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分支皮层诱发电位及其与瞬目反射联系的相关研究

三叉神经分支皮层诱发电位及其与瞬目反射联系的相关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rigemin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TSEP)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皮肤、粘膜感受器受刺激后形成的神经冲动,在皮层记录由三叉神经分支传入所产生的电位,通过记录到的P1、N1、P2、N2、P3、N3、P4、N4、P5、N5十个正、负向波可以反映出三叉神经中枢或周围支的病变。瞬目反射(blink reflex, BR)是众多脑干反射的一种,通过电刺激一侧三叉神经第Ⅰ支眼神经的分支眶上神经诱发双侧眼轮匝肌产生瞬目动作,记录R1波(同侧)及R2(同侧)和R2’(对侧)波。由于二者的传导通路均与三叉神经有关,因此我们通过对30例正常个体进行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颏神经刺激,分别记录各支TSEP及眶上神经BR数据及图形,比较电刺激诱发的三叉神经各分支间TSEP潜伏期差异,并探讨经眶上神经刺激诱发TSEP与BR的相关性,为临床三叉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志愿者32例,男女各16例,年龄23~33岁,平均24.97±2.04岁。其中1例男性有儿时面部外伤史,1例女性曾因下颌阻生智齿拔除而致下唇间歇性麻木,因此被排除在健康者之外。其余30例均符合:①全身情况良好;②无神经系统疾病;③面部表情肌功能正常;④无颌骨、颅脑手术及外伤史。采用丹麦产DISA-2000M神经肌电图仪进行检测,分别记录各健康志愿者的三支TSEP和眶上神经BR数据及图形。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TSEP和BR各波潜伏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q检验,并对眶上神经的TSEP与BR各波潜伏期进行相关性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均为P=0.05。结果1.30名正常个体(60侧)通过刺激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颏神经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TSEP图形,包括P1、N1……P5、N5十个正负向波;刺激眶上神经于眼轮匝肌处记录的BR图形,主要包括3个波:R1波潜伏期短,波形简单,为单个尖锐波,R2及R2’由多个波组成,潜伏期长,波形复杂。TSEP和BR各波潜伏期呈正态分布,左、右侧及男、女间比较,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2.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三支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1、N1、P2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N2、P3、N3、P4、N4、P5、N5各波潜伏期三支差异不明显,眶上神经刺激诱发TSEP各波潜伏期较其它两支延迟。3.眶上神经刺激TSEP和BR各波潜伏期相关性不显著,呈低度相关。结论三叉神经各分支TSEP图形具有相似性,与神经传导通路相适应,并建立了实验室正常个体参考值;TSEP与BR传导通路有部分相同,临床可根据二者综合分析以判定神经功能状态。此方法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部位及手术部位的定位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并且可以对术后效果进行鉴定。二者均为无损伤性检查,简单、易行且提供了客观、定量的指标,是可靠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 实验对象
  • 2 检查仪器
  • 3 测试条件
  • 3.1 实验室条件
  • 3.2 刺激条件
  • 3.3 记录条件
  • 4 测试方法
  • 4.1 TSEP检测方法
  • 4.2 BR检测方法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TSEP结果
  • 1.1 三叉神经各分支TSEP图形
  • 1.2 三叉神经各分支TSEP潜伏期数据
  • 1.3 三叉神经三分支各波潜伏期q检验
  • 2 BR结果
  • 2.1 眶上神经BR图形
  • 2.2 眶上神经BR数据
  • 3 刺激眶上神经所得TSEP与BR各波潜伏期相关性分析结果
  • 讨论
  • 1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 2 电生理学基础及实验室准备
  • 2.1 电生理学基础
  • 2.2 实验室准备
  • 3 TSEP神经机制及本实验TSEP结果分析
  • 3.1 TSEP神经机制
  • 3.2 本实验TSEP相关结果分析
  • 4 BR神经机制及本实验相关结果分析
  • 4.1 BR的形成机制
  • 4.2 本实验BR结果分析
  • 5 TSEP与BR各波相关性的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叉神经脑池段体积、冠状位截面积测量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责任血管、神经压迫的关系研究[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01)
    • [2].三叉神经病临床护理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3)
    • [3].小脑上动脉压迫造成三叉神经黏连移位的处理[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3(11)
    • [4].三叉神经第Ⅲ支多分支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01)
    • [5].三叉神经进/出脑干区域的解剖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17)
    • [6].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研究进展[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 [7].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在三叉神经射频治疗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32)
    • [8].亚甲蓝翼外肌深面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痛[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07)
    • [9].三叉神经-颈反射在听神经瘤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18)
    • [10].三叉神经营养性综合征1例[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03)
    • [11].三叉神经蛛网膜下腔段的临床解剖学研究[J]. 黑龙江医学 2019(05)
    • [12].美克尔腔入口至穿颅底段三叉神经的解剖结构观察[J]. 山东医药 2018(36)
    • [13].三叉神经脑池段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解剖[J]. 解剖学杂志 2019(05)
    • [14].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05)
    • [15].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2)
    • [16].3D打印导航面具在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20(02)
    • [17].磁共振3D CISS序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学评价[J]. 现代实用医学 2018(01)
    • [18].三叉神经受压部位对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02)
    • [19].三叉神经封闭术训练塑化标本的设计与制作[J]. 解剖学研究 2012(06)
    • [20].对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治疗时三叉神经抑制反应的再认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9(01)
    • [21].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外医疗 2020(07)
    • [22].三叉神经痛病人三叉神经和脑白质改变的DTI研究[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0(05)
    • [23].三叉神经半月节阻滞与三叉神经干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12)
    • [24].三叉神经-颈反射及其临床应用[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9(06)
    • [25].MRI重建观察三叉神经的研究[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4(03)
    • [26].三叉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及临床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04)
    • [27].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17)
    • [28].TRPV4作为福尔马林受体参与三叉神经刺激性疼痛[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07)
    • [29].三叉神经脑池段的扩散张量成像观测及临床应用[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9(04)
    • [30].家兔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监测方法的研究[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11)

    标签:;  ;  ;  ;  ;  ;  

    三叉神经分支皮层诱发电位及其与瞬目反射联系的相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