观支持最高四分位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3.30%,最低四分位组为21.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支持最高四分位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1.90%,最低四分位组为32.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后OR值为3.31,95%可信区间:1.60~6.84。支持利用度高分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7.00%,低分组为24.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后OR值为0.69,95%可信区间:0.42~1.13。②产后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联社会支持总分最高四分位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5.40%,最低四分位组为44.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后OR值为10.01,95%可信区间:4.22~23.73。主观支持最高四分位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7.70%,最低四分位组为45.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OR值为5.76,95%可信区间:2.67~12.46。客观支持最高四分位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7.50%,最低四分位组为44.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后OR值为7.03,95%可信区间:3.04~16.30。支持利用度高分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6.00%,低分组为23.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OR值为0.79,95%可信区间:0.49~1.28。③婴儿性别与社会支持、产后抑郁的关联生男婴、女婴产妇的产前社会支持总分及三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男婴产妇的产后社会支持总分及三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生女婴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女婴产妇患产后抑郁的危险是生男婴产妇的3.67倍。经人口学因素+产科因素+产前社会支持总分调整后,婴儿性别与产后抑郁的关联仍然存在(OR=3.76,95%可信区间:2.31~6.10)。但经人口+产科+产后社会支持总分调整,婴儿性别与PPD的关联消失(OR=1.47,95%可信区间:0.82~2.61)。3.产后抑郁与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关联产后抑郁组血浆5-羟色胺(7.21±2.06ug/L比8.25±2.24ug/L)、5-羟基吲哚乙酸(3.82±1.34ug/L比4.53±1.77ug/L)、神经肽Y(6.14±0.97ng/ml比6.66±0.79ng/ml)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60.53±10.52ug/L比55.04±11.99ug/L)、P物质(884.15±246.78)pg/ml比771.45±267.54pg/ml)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羟基吲哚乙酸/5-羟色胺、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多巴胺、高香草酸、3,4-二羟苯乙酸、孤啡肽含量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抑郁患者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总分与血浆5-羟色胺(r=-0.41,P<0.01)、神经肽Y(r=-0.36,P<0.05)含量呈负相关;而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r=0.37,P<0.05)、P物质(r=0.44,P<0.01)含量呈正相关。神经递质之间,去甲肾上腺素与神经肽Y呈负相关(r=-0.36,P<0.05)。4.产后抑郁与GNB3基因Rs544SNP、TPH1基因Rs1800532SNP多态性的关联①产后抑郁组GNB3基因Rs544SNP基因型频率(CC=23.30%、C/T=51.2%、TT=25.6%)、等位基因频率(C=48.84%、T=51.16%)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30.20%、C/T=39.50%、TT=30.20%)、等位基因频率(C=50.00%、T=50.00%)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抑郁组各基因型组在临床表型如年龄、神经递质含量、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总分以及各条目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产后抑郁组色氨酸羟化酶-1基因Rs1800532SNP基因型频率(AA=18.60%、A/C=46.50%、CC=34.90%)、等位基因频率(A=41.86%、C=58.14%)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AA=19.80%、A/C=58.10%、CC=22.10%)、等位基因频率(C=48.84%、T=51.16%)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抑郁组各基因型组在临床表型如年龄、神经递质含量、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总分以及各条目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产后2周,约20%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2.社会支持低或社会支持缺乏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3.产后社会支持比产前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更大。4.缺乏产后社会支持是生女婴产妇产后抑郁危险性增加的主要原因。5.产后抑郁患者血浆5-羟色胺、5-羟基吲哚乙酸、神经肽Y、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含量有一定的变化。产后抑郁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6.未发现GNβ3基因Rs544SNP多态性、色氨酸羟化酶-1基因Rs1800532SNP多态性与产后抑郁及其症状表型之间存在关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表
  • 总前言
  • 产后抑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本研究的重点
  • 本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一篇 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联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抽样与样本含量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调查人员培训
  • 2.5 统计学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产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3.2 产妇的围产期特征
  • 3.3 产前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情况
  • 3.4 产后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情况
  • 3.5 EPDS量表得分情况
  • 3.6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 3.7 人口学因素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
  • 3.8 产科因素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
  • 3.9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指标数量化
  • 3.10 产前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分析
  • 3.11 产后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分析
  • 3.12 婴儿性别、社会支持、产后抑郁的相关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PPD的发生率
  • 4.2 产妇的人口学因素与PPD
  • 4.3 产科因素与PPD
  • 4.4 产前社会支持与PPD
  • 4.5 产后社会支持与PPD
  • 4.6 产前、产后社会支持与PPD关系的比较
  • 4.7 产科因素、社会支持与PPD的关系
  • 4.8 婴儿性别与社会支持、PPD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第二篇 产后抑郁与神经递质的关联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PPD组与对照组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比较
  • 3.2 PPD组与对照组产科特征的比较
  • 3.3 PPD组与对照组血浆神经递质含量的比较
  • 3.4 PPD组EPDS总分与血浆神经递质含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
  • 3.5 PPD组血浆神经肽Y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
  • 3.6 PPD组血浆P物质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Pearson相关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PPD与5-HT
  • 4.2 PPD与DA
  • 4.3 PPD与NE
  • 4.4 PPD与NPY
  • 4.5 PPD与OFQ
  • 4.6 PPD与SP
  • 4.7 PPD与NPY、NE
  • 第五章 结论
  • 1基因Rs1800532 SNP多态性的关联研究'>第三篇 产后抑郁与GNβ3基因Rs544SNP、TPH1基因Rs1800532 SNP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PPD组与对照组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
  • 3.2 PPD组与对照组产科特征比较
  • 3.3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
  • 3.4 PPD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 3.5 PPD组Rs5443、Rs1800532 SNP与临床表型的关联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PPD与GNβ3基因Rs5443SNP多态性
  • 4.2 PPD与TPH1基因Rs1800532SNP多态性
  • 第五章 结论
  •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项目、论文著作及获奖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