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价值研究

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价值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Carbon Nanoparticles Suspensions Injection, CNS)作为新型淋巴示踪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应用于甲状腺癌的淋巴示踪报道较少。本实验应用纳米炭注射的方法检测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示踪其淋巴引流情况,分析纳米炭定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初步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清扫范围。方法: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纳米炭组(实验组),亚甲蓝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显露甲状腺后,探查肿块位置,采用肿块及周围多点注射示踪剂。然后探查首先染色的淋巴结确定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切除肿块送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SLN取一半送术中快速病理,另外一半术后送常规病理,然后常规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加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组SLN检出率、SLN染色时间、区域淋巴结褪色时间、淋巴管显影例数、染色剂外渗例数、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染色例数;比较两组SLN数目及颈部各区染色淋巴结总数,记录两组SLN所在分区位置;对比SLN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及其他各区淋巴结病理状况,比较两组SLN在各区的分布个数、SLN转移阳性率;比较两组定位SLN的准确率、敏感度及假阴性率;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分析纳米炭定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SLN的可行性,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癌淋巴清扫范围。结果:1、纳米炭组30例中检出SLN29例,亚甲蓝组30例中检出SLN26例,检出率分别为96.67%、86.6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SLN染色所需时间为:6.41±1.40分钟,亚甲蓝组SLN染色所需时间为6.73±1.56分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观察160分钟,纳米炭组160分钟后未见明显褪色,亚甲蓝组平均褪色时间为109.37分钟,纳米炭组较亚甲蓝组褪色时间长;纳米炭组淋巴管显影22例,亚甲蓝组淋巴管显影13例,纳米炭组较亚甲蓝组淋巴管显影例数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染色剂外渗2例,亚甲蓝组染色剂外渗10例,纳米炭组较亚甲蓝组染色剂外渗例数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甲状旁腺染色1例,亚甲蓝组甲状旁腺染色18例,纳米炭组较亚甲蓝组甲状旁腺染色例数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喉返神经染色2例,亚甲蓝组喉返神经染色19例,纳米炭组较亚甲蓝组喉返神经染色例数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共检出SLN70枚,平均检出2.41枚,亚甲蓝组共检出SLN67枚,平均检出2.58枚,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共检出淋巴结总数1389枚,平均46.30±7.83枚,亚甲蓝组共检出淋巴结总数1179枚,平均39.30±9.41枚,纳米炭组较亚甲蓝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纳米炭组共检出SLN70枚,有癌转移39枚,总的SLN转移阳性率为55.8%,其中IV区和VI区共检出SLN59枚,占84.29%,IV区和VI区SLN转移阳性率分别为68.2%、62.2%。亚甲蓝组共检出SLN67枚,有癌转移40枚,总的SLN转移阳性率为59.7%,其中IV区和VI区共检出SLN58枚,占86.57%,IV区和VI区SLN转移阳性率分别为67.9%、66.7%。两组均提示SLN分布位置在IV区和VI区最多,阳性检出率在IV区和VI区最高,与其它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SLN分布位置及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准确率、敏感度、假阴性率分别为:93.33%、94.12%、5.88%,亚甲蓝组准确率、敏感度、假阴性率分别为:80%、88.24%、11.7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甲状旁腺、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纳米炭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具有淋巴示踪清晰、不易外渗,染色持续时间长,不易引起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染色的优势,可增加颈淋巴结清除率、降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损伤机率。2、前哨淋巴结状况能反映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可根据SLN阳性部位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IV区和VI区是前哨淋巴结的常见部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发现多功能诊疗纳米颗粒[J]. 中国粉体工业 2018(06)
    • [2].纳米,最熟悉的“陌生人”[J]. 中国粉体工业 2017(05)
    • [3].纳米线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9(12)
    • [4].纳米颗粒药物研发态势报告[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9(11)
    • [5].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JJ-1协同所合成的钯纳米颗粒还原邻氯硝基苯[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6].氟化锶纳米板的高压相变行为研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7].微(纳米)塑料对淡水生物的毒性效应[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8].纳米绿色喷墨版的印刷适性[J]. 印刷工业 2019(06)
    • [9].纳米凝胶复合物[J]. 乙醛醋酸化工 2019(12)
    • [10].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纳米铝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6)
    • [11].细胞膜涂层的仿生纳米颗粒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0(01)
    • [12].纳米酶的发展态势与优先领域分析[J]. 中国科学:化学 2019(12)
    • [13].稀土纳米晶用于近红外区活体成像和传感研究进展[J]. 化学学报 2019(12)
    • [14].纳米细菌在骨关节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学 2020(01)
    • [15].纳米酶和铁蛋白新特性的发现和应用[J]. 自然杂志 2020(01)
    • [16].纳米酶:疾病治疗新选择[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03)
    • [17].氧化石墨烯纳米剪裁方法[J]. 发光学报 2020(03)
    • [18].薄层二维纳米颗粒增效泡沫制备及机理分析[J]. 中国科技论文 2019(12)
    • [19].纳米TiO_2基催化剂在环保功能路面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20(01)
    • [20].铁蛋白纳米笼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20(02)
    • [21].不锈钢表面双重纳米结构的构建及疏水性能研究[J]. 生物化工 2020(01)
    • [22].基于溶解度法的纳米镉、铅、银硫化物的热力学性质研究[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3].农药领域中新兴技术——纳米农药及制剂[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03)
    • [24].纳米TiO_2光催化涂料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0(01)
    • [25].纳米颗粒对含石蜡玻璃窗光热特性影响[J]. 当代化工 2020(01)
    • [26].交流电热流对导电岛纳米电极介电组装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0(02)
    • [27].我国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基于技术维度视角[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01)
    • [28].Al_2O_3@Y_3Al_5O_(12)纳米短纤维对铝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作用[J]. 复合材料学报 2020(02)
    • [29].表面纳米轴向光子的最新进展[J].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0(01)
    • [30].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教授琚宜文:践履笃实纳米地质情 创新不息科技强国梦[J]. 中国高新科技 2020(02)

    标签:;  ;  ;  

    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价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