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以焦作市域规划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作者: 王炜
导师: 马承伟
关键词: 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焦作市,景观格局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城镇生态规划中,改变传统城镇规划理论仅仅局限于在经济和社会基础上的城镇形态规划,而同时侧重于城镇生态环境调控,发挥城镇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以焦作市为例,采用GIS软件分析城镇景观空间格局,为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焦作市景观格局现状分析:将焦作市景观类型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居氏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六种,采用斑块大小、景观隔离度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数,分析出焦作市各景观类型在空间上表现为居民点用地处在中心位置,向外是菜地、耕地,再向外是园地以及林地;居民点斑块多,面积小,分布较为分散,林地斑块少,平均斑块面积较人,集中分布于北部太行山脉和南部黄河滩地,耕地面积最广,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从总面积和所占面积比例上看,耕地等农业用地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是基质景观。 (2)焦作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焦作市1994-2004年间景观结构变化规律为耕地、园地与未利用地景观呈减小趋势,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林地景观均呈稳步增长趋势,水域景观变化不大;景观破碎度指数加重,景观优势度的变化比较平缓,景观多样性增加,分离度指数增加较快。 (3)焦作市景观生态规划:到规划期末,于南太行山自然山水生态景观区内保留大型的自然斑块,构成北部生态圈;南部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大型的自然斑块,构成南部生态圈,生态廊道将南北生态圈有机联系起来;在城镇建成区内增加小型人工绿地斑块数量,形成网状的生态景观模式;各城市建设用地镶嵌于大面积的耕地和绿地之中,形成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构成了焦作市城镇景观总体格局。 (4)焦作市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管理与生态调控手段:打破地区行政分割,划定各种用途管治区域,实行城镇空间管治的“八线管治”法,控制城镇无序扩张,强调公众参与制度化等措施,保证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的实施;构建合理的城镇景观生态格局,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等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调控手段。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意义
1.5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第二章 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理论
2.1 城镇生态系统分析
2.2 城镇景观格局分析
2.3 城镇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分析
2.4 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区位条件分析
3.2 自然条件的GIS分析
3.3 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
第四章 焦作市景观格局现状分析
4.1 研究数据与资料来源
4.2 焦作市景观空间格局的总体特征形成的因素
4.3 焦作市景观类型划分
4.4 焦作市景观格局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 焦作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5.1 焦作市景观结构总体演变特征
5.2 焦作市各景观类型演变特征
5.3 景观格局过程指数分析
5.4 焦作市景观空间格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 焦作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6.1 焦作市总体发展定位
6.2 焦作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6.3 焦作市生态景观功能区划研究
6.4 焦作市域城镇景观空间格局规划
第七章 焦作市景观生态规划管理与生态调控手段
7.1 焦作市城镇景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管治
7.2 焦作市城镇景观生态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与对策建议
7.3 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调控手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研究成果
8.2 本研究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北京市郊区可持续景观生态规划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研究——以昌平区为例[D]. 张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
- [2].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 王思元.北京林业大学2012
- [3].静风高密度城市屋顶绿化缓解空气污染景观研究[D]. 黄瑞.西南交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