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为示范,建立一套突出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及过程:本研究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推荐评价指标的选择。通过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disk)》、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1999年——2009年有关冠心病疗效评价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文献按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出版社、出版时间、刊名、课题支撑、研究类型、样本量、入选标准、治疗方法(方案)、评价指标、作者相关论文十三项字段录入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数据库内文献逐篇阅读,以全面性为原则,筛选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指标,形成推荐指标群1。第二阶段:筛选评价指标。通过专家咨询法,依据指标筛选原则,对推荐评价指标群1内的指标进行初步删选,从而形成推荐评价指标群2。利用系统分析法结合麦肯锡逻辑树法对推荐评价指标群2中的各指标逻辑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整合,提出指标备选方案,根据评价标准,通过专家会议对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指标最可行方案。第三阶段: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最可行方案中的各指标按照不同属性从上到下分成三层形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第四阶段: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此阶段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德尔菲法而获得指标权重及专家意见。并将所有专家意见汇总整理,与统计数据一并反馈给专家而进行下一轮,如此反复直至专家意见趋向一致,数据达标,最终确定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1、共检索冠心病疗效评价相关文献6257篇,符合纳入标准予以研究并录入数据库内的文献共510篇。筛选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指标146项,即推荐评价指标群1内包含指标146项。2、依据指标筛选原则,得出的推荐评价指标2包含指标62项。3、形成五项指标备选方案。通过评估后最终提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最可行方案,包括4个维度,13项指标。4、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目标层即一级指标,包含指标一项,即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即二级指标,包含指标4项,即中医证候、西医疾病、生存质量、终点事件。指标层即三级指标,包含指标12项,即证候他评量表、证候自评量表、冠状动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心绞痛积分、静息心电图、一年内冠心病再住院次数、冠心病住院天数、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病全因死亡。5、三轮德尔菲专家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38%、96.23%、100%,表示专家对本课题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度;专家对各项指标的权威程度系数在0.82~0.88之间波动,表示专家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高。6、通过参考专家意见及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最终形成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1项;二级指标4项,即中医证候、西医疾病、生存质量、终点事件;三级指标9项,即证候他评量表、证候自评量表、平板运动试验、心绞痛积分、静息心电图、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病全因死亡。结论:1、现行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西医对其已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方法。2、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争议较大,虽仍在不断的的探索与改进,但是仍未达到业内共识。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混乱,评价指标主观性太大,这些都难以凸显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3、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多维度、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以病证结合为主要思路,在整体水平上建立疗效综合性评价体系。4、此次研究仅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虽在不断的修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在后续研究中不断的予以完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综述
  • 一、冠心病中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概况
  • 二、思考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路线
  • 4、研究内容
  • 分析讨论
  • 1、对当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
  • 2、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 3、疗效评价指标的最终确定
  • 4、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 5、本论文研究的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艾滋病病证结合模式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思考[J]. 中医研究 2016(11)
    • [2].建立艾滋病病证结合模式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问题与对策[J]. 中医学报 2017(04)
    • [3].病证结合模式下疗效评价指标建立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6)
    • [4].社区获得性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01)
    • [5].病证结合模式下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08)
    • [6].肝硬化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12)
    • [7].冠心病心绞痛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及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思考[J]. 辽宁中医杂志 2008(10)
    • [8].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07)
    • [9].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评价指标分布的文献研究[J]. 北京中医药 2013(02)
    • [10].慢性心衰中西医疗效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47)
    • [11].浅议高血压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10)
    • [12].对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05)
    • [13].~(18)F-FDGPET/CT SUVmax值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评价指标的临床价值[J]. 现代肿瘤医学 2012(11)
    • [14].以患者报告结局为疗效评价指标时需注意的问题[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08)
    • [15].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价指标述评[J]. 光明中医 2018(21)
    • [16].以“总有效率”作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指标存在的误区[J]. 中国药物评价 2020(05)
    • [17].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 2013(06)
    • [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评价指标体系验证研究[J]. 中医杂志 2013(20)
    • [19].建立艾滋病病证结合模式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医研究 2017(03)
    • [20].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指标的文献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02)
    • [21].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评价指标述评[J]. 辽宁中医杂志 2013(02)
    • [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J]. 天津中医药 2016(09)
    • [23].中医治疗近视疗效评价指标运用现状[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04)
    • [24].中医药辨证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随机对照试验疗效评价指标的系统评价[J]. 中医学报 2013(06)
    • [25].恶性肿瘤患者630例便秘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09)
    • [26].基于临床文献的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构建[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S1)
    • [27].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研究疗效评价指标回顾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05)
    • [28].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评价指标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07)
    • [29].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的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0(07)
    • [30].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研究现状[J]. 吉林中医药 2015(11)

    标签:;  ;  ;  ;  ;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