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

“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

论文题目: “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国哲学

作者: 李恒威

导师: 夏基松

关键词: 生活世界,复杂性,动力,纽结,解释学循环,反身性,莫比乌斯带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生活世界”是自然以及人在自然中的活动交织形成的现象的世界。我们将生活世界始终具有超出思想(认识和理论)的完全把握和涵盖的方面看作是生活世界直观复杂性的本质。本文力图给出一个一般性的结构来大致说明生活世界,特别是有意识的人所形成的社会情景,何以是复杂的。与生活世界复杂性相对的,是一种关于世界的传统的认识论态度的理想,我们将这种理想归结为这样一组信念:确定性(determinacy)、一致性(consistency)和完备性(completeness,perfectness)。这组信念以为世界可以被理论所规范。但我们认为:获得关于世事生存的理论描述并不能代替生存,世事有其生存的独立性,因此,理论活动只是我们生存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且就发生学而言,一般的生存活动是思维的理论活动的基础,或者说,生活世界是科学描述的和启蒙理性所规范的世界的基础。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我们的论证表明:在反思意识的领域中,对生活世界在两个方向(主观性和客观性)上的完全的还原都是不可能的。胡塞尔先验还原的不可能性在于:反思始终有一个非反思活动的基础,而生活世界则有着前一反思的确实性(certainty);完全的客观性的还原的不可能性在于:科学探究所及的世界是一个与人的活动相关的世界,是一个进入人的实践领域的世界,它不是一个纯粹的自在世界,而是一个具有意向性视域的、现象的世界。因此,在一个现象的生活世界中,我们需要从认识论理性的简单性回到生活世界的复杂性,从身心二元论的人回到具身心智(embodied mind)和具身经验(embodied experience)的人,的从理论的态度回到生存的态度,而在生存的态度中,人的经验必然是历史性的。基于对意识经验主观性的自然化的考察,我们认为:孕育了意识活动的自然最终形成了一个纽结的拓朴结构,即莫比乌斯带或克莱因瓶的形式。在梅洛-庞蒂的思想中,这是一种“世界之肉”(flesh of world)的“可逆性”(reversibility)。我们认为这是生活世界复杂性动力模式的一种可能的拓朴形式。根据这个结构,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意识涌现的现象论。在论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分析复杂性动力模式的几种表现:(1)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有关认知发展的同化一顺应模式:(2) 现象学和哲学解释学中的解释学循环;(3) 索罗斯关于市场的反身性。我们发现这些模式都符合于复杂性的回归或互返的动力原则,其简单的含义是:一个回归的动力组织的后果和产物又形成了它本身的起因或它产生的必要条件,这构成一种反身性指向,确切地来说是自我产生和自我组织的问题。比如,一个社会产生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这个整体又反馈作用于个人,以便把他们作为人类的个体共同产生出来。回归或互返形成了历史的连续性。 在结语中,我们提出了我们的论述所支撑的基本观点:即相互作用的事物形成视域,同时,事物显现于这个视域,并从中获得定向。因此,视域和事物之间最终表现为一种基本的互返关系。视域(整体)和事物(部分)的这种互返作用是推动系统(世界)演变的基本动力模式。 关键词:“生活世界”;复杂性;动力;纽结;解释学循环;反身性;莫比乌斯带。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认识论态度的理想或理性

2 存在与认识的差别

3 “生活世界”

3. 1 世界性和个性(整体和部分,系统和元素)

3. 2 系统和结构

4 现象和显现

5 显现方式和层次

6 复杂性的动力模式

6. 1 无法简约的相互作用

6. 2 动力模式

第一部分 完全还原的不可能性

引言

第二章 回到生存

1 主观性悖论

2 客观性悖论

3 认识论的困难

4 相关性的纽结

5 回到生存的人

第三章 认识的知觉基础

1 人的含义

2 认识的两义性

2. 1 两义性概念

2. 2 对知觉认识的传统偏见的批判

2. 2. 1 批判知觉认识的经验论

2. 2. 2 批判知觉认识的唯理论

2. 2. 3 “美诺悖论”

2. 2. 4 知觉的确实性和判断

3 现象场

4 科学的知觉基础和生活世界的合理性

第四章 意识经验的主观性和涌现

1 自然化的心智

2 主观性、主观特性和“难问题”

2. 1 主观性

2. 2 主观特性

2. 3 论证主观性

2. 3. 1 杰克逊的“知识论证”

2. 3. 2 内格尔的“成为……会是什么样子” (What it is like to be……)的论证

2. 3. 3 主观性/客观性

2. 4 意识的“难问题”

3 驳查默斯

4 涌现和意识的判据

5 意识涌现的现象论

6 进一步的哲学思考

6. 1 意识和自然关系的现象结构

6. 2 存在与描述

6. 3 选择与逻辑

6. 4 行为与认识

7 总结

第二部分 复杂性的动力模式

引言

第五章 有结构的建构

1 发生认识论

1. 1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知识发生于主客体相互作用活动的建构

1. 1. 1 活动

1. 1. 2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1. 2 发生认识论的客体和客观性的含义

2 认知发展的适应性动力:同化-顺应

2. 1 适应:同化-顺应

2. 2 衍生论

第六章 市场反身性的解释学处境

1 反身性的一般概念

2 反身性的解释学处境

3 对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批判

4 一个反身性运作的模式--盛衰序列

5 不完备理解、可错性和偏见

6 时间和历史的实在

7 一些相关的联系

结语: 生活世界的逻辑

附录

引用和参考书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5-24

参考文献

  • [1].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D]. 张尧均.浙江大学2004
  • [2].从意识经验到身体经验[D]. 季晓峰.华东师范大学2010
  • [3].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 燕燕.吉林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回归生活世界交往范式的意义理论[D]. 于林龙.吉林大学2010
  • [2].多维视野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形态考辨[D]. 王晓东.黑龙江大学2002
  • [3].复杂性科学知识论[D]. 郭元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4].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 许大平.复旦大学2003
  • [5].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D]. 张尧均.浙江大学2004
  • [6].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 王俊.浙江大学2005
  • [7].理性的生存论意蕴[D]. 庞立生.吉林大学2003
  • [8].具身认知论[D]. 徐献军.浙江大学2007

标签:;  ;  ;  ;  ;  ;  ;  

“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