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对35CrMo等工业用钢进行等温淬火、直接淬火、真空热处理得到贝氏体、马氏体组织、和马氏体表面浮凸,运用光学电镜、扫描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透射电镜等仪器对其进行观察分析。贝氏体组织观察研究表明,贝氏体铁素体一般在晶界形核,然后沿晶界长大或者向奥氏体晶粒内长大,也可以在晶内形核。贝氏体铁素体核胚是Fe原子和替换原子以热激活跃迁方式在奥氏体贫碳区中形成,贝氏体晶核以界面控制的非协同热激活跃迁方式长大。贝氏体碳化物的形成是C原子沿着奥氏体与贝氏体铁素体的相界面长程扩散的过程。铁原子和替换原子是热激活跃迁方式移动,即贝氏体碳化物是通过界面控制的热激活跃迁方式长大。马氏体观察分析表明:马氏体结构极其复杂。低碳板条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层错;高碳马氏体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和大量精细孪晶。Fe-15Ni-0.6C马氏体片的浮凸为帐篷型(Λ),浮凸高度在43-96nm之间,马氏体浮凸是由于相变时体积膨胀造成的,而不是切变过程。马氏体切变机制缺乏实验依据最后,对马氏体相变机制进行讨论,提出了新机制,即所有原子以无扩散的集体协同热激活跃迁方式形核长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钒和铬对贝氏体车轮钢回火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 2020(09)
- [2].氮含量对25Mn2CrVS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20(04)
- [3].锰对贝氏体车轮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中国铁道科学 2020(04)
- [4].高强度贝氏体铸钢衬板生产工艺研究[J].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1(02)
- [5].贝氏体等温工艺对3Cr2MoCoWV热作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上海金属 2011(06)
- [6].贝氏体形态对细晶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J]. 钢铁研究学报 2020(02)
- [7].贝氏体钢轨矫直前后回火的组织性能分析[J]. 鞍钢技术 2020(04)
- [8].轴承盐淬贝氏体生产线热量综合回收利用的改进设计[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4(S2)
- [9].贝氏体非调质钢的研究现状与应用[J]. 热加工工艺 2011(08)
- [10].稀土奥氏体-贝氏体蠕铁组织形态的研究[J]. 煤炭技术 2011(11)
- [11].超级贝氏体的研究进展[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5(01)
- [12].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轨的试验研究[J]. 铁道学报 2013(08)
- [13].高硅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贝氏体等温工艺的研究[J]. 上海金属 2012(05)
- [14].超高碳钢中束状贝氏体的形成模式[J]. 机械工程材料 2014(06)
- [15].中碳低合金空冷贝氏体铸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6].新型贝氏体耐磨钢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19(09)
- [17].渗碳20CrMnMoAl钢表面硬贝氏体的制备及其组织特征[J]. 金属学报 2011(08)
- [18].终锻温度和变形量对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强韧性的影响[J]. 钢铁 2009(05)
- [19].我国贝氏体耐磨铸钢的发展及应用[J]. 热加工工艺 2009(21)
- [20].900MPa贝氏体结构钢连续冷却曲线的测定及组织特征[J]. 金属热处理 2011(05)
- [21].锻造用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高周疲劳性能[J]. 金属热处理 2011(11)
- [22].低碳贝氏体微观组织形态对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J]. 摩擦学学报 2015(02)
- [23].马氏体耐磨钢与贝氏体耐磨钢的组织及耐磨性能[J]. 热处理 2013(04)
- [24].空冷贝氏体系列钢种的开发及应用[J]. 轧钢 2008(06)
- [25].回火温度对贝氏体/马氏体复相海洋用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J]. 江西冶金 2016(06)
- [26].一种新型高强含铌贝氏体管线钢的研发[J]. 铸造技术 2017(01)
- [27].热输入对低碳贝氏体焊缝的组织及性能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7(17)
- [28].低屈强比超低碳贝氏体型工程机械用钢的研究[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2(S2)
- [29].高性能贝氏体合金铸铁工艺技术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 2019(14)
- [30].贝氏体淬火等温温度对低碳硅锰钢组织转变及力学性能影响[J]. 塑性工程学报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