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物延伸论文-陈载鑫,何丹,谢岭平,李柳燕,许红丽

引物延伸论文-陈载鑫,何丹,谢岭平,李柳燕,许红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引物延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合酶,基因多态性,SNP,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法

引物延伸论文文献综述

陈载鑫,何丹,谢岭平,李柳燕,许红丽[1](2019)在《两种聚合酶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法检测SNP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TaqTMHotStarDNA聚合酶和TspTMPlatinum DNA聚合酶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法检测SN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120例抗血栓治疗患者全血进行DNA提取、多重PCR扩增,将产物分2份,1份用TaqTMHotStarDNA聚合酶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1份用TspTMPlatinum DNA聚合酶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然后进行杂交反应,用Luminex 200系统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同时将所有样本送第叁方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TaqTMHotStarDNA聚合酶组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TspTMPlatinum DNA聚合酶则会出现一些偏差,说明TaqTMHotStarDNA聚合酶参与的检测结果分辨率明显高于TspTMPlatinum DNA聚合酶参与的检测结果。结论两种聚合酶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法检测SNP中均可以取得一定的检测结果,但是为了结果的可靠性建议在检测过程中使用TaqTMHotStarDNA聚合酶。(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季禾茗,孔德佳,莫蒙武,雷华军,陈露[2](2019)在《偶氮苯修饰的DNA对引物延伸的光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偶氮苯单元修饰在核酸上控制引物延伸的行为。系统地筛选5、6、7和8个碱基的保护链通过4,4′-二羟甲基偶氮苯连接的25 mer DNA模板,并研究其在紫外光照前后调控的引物延伸效率。结果表明,具有7个保护碱基的C3对Pri.15和6个碱基短链的C2对Pri.17都具有较好的光调控延伸效果。其中C3,在Vent酶作用下紫外光照后引物延伸效率增加1倍以上。而C2,尽管紫外光照前增加了引物延伸的背景,在Vent酶催化下紫外光照射后的延伸产率达到91.4%,比紫外光照前增加84%。本工作为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功能、基因表达网络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和研究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单洪波,金亚南[3](2018)在《基于PCR和位点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的SNP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位点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ASE)和核酸试纸条检测技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方法。方法先通过PCR对包含SNP位点的特异基因序列进行扩增;然后通过带有A标记的ASE引物针对SNP位点的不同基因类型进行特异性延伸;延伸后的产物可以与B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结合,形成同时携带A和B标记的杂交产物;而该杂交产物可以通过核酸试纸条进行目视化检测,从而完成对SNP基因型的检测。结果通过对10倍浓度梯度稀释的人类基因组DNA进行检测,PCR-ASE的检测敏感性为88 ng/反应;通过在同一条核酸试纸条上针对同一SNP位点2种不同基因型的检测,达到了多重检测的目的;PCR-ASE对19名志愿者的5个不同SNP位点的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法完全一致。结论 PCR-ASE是一种简单、准确的SNP基因型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季禾茗[4](2018)在《偶氮苯修饰的DNA对引物延伸和转录的光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寡聚核苷酸,即核苷酸单体的寡聚物,是一类有重要生命科学研究价值研究价值和药用潜力和的生物大分子。寡聚核苷酸与其它生物分子的连缀物、其本身结构的人工替代和改变,使其与天然核苷酸相比具备了更多的特性和更广的应用。本文工作即围绕“寡聚核苷酸的修饰和改造”展开,分为两个部分。人工可逆操纵特定基因表达而进行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是近年来的热点课题。本文第一部分研究了偶氮苯单元修饰在核酸上控制引物延伸的行为,系统地筛选了5、6、7和8个碱基的保护链通过4,4'-二羟甲基偶氮苯连接的25mer DNA模板,在紫外光照前后调控的引物延伸效率。结果表明,具有7个保护碱基的C3对Pri.15及6个碱基短链的C2对Pri.17具有普遍较好的光调控延伸效果。其中C3,在Vent酶作用下紫外光照前后引物延伸效率增加超过1倍。而C2,由于引物长度增加,尽管紫外光照前增加了引物延伸的背景,但Vent酶催化下紫外光照射后的延伸产率达到91.4%,也增加了84%。本文第二部分研究了偶氮苯单元修饰在DNA模板上对转录的光控制行为,筛选了5、7、9和11个碱基的保护链通过4,4'-二羟甲基偶氮苯连接的DNA模板,在紫外光照前后调控的转录效率。结果表明T7NC序列在15min前表现出较好的光控转录效果,具有7个和9个保护碱基T7NC1和T7NC2序列紫外光照组在前30min的转录效率明显低于正常转录水平。这将为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功能、基因表达网络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和研究手段。(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大学》期刊2018-03-13)

