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人论文-陈石泽

无形人论文-陈石泽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形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拉尔夫·,艾里森,无形人,巴赫金,狂欢化

无形人论文文献综述

陈石泽[1](2018)在《从巴赫金的“狂欢化”角度解读《无形人》》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无形人》中充满着狂欢化特征。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时空体、人物两个方面来分析《无形人》的狂欢化特点。金日酒家和哈莱姆区构成了小说中的狂欢广场,小丑、疯子和骗子等狂欢大众,是实施与体现狂欢精神的主体。艾里森对于美国黑人的生存困境和自我身份认同及发现自我价值问题的思考都隐藏在《无形人》狂欢式的表达中。(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35期)

许玲,王晓巍[2](2014)在《论《无形人》的成长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As Ralph Ellison’s masterpiece,Invisible Man demonstrates the protagonist’s initiation journey from ignorance to maturity.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initiation process of losing and regaining his identity from three aspects:personal identity,cultural 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4年05期)

万惠蓉[3](2013)在《论《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的黑人人性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尔夫·埃里森的文化融合思想和文艺评论中体现出他对黑人人性问题的高度重视,他在小说作品《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对黑人人性进行了探索与挖掘,并试图通过艺术书写引起更多人和整个社会对黑人人性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万惠蓉[4](2012)在《黑人的自我与文化——后殖民理论视野下的《无形人》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长篇小说《无形人》讲述一个无名无姓的黑人青年在美国社会求学求生的艰难历程。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从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控制等方面分析主人公"无形人"追寻自我和文化身份认同这一主题,探究美国黑人"无形"的成因以及摆脱"无形"状态,找回自我并认同黑人文化身份的可能途径。(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万惠蓉[5](2012)在《论《无形人》的二元对立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和叙事学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发掘出隐藏在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无形人》中表层叙事结构下的多组二元对立模式,如黑与白的对立,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有形与无形的对立等,由此构建了一个彼此交错的复杂文本,并赋予小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妙的叙事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宋铁花[6](2012)在《《无形人》中多重主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个人身份、文化身份已经成为文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话题。从"无形"的内涵、种族主义的盛行、个人身份的探求、弱势群体文化身份的建构、黑人文化的重要性等方面对艾里森的小说《无形人》中揭示的多重主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万惠蓉[7](2012)在《论爵士乐在《无形人》中的叙事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1914—1994)的长篇小说《无形人》自1952年出版至今声誉不衰,被奉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试图把音乐和文学研究结合起来,采用文化研究和叙事学研究方法,探讨爵士乐在小说中的(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2年02期)

万惠蓉[8](2011)在《文化的隐喻——黑人音乐在《无形人》中的意义建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对黑人音乐尤其是爵士乐布鲁斯的热爱与深刻理解,帮助他构建起宏伟而绚丽的文字大厦。文学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使埃里森的文学作品独具魅力,他把黑人音乐巧妙地融合进其长篇小说《无形人》中。作为黑人文化隐喻的黑人音乐赋予了小说音乐般的"形"、"神"、"韵",帮助作家建构了小说意义并加深了小说的主题意蕴,揭示了黑人群体"无形无体无根"的生存困境,以及寻找自我与文化身份认同的强烈愿望。(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1年24期)

陈超[9](2011)在《探析《无形人》与《六月庆典》主题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埃利森是美国着名的黑人作家,他一生只写了两部长篇小说《无形人》与《六月庆典》,研究这两部长篇小说对于研究埃利森的黑人文学具有重要意义。这两部小说的主题都是关于黑人身份认同以及生存发展问题的探讨,因此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部小说都对白人进行无情的揭露,对黑人的遭遇给予了同情,同时对混血儿的行为给予了讽刺。通过两部小说在这叁个方面描写的异同分析,埃利森所倡导的思想主张以及埃利森文学中的黑人思想得到体现。(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20期)

陈超[10](2011)在《从美国黑人状况及埃利森经历探析《无形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埃利森作为一位美国黑人作家,洞悉美国黑人的遭遇与苦难。他从美国黑人的视角创作了长篇小说《无形人》,可以说这部小说是美国黑人历史的缩影。通过对当时美国黑人现状以及埃利森自身经历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这部小说所表达的思想与主题。同时,从对这部小说的分析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10期)

无形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s Ralph Ellison’s masterpiece,Invisible Man demonstrates the protagonist’s initiation journey from ignorance to maturity.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initiation process of losing and regaining his identity from three aspects:personal identity,cultural 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形人论文参考文献

[1].陈石泽.从巴赫金的“狂欢化”角度解读《无形人》[J].名作欣赏.2018

[2].许玲,王晓巍.论《无形人》的成长主题[J].青春岁月.2014

[3].万惠蓉.论《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的黑人人性书写[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

[4].万惠蓉.黑人的自我与文化——后殖民理论视野下的《无形人》解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5].万惠蓉.论《无形人》的二元对立叙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

[6].宋铁花.《无形人》中多重主题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7].万惠蓉.论爵士乐在《无形人》中的叙事功能[J].长城.2012

[8].万惠蓉.文化的隐喻——黑人音乐在《无形人》中的意义建构作用[J].作家.2011

[9].陈超.探析《无形人》与《六月庆典》主题的异同[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0].陈超.从美国黑人状况及埃利森经历探析《无形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标签:;  ;  ;  ;  ;  

无形人论文-陈石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