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微泡靶向增强基因转染的研究

超声微泡靶向增强基因转染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基因疗法的研究中,基因传输方法是成功进行基因治疗的一个关键步骤,其中非侵袭、靶向的基因输送系统因其诸多优点成为基因疗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虽然传统的病毒基因载体具有较高的基因转染效率,但该类方法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受到质疑,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几年,非病毒基因载体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并得到了广泛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单纯的非病毒载体基因转染率不高,导致基因治疗效果明显受限。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ltrasound-targeted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是一种靶向、高效、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非病毒基因输送新策略,其通过诱发细胞膜声孔作用,增加膜通透性,进而有效促进大分子物质的胞内传输,且可避免其他基因传输方法的副作用。在该类方法的研究中,UTMD的参数设置与优化组合对基因转染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论文将对UTMD的参数进行详细分析与优化,为靶向、高效、无创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同时尝试将物理(UTMD)和化学(PEI)的基因转染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究一种有效的基因传输与基因转染方法;尝试运用UTMD转染靶向Survivin基因的短发夹状RNA干扰质粒,分析基因沉默效应、凋亡诱导及增殖抑制作用,开创癌症基因治疗的新篇章。本文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参数设置与优化增强基因转染的研究目的①探讨不同超声及转染参数、细胞培养方式对细胞活力、基因传输和声孔作用的影响,优化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参数,减少对细胞活力利质粒完整性的影响;②比较不同声学微泡对体外基因转染的作用及其安全性;③探讨优化的UTMD参数对裸鼠人宫颈癌(Hela)皮下移植瘤基因的靶向传输效率。方法体外研究:①悬浮培养或贴壁培养Hela细胞,设置不同超声强度、占空比及辐照时间,比较其对细胞活力及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表达效率的影响;②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膜表面的超微结构;③系统比较不同转染参数组合、不同质粒[DsRed利荧光素酶质粒(pCMV-LUC)]对细胞活力及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分析UTMD对基因转染的增强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质粒完整性;④分析脂质体微泡(LM)的增效作用,对微泡浓度、超声参数进行优化,运用最优参数对不同细胞系(HepG2、Ishikawa、MCF-7和B16-F10)行超声处理,并与Sono Vue微泡、聚乙烯亚胺(PEI)介导的基因转染进行比较。体内研究:将两种报告质粒(EGFP、DsRed)经裸鼠尾静脉注入,对基因表达持续时间(1~7 d)、质粒用量(20~50μg)、靶向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体外研究:①高声强和高占空比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导致细胞脱离。细胞培养方式和三种超声参数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贴壁培养时,细胞活力随着占空比的增加、辐照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悬浮培养时,经相同超声参数转染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存活率无明显下降;②电镜结果显示,适当条件的超声辐照能导致细胞表面出现可逆性孔道。悬液培养的细胞经1.0 W/cm2、20%占空比的辐照3 min后,声孔作用最强;③当质粒浓度达到30μg/孔时,两种质粒转染率均最高。与单纯超声辐照相比,UTMD可显著提高基因转染效率(P<0.01)。④电泳结果表明,质粒DNA结构的完整性不受优化参数影响;⑤超声辐照联合LM处理后基因转染率显著增加(P<0.01);当培养细胞暴露于最优条件时,不同细胞类型对超声的反应性不同。体内研究:P+UTMD组内荧光表达显著高于P组、P+US组或P+L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因表达的最佳时间是第3 d(P<0.01),两种不同报告基因的转染率较一致,非靶向器官未见明显基因表达且未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结论①不同超声和转染参数、培养方式对细胞活力和基因传输效率有较大影响,对其优化后可产生较强的声孔作用,减少细胞损伤;②声学微泡对超声介导基因转染有显著的增效作用,UTMD是一种有效的体外基因输送方法;③UTMD能显著增加体内报告基因转染,是一种高效、非侵袭性的基因转染方法。第二部分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聚乙烯亚胺增强基因转染的研究目的①分析UTMD联合PEI增强癌细胞基因转染的最优体外条件及协同作用;②探讨UTMD联合PEI增强裸鼠移植瘤基因输送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体外研究:①制备PEI/pCMV-LUC复合物用于乳腺癌细胞(MCF-7)基因转染,以不同方式孵育微泡/转染复合物,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和细胞存活率测定,对超声辐照参数进行优化,对质粒浓度、孵育时间、血清、溶媒类型、培养基体积等因素进行分析。②将不同质粒DNA(DsRed、pCMV-LUC)与不同分子量PEI(25 kDa、750 kDa)以不同的N/P比制备PEI/DNA复合物,利用凝胶阻滞实验分析PEI/DNA复合物的混合比例,MTT法测定PEI的细胞毒性,评价不同分子量PEI对基因转染的影响及超声辐照的增强作用。体内研究:经荷瘤裸鼠尾静脉分别注入PBS、质粒、质粒+Sono Vue微泡、PEI/DNA复合物+SonoVue微泡,仅对一侧肿瘤行超声辐照,另一侧肿瘤作为对照,对基因转染和组织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体外研究:①适当条件的超声辐照可促进PEI/DNA复合物转染,UTMD联合PEI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超声辐照和PEI转染(P<0.01)。超声辐照前细胞与PEI/DNA复合物共孵育2 h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强(P<0.01)。②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N/P比≥3时,PEI可有效地缩合质粒DNA,两种PEI及两种质粒DNA的电泳情况相似。细胞毒性与PEI浓度相关。②单独超声辐照能提高裸质粒和PEI/DNA复合物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前者的增加幅度显著小于后者(P<0.05),25 kDa显著优于750 kDa(P<0.01)。体内研究:UTMD联合PEI可显著增强基因转染,受辐照移植瘤的荧光素酶活性增加了10倍(P<0.01);与非联合PEI时比较,荧光素酶表达增加了111倍(P<0.01)。无论有否超声照射,裸鼠其他器官组织中均无明显的基因表达(P>0.05),且未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结论①UTMD联合PEI对基因转染有协同作用,是一种增强质粒DNA基因表达简单而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优化的超声和转染参数能显著提高体外癌细胞的基因表达效率。②UTMD联合PEI可显著增强报告基因在肿瘤组织的靶向传输利转染,是一种很有前景、新型而安全的体内基因输送方法,为基因治疗提供一种高效的新方法。第三部分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RNAi沉默Survivin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目的①构建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研究RNA干扰技术(RNAi)对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降调节作用;②通过UTMD联合RNAi,观察体内外Survivin基因的沉默效应、细胞凋亡的诱导效应和增殖抑制作用。方法①构建三个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pSIREN/S1/S2/S3)和对照质粒(pSIREN/con)。②体外研究:通过UTMD或脂质体转染筛选,将最优重组质粒进行详细研究,应用FITC-annexin V和7-AAD双染、DNA ladder分析细胞凋亡,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③体内研究:将荷瘤裸鼠分三组:质粒+超声辐照组(P+US),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P+UTMD),对照组(C)。对组织样本行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Sur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Bax、Caspase-3、Ki-67、核干细胞因子(NS)、p53蛋白在各组肿瘤标本中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应用TUNEL法分析凋亡指数(AI)。