洪婷婷,周翔[5](2017)在《基于Ag~+介导的引物延伸反应检测DNA中4mC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4mC是细菌DNA中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金属离子Ag~+可以通过与腺嘌呤和胞嘧啶中N的配位作用稳定碱基错配,形成A-Ag~+-C复合物,但是4mC中N-4位甲基的引入则会因为位阻效应阻碍该复合物的形成。在Ag~+的存在下,DNA聚合酶延伸胞嘧啶和N4甲基胞嘧啶至引物与腺嘌呤形成A-Ag~+-C错配的能力不同。基于此,我们发展了一种Ag~+介导的碱基延伸反应来区分DNA中C和4mC。(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墙报)》期刊2017-09-23)

李婧婵,姜春来,于源华,宋海鹏[6](2016)在《液相芯片技术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方法设计并构建含有kat G315、rpo B526、rpo B531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质粒;通过PCR扩增及纯化、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ASPE)、荧光微球杂交反应及液相芯片系统Luminex 200检测;并对该方法反应条件进行探索及方法学评价。结果 ASPE反应中Tsp DNA聚合酶最适浓度为0.025 U/μL,杂交荧光微球浓度为每μL 100个,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浓度及杂交时间分别为2μg/m L和20 min;所建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最低可达1ng/m L;当质粒浓度为1.5×105ng/m L时,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6.48%~12.15%和0.35%~6.92%;当质粒浓度为2 ng/m L时,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5.73%~10.77%和0.97%~8.91%;特异性引物探针与其他突变位点均无交叉反应。结论液相芯片技术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灵敏且具有成本低、高通量等特点,极具临床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胥威,卢永平,韩维田,宋方田[7](2016)在《以特异性引物延伸为基础的非综合征唇腭裂易感基因芯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一种适合检测非综合征唇腭裂(NSCL/P)相关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基因芯片。方法直接测序法验证基因芯片的准确性,重复检测部分样品验证基因芯片的重复性。结果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以特异性引物延伸为基础的,适合检测NSCL/P大量相关SNP的,快速、有效、方便、经济、高通量的基因芯片。结论这种基因芯片为临床NSCL/P基因诊断提供一种新型的、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6年02期)

黄燕茹,梅利斌,彭莹,谭虎,李浩贤[8](2014)在《利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检测耳聋基因热点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听觉系统中外耳、中耳、内耳结构异常及听觉传导信号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导致听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统称为耳聋。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众多,每年有3万左右聋儿出生,发病率为1/500~1/1000。60%的耳聋患者是遗传因素所导致的,遗传性聋中非综合征型耳聋占70%。迄今已经定位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座约有(本文来源于《2014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全国第十叁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10-29)

