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指示代词对比研究

英汉指示代词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指示代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属于英汉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对两者进行对比,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很多共同点与不同点。本文以英汉指示代词的句法功能对比为基础,从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两方面对英语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those”以及汉语指示代词“这(些)、那(些)”进行对比。主要探讨英汉指示代词的语义特征,以及其语义特征是否存在着变化,并试图回答语义特征与语用功能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收集大量语料,本文对英汉指示代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英汉指示代词都具有指示性、确定性、距离性、自我性的语义特征。当英汉指示代词表达的是确定性所指时,其中还明显地包含距离性的语义特征,而且“this”“that”和“这”“那”包含着单数性的语义特征,“these”“those”和“这些”“那些”都包含着复数性的语义特征。但汉语的“这”“那”具有确定性语义特征时,也包含复数性的语义特征。当英汉指示代词“this、that”和“这、那”在序举中表达不确定性所指时,距离性的语义特征削弱。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这"语义要复杂一些,那就是“这+NP”还表示类指。“这+NP”结构中的“这”有语义虚化为“定冠词+NP”表类指的倾向。由此可知,汉语指示代词“这”的语义特征更加丰富。英汉语的指示代词的语义特征随着不同语境而不断变化。当英汉指示代词的距离性突显时,它们的确定性也随之相对突显,而自我性减弱。当英汉指示代词的自我性突显时,其确定性随之减弱,而距离性最弱。这种语义特征的变化也体现在两种语言的语用功能上。当英汉指示代词的距离性语义特征突出时,在语用中体现的是它们对具有确定性的所指的实际远近距离指示,同时自我性减弱,语言的主观性相应地减弱;当英汉指示代词的自我性突出时,在语用中显示的是作者的情感距离,也就是语言的主观性突显,而远近距离性随之减弱。汉语指示代词“这”的多样性语义特征应用在语用功能上,体现出它具有更强的主观性特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范围及方法
  • 第二章 英汉指示代词概述
  • 2.1 指示代词与代词
  • 2.2 英语指示代词的定义及其分类
  • 2.3 汉语指示代词的定义及其分类
  • 第三章 英汉指示代词的句法功能对比
  • 3.1 英语指示代词的句法功能
  • 3.1.1 具有称代功能的指示代词的句法功能
  • 3.1.2 具有指示功能的指示代词的句法功能
  • 3.2 汉语指示代词的句法功能
  • 3.2.1 具有称代功能的指示代词的句法功能
  • 3.2.2 具有指示功能的指示代词的句法功能
  • 3.3 英汉指示代词的句法功能对比
  • 3.3.1 具有称代功能的英汉指示代词句法功能对比
  • 3.3.2 具有指示功能的英汉指示代词句法功能对比
  • 第四章 英汉指示代词的语义特征对比
  • 4.1 指示语的基本属性
  • 4.1.1 指示性
  • 4.1.2 语境依赖性
  • 4.1.3 话者中心性
  • 4.1.4 语义内容的主观性
  • 4.1.5 相对性和易变性
  • 4.2 英汉指示代词的语义特征对比
  • 4.2.1 英语指示代词的语义特征
  • 4.2.2 汉语指示代词的语义特征
  • 4.2.3 英汉指示代词的语义特征对比
  • 第五章 英汉指示代词的语用功能对比
  • 5.1 英汉指示代词的外指功能对比
  • 5.1.1 英汉指示代词的身势功能对比
  • 5.1.2 英汉指示代词的象征功能对比
  • 5.2 英汉指示代词的内指功能对比
  • 5.2.1 英汉指示代词的前指功能对比
  • 5.2.2 英汉指示代词的后指功能对比
  • 5.3 英汉指示代词的语用功能对比
  • 5.3.1 距离性突显
  • 5.3.2 自我性突显
  • 第六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军用热像仪标称静态距离性能[J]. 红外技术 2009(12)
    • [2].英汉语中的现时相关性与时间距离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03)
    • [3].距离性——论英语过去时的本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04)
    • [4].嫉妒的距离[J]. 祝您健康 2015(12)
    • [5].浅谈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06)
    • [6].剖析一组训练思维能力的运动学练习题[J]. 湖南中学物理 2018(05)
    • [7].认知语言学时体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过去时教学[J]. 文学教育(下) 2019(07)
    • [8].距离性——英语动词时态隐喻性映射的理据[J]. 外语学刊 2009(01)
    • [9].隐身目标多极化回波起伏模型研究[J]. 现代雷达 2014(10)
    • [10].略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J]. 黑龙江史志 2008(15)
    • [11].对企业网络政工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36)
    • [12].英语一般过去时非过去用法的认知阐释[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3].英语虚拟式的认知浅析[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3)
    • [14].本雅明的“灵韵”:在视觉文化的观照下[J]. 东方论坛 2013(01)
    • [15].英语情态动词的距离性范畴[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S1)
    • [16].电厂变压器短路事故分析及对策[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12)
    • [17].电影文化传播的潜在教育[J]. 艺术教育 2014(03)
    • [18].论现代技术风险的责任伦理困境及其出路[J]. 学理论 2014(22)
    • [19].企业市场机遇信息声望评价模型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08)
    • [20].差异事件教学的角色定位与发展策略[J]. 教育研究 2011(07)
    • [21].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母文化传播[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10)
    • [22].“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9)
    • [23].对网络政工建设的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4)
    • [24].从体验哲学看过去时语法化[J]. 外语教学 2009(03)
    • [25].过去时表委婉的认知分析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怀化学院学报 2010(04)
    • [26].英语一般过去时表示礼貌含义的语用理据[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08)
    • [27].从“给定”与“提取”论《菜根谭》“顶真”辞格的英译[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7)
    • [28].解读Quirk看“虚拟”[J]. 怀化学院学报 2009(06)
    • [29].从“距离性”看英语动词过去时态的实质[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 [30].休闲美学的身体感官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02)

    标签:;  ;  ;  ;  

    英汉指示代词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