结果①酶切和测序分析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②体外研究: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表明,pSIREN/S3的抑制效果最显著。流式细胞分析显示,P+L组的细胞凋亡率(31.58%±3.12%)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但仍低于P+UTMD组(43.86%±4.44%,P<0.01);DNA ladder显示,脂质体或UTMD转染处理后可检测到明显凋亡条带;P+UTMD组的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率为83.33%±2.73%和79.67%±3.55%,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③体内研究:P+UTMD组的PCNA、Ki-67、Bcl-2、Survivin及NS蛋白表达下降,而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MVD明显减少,AI明显增加,与C组及P+U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可作为癌症基因治疗的理想靶标,UTMD联合shRNA干扰技术能显著阻抑靶基因Survivin的表达,有效诱导体内外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为肿瘤基因治疗及研究提供有前景的新方法。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参数设置与优化增强基因转染的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的体外参数优化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节 不同声学微泡对超声介导体外基因转染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三节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介导报告基因传输的体内优化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聚乙烯亚胺增强基因转染的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PEI增强癌细胞基因表达的参数优化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节 不同PEI分子量对基因转染的影响及超声辐照的增强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三节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PEI增强裸鼠移植瘤基因输送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RNAi沉默Survivin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Survivin-shRNA重组质粒的构建、筛选及鉴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节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促shRNA质粒转染阻抑Survivin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三节 超声辐照联合微泡转染短发夹状重组质粒诱导裸鼠宫颈癌移植瘤凋亡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创新之处和局限性
  • 文献综述
  • 超声及声学微泡介导基因转染或药物传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学术交流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J]. 海军医学杂志 2014(06)
    •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转染[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40)
    • [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研究进展[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9(02)
    • [4].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雪旺氏细胞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01)
    • [5].IκBα基因转染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炎症反应[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9(11)
    • [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转染[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40)
    • [7].VEGF_(165)基因转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后目的基因表达[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05)
    • [8].超声微泡与阳离子多聚物联合应用促进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12)
    • [9].肾上腺髓质素基因转染改善缺氧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抗凋亡能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32)
    • [10].HA-His/PEI-His/DNA纳米复合载体的制备及基因转染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06)
    • [11].BDNF基因转染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5)
    • [12].JAK1/STAT3参与的eNOS基因转染对心肌梗死后血管形成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0(19)
    • [13].阳离子脂质材料及其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J]. 西北药学杂志 2017(06)
    • [14].双基因转染BMSCs诱导成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12)
    • [15].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转染桡动脉的表达[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18)
    • [16].超声-微气泡介导的基因转染研究进展[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5(05)
    • [17].基因转染猪皮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2(04)
    • [18].超声联合阳离子微泡造影剂体外增强基因转染[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02)
    • [19].sFlt-1基因转染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J]. 癌症 2010(01)
    • [20].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11)
    • [21].bFGF基因转染MSC的鉴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6)
    • [22].基因转染猪皮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10)
    • [2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J]. 广东医学 2016(16)
    • [24].超声及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的安全性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5(02)
    • [25].STAT1基因转染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J].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3(07)
    • [26].VEGF 165基因转染HUVEC促进大鼠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03)
    • [27].CYP2J3基因转染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10)
    • [28].超声及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的可行性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5)
    • [29].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舌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J]. 口腔生物医学 2012(03)
    • [3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人表皮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  ;  ;  ;  ;  ;  

    超声微泡靶向增强基因转染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