黄燕茹[9](2014)在《利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检测耳聋基因热点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听觉系统中外耳、中耳、内耳结构异常及听觉传导信号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导致听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统称为耳聋。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众多,每年有3万左右聋儿出生,发病率为1/500~1/1000。60%的耳聋患者是遗传因素所导致的,遗传性聋中非综合征型耳聋占70%,30%为综合征型耳聋。迄今已经定位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座约有136个,已克隆基因88个。虽然耳聋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但大部分非综合征型耳聋由少数几个基因热点突变引起,包括GJB2、GJB3、SLC26A4、线粒体基因(mtDNA12SrRNA)等,这使遗传性耳聋的基因诊断和筛查成为可能。传统的耳聋基因检测方法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指纹-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MGB探针法、PCR结合Sanger测序、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很难同时对不同基因上的多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基因芯片技术虽然能同时对多基因、多位点进行检测,但是成本昂贵,对技术要求高。因此,建立一种能一次性检测多个热点突变、可靠、经济、快速的技术尤为重要。目的:采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对耳聋先证者进行GJB2、 GJB3、SLC26A4、12SrRNA基因12个热点突变位点的一次性检测,以期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经济的耳聋基因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对96名非综合征型耳聋先证者、66名家系成员及50名正常人,共212名,进行GJB2、GJB3、 SLC26A4、12SrRNA基因12个热点突变位点的一次性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1、采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对96名非综合征型耳聋先证者、66名家系成员及50名正常人,共212名,进行GJB2、GJB3、 SLC26A4、12SrRNA基因12个热点突变位点的一次性检测,结果与Sanger测序结果一致,准确性为100%。2、采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对96名非综合征型耳聋先证者进行GJB2、GJB3、SLC26A4、12SrRNA基因12个热点突变位点的一次性检测,大大提高了检出率,检出率为41.67%,而前期单个基因/单个位点的一次性检出率只有31.25%。3、50名正常人中有1名携带GJB2c.235delC,正常人中携带率为2%,与国内研究显示的正常人群携带率在1%~6%之间相符。结论:建立了一种可以一次性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GJB2、GJB3、 SLC26A4、12SrRNA基因12个热点突变位点的快速、可靠、经济的基因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4-06-01)

门美超,薛晋杰,潘乾,田湘娥,冯永[10](2011)在《引物延伸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诊断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针对中国人常见的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PCR扩增的靶序列,经引物延伸,得到中国人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6个常见突变的特异性延伸片段,用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延伸片段混合物,分离图谱可鉴定被检样本的基因型。结果盲法分析显示,120例样品的引物延伸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与直接测序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其中84例耳聋患者诊断为上述6个常见突变中的突变。该法的突变检出率为70%(84/120)。结论该法是一种准确、高效的检测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突变的分析方法,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引物延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偶氮苯单元修饰在核酸上控制引物延伸的行为。系统地筛选5、6、7和8个碱基的保护链通过4,4′-二羟甲基偶氮苯连接的25 mer DNA模板,并研究其在紫外光照前后调控的引物延伸效率。结果表明,具有7个保护碱基的C3对Pri.15和6个碱基短链的C2对Pri.17都具有较好的光调控延伸效果。其中C3,在Vent酶作用下紫外光照后引物延伸效率增加1倍以上。而C2,尽管紫外光照前增加了引物延伸的背景,在Vent酶催化下紫外光照射后的延伸产率达到91.4%,比紫外光照前增加84%。本工作为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功能、基因表达网络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和研究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引物延伸论文参考文献

[1].陈载鑫,何丹,谢岭平,李柳燕,许红丽.两种聚合酶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法检测SNP中的应用比较[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

[2].季禾茗,孔德佳,莫蒙武,雷华军,陈露.偶氮苯修饰的DNA对引物延伸的光调控[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9

[3].单洪波,金亚南.基于PCR和位点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的SNP检测方法的建立[J].检验医学.2018

[4].季禾茗.偶氮苯修饰的DNA对引物延伸和转录的光调控[D].沈阳化工大学.2018

[5].洪婷婷,周翔.基于Ag~+介导的引物延伸反应检测DNA中4mC修饰[C].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墙报).2017

[6].李婧婵,姜春来,于源华,宋海鹏.液相芯片技术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突变[J].临床检验杂志.2016

[7].胥威,卢永平,韩维田,宋方田.以特异性引物延伸为基础的非综合征唇腭裂易感基因芯片技术[J].中国现代医生.2016

[8].黄燕茹,梅利斌,彭莹,谭虎,李浩贤.利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检测耳聋基因热点突变[C].2014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全国第十叁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9].黄燕茹.利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检测耳聋基因热点突变[D].中南大学.2014

[10].门美超,薛晋杰,潘乾,田湘娥,冯永.引物延伸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诊断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

标签:;  ;  ;  ;  

引物延伸论文-陈载鑫,何丹,谢岭平,李柳燕,许红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