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电磁波技术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军事的诸多领域,人类的生活环境也日益严重的受到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研究表明,高频电磁辐射会产生热效应,使人体温升高,并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动物实验资料均证实,高强度电磁辐射具有明显的中枢神经损伤效应。然而,目前对于低功率微波长期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研究。此外,低强度电磁辐射所带来的影响也一直众说纷纭,特别是对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是否产生影响,一直是科学界饱含争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行为学实验,以考察低强度辐射是否会对大鼠的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产生影响,并深入研究它对大鼠的应激反应能力和长期记忆能力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实验分为两部分,首先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包括:热板法、甩尾实验等方法来确定低强度辐射手否会对大鼠的应激性反应产生影响。其次,实验设计了八臂迷宫实验来检测经历了功率密度为10mW/ cm2电磁波持续长期辐射的辐射组大鼠相较之施以同样条件的假辐射(功率密度为0 mW/ cm2)的对照组大鼠而言,记忆能力有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结果我们发现:短时间持续辐射会使小鼠的痛觉灵敏度明显降低,即持续低强度辐射可对动物的中枢神经产生明显影响。通过这几个应激性实验结论,我们还可以设计其它合适的实验来研究电磁辐射对生物体外周神经是否有影响,也可进一步明确对中枢神经产生影响较集中的部位和影响的程度等。另一方面,迷宫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接受辐射的1-6周,辐射组