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平衡论文-胡万里,张俊忠

动静平衡论文-胡万里,张俊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静平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动静平衡,康复

动静平衡论文文献综述

胡万里,张俊忠[1](2019)在《“动静平衡”在Ⅲ、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静平衡理论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术后遵循AO"无痛"功能锻炼;试验组术后则在动静平衡理论指导下,遵循安全有效康复量原则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在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优良率为91.6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试验组治疗后半年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动静平衡理论指导下,早期、安全、量化的功能康复方法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有一定可行性及优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2期)

鲁芳勤,刘涛杰[2](2019)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给予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肌力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对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骨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8例,分别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肌力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83%、100.00%,高于参照组的77.08%、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肌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张小白,罗漫丽[3](2019)在《应用动静平衡原则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动静平衡原则指导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7.85±1.22)岁;左侧15例,右侧25例;GartlandⅡ型20例,GartlandⅢ型20例;均由同一位医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均将患肘屈曲90°以石膏托外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3.41±1.21)d;术后患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术后均在动静平衡原则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97±1.48)周。功能锻炼开始后2周,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范围为150.36°±8.42°。功能锻炼前、功能锻炼开始后2周、功能锻炼开始后6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7.45±0.68)分、(4.25±0.38)分、(2.35±0.35)分,儿童疼痛行为量表评分分别为(7.86±0.69)分、(4.22±0.33)分、(2.54±0.41)分,Mayo评分分别为(58.49±8.49)分、(74.58±7.48)分、(88.76±6.66)分。1例患者发生肘关节僵硬,继续上述锻炼1周后有所缓解;1例患者出现肌肉萎缩,以电刺激、神经营养支持等治疗1周后有所改善。功能锻炼开始后12周按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总体疗效,优26例、良12例、中1例、差1例。总体疗效评定为差的1例患者,以针灸、推拿、电刺激等治疗2周后关节功能逐渐改善。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后,在动静平衡原则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肢肘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07期)

卢怡[4](2019)在《社区网站UI设计中“动静平衡”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网页UI设计包含着平面设计、程序编码、艺术美学与交互设计,除了要掌握软件技术以外,其在艺术方面的表现也必须得到关注。社区网站作为人们在网络上的一种信息交流分享平台,用户对信息量的需求和对网页界面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艺术设计方面出发,对社区网站的UI设计理念的深入应用研究显得极为重要。由于目前国内外关于网页设计的研究都比较单向化,只针对动效技术和平面视觉表现,而国内针对网页UI设计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至今也没有提出一个比较系统的网页设计理论。于是笔者从网页UI设计中动静结合运用的基础上,对比社区网站UI设计,进一步提出了“动静平衡”这一新颖设计观点。从艺术方面来看,它是更具体深入且富有创新性,十分值得进行研究。“动静平衡”中的“平衡”没有具体比例限定,而是在艺术哲学与设计心理学的基础上,从用户的浏览体验和使用体验出发,让用户感到视觉及心理上的“平衡”。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动静平衡”在社区网站UI设计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行阐述,对国内外网页UI设计研究现状加以分析。其次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剖析了“动静平衡”,并从视觉、浏览、体验及情感要素分析各类社区网站UI设计。然后选取游戏类社区网站案例,分析其LOGO、色彩、版式等静态艺术表现和点击、轮播、图片切换等动态效果运用,对“动静平衡”进行系统总结。最后运用于毕业设计创作《MoFun》网站UI设计中去,证明该观点的创新性、可行性与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湖北美术学院》期刊2019-06-01)

尹慧瑛,周燕玲,高慧,张君兰[5](2018)在《“动静平衡”原则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动静平衡"原则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并对量化指标进行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关节置换术的75例患者分为A组(基本康复量)、B组(较大康复量)和C组(无量化的传统康复量),分别给予对应程度及频率的术后康复训练。在接受康复训练3个月及6个月时,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量表)、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量表)、生活质量(SF-36)和疼痛评分(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A、B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均高于C组(P<0.05),但A、B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VAS评分B组>A组>C组(P<0.05),术后6个月A、B两组均低于C组(P<0.05)。结论基于"动静平衡"原则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康复训练时,应选择程度较小、量化具体的训练方式,以减轻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86期)

陈翠玲,李琼仲,曾广龙[6](2018)在《动静平衡原则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动静平衡原则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动静平衡原则进行康复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肘关节伸屈度活动角度、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康复训练依从性、并发症、肘关节功能康复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功能康复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伸屈度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静平衡原则进行肘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患儿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减少康复锻炼所需时间,从而提高肘关节活动角度,促进骨折恢复。(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8年15期)

程鑫,张琴飞[7](2017)在《动静平衡原则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静平衡原则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2例,均实施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实验组根据动静平衡原则实施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根据传统功能康复原则实施功能锻炼。记录两组患儿骨折功能康复时间、肘关节屈伸活动角度、术后2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术后12周肘关节功能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中骨折功能康复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肘关节屈伸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中肘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为97.22%(35/3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5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实验组VAS、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根据动静平衡原则实施功能锻炼,能有效缩短骨折功能康复时间、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增大肘关节屈伸活动角度,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7年33期)

蔡华[8](2017)在《追求“动静”平衡 构建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数学建模都被小学生授以高大上的头衔,其实,数学建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晦涩难懂,相反,通过"动静结合"构建的数学模型能够使小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记忆数学公式。此外,学生在创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及应用性,这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利用数学思维去分析、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到,老师需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解释与应(本文来源于《小学生(下旬刊)》期刊2017年10期)

王剑[9](2017)在《追求“动静”平衡,构建数学模型——谈小学数学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追求"动静"平衡,构建良好的数学模型,从而合理地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小学数学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策略,旨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数学学习与研究》期刊2017年20期)

王朝刚,胡文奎,王龙,范中文[10](2017)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施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采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肌肉恢复程度与膝关节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肌肉恢复程度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达到动态平衡,可使关节与肌肉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康复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22期)

动静平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给予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肌力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对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骨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8例,分别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肌力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83%、100.00%,高于参照组的77.08%、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肌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静平衡论文参考文献

[1].胡万里,张俊忠.“动静平衡”在Ⅲ、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鲁芳勤,刘涛杰.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

[3].张小白,罗漫丽.应用动静平衡原则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锻炼[J].中医正骨.2019

[4].卢怡.社区网站UI设计中“动静平衡”的应用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9

[5].尹慧瑛,周燕玲,高慧,张君兰.“动静平衡”原则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量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6].陈翠玲,李琼仲,曾广龙.动静平衡原则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

[7].程鑫,张琴飞.动静平衡原则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

[8].蔡华.追求“动静”平衡构建数学模型[J].小学生(下旬刊).2017

[9].王剑.追求“动静”平衡,构建数学模型——谈小学数学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10].王朝刚,胡文奎,王龙,范中文.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

标签:;  ;  ;  

动静平衡论文-胡万里,张俊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