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要概括了关于推定的基本理论。首先,作者给推定下了一个粗略的定义,即推定是指在诉讼中,待证事实难以用直接证据证明时或用直接证据证明将会不当增加诉讼成本而以通常事物的关联性法则,由已知或已经证明的基础事实,基于逻辑法则,经验法则,用推理方法来推断其存在或不存在的司法证明活动。然后,考察了推定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两大法系中的制度流变过程。最后,概括了推定在两大法系中的大致学理分类,以及我国学界对推定相关分类的理解。第二部分:主要从逻辑的角度,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完成对推定的逻辑证成。首先,作者指出,表面看推定在结构上一般都是由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构成,但是,这二者之间并非是简单的逻辑蕴涵关系,事实上,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个隐含的前提,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作者揭示出这个隐含的前提就是经验法则,它是一个基于归纳逻辑而得到的模态命题。其次,作者论证了推定的基本推理形式—可能模态三段论,并概括出二种基本的形式化的表达式。再次,作者在对一般推定的形式结构进行证成分析后,又对推定制度中还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直接推定即不存在基础事实的推定进行了研析,并以无罪推定为例进行了论证,揭示出虽然该类推定在逻辑性质上是一种谬误,在形式上并不具有演绎的有效性,但作为一种制度选择,其价值公设中却闪烁着逻辑的理性之光。最后,通过对推定的逻辑证成分析,作者针对我国目前诉讼法中推定法则尚未制度化的现实,提出了完善证据制度中有关推定法则适用的一些建议。第三部分:作者引入法经济分析的逻辑方法,剖析了推定法则所具有的经济效能。首先,作者论证了这一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其次,通过逐层次对推定的诉讼效益分析,作者运用逻辑归约形式化的方法把推定适用的条件概括为一个函数表达式,当证明成本与预期错判损失间满足这个函数关系时,法官适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推定的基础事实的证明标准的思考[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
- [2].论事实推定的适用[J]. 法制博览 2020(18)
- [3].法律推定的可反驳性辨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4].明知推定研究[J]. 黑河学刊 2017(01)
- [5].民事审判中的事实推定研究[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3(03)
- [6].刑事推定的正当性与规则设计探讨[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02)
- [7].推定型方法的立法运用及其规范设置[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8].论不可反驳的推定[J]. 法学论坛 2013(05)
- [9].拥抱变化?现在要讨论的是,如何赌对“不变”[J]. 中国广告 2016(09)
- [10].法律推定规则的适用[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4(06)
- [11].环境诉讼因果关系推定需受害者证明基础事实[J]. 人民司法 2015(02)
- [12].证据法中推定的几个问题——兼评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05)
- [13].实际施工人对外行为的责任认定和风险防范[J]. 建筑 2012(03)
- [14].侵财类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J]. 中国检察官 2016(18)
- [15].司法推定的适用条件与要求[J]. 法学杂志 2019(12)
- [16].推定与法律推理的辨析[J]. 大庆社会科学 2016(04)
- [17].试论集资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以“吴英案”为视角[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5(01)
- [18].论目的确定的推定化[J]. 当代法学 2008(02)
- [19].我很惊讶,竟然有这样一份调研报告[J]. 中国机电工业 2014(05)
- [20].推定:事实真伪不明困境克服之优位选择[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1].徇私动机“推定”的语义分析与规则设计[J]. 人民检察 2009(17)
- [22].中美法律推定制度立法例之比较研究[J]. 证据学论坛 2010(00)
- [23].刑事推定的若干基础问题界说[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3(09)
- [24].论推定在产品缺陷认定中的适用[J]. 延边党校学报 2009(04)
- [25].论我国腐败犯罪中的刑事推定[J]. 法制博览 2017(07)
- [26].荣誉与政治:一段历史往事[J]. 中国图书评论 2013(09)
- [27].民事推定新探[J]. 法制与社会 2011(14)
- [28].论推定与证明责任[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09)
- [29].北京法院信息广场[J]. 法庭内外 2011(03)
- [30].刍议刑事推定的负面属性及救济[J]. 法制与社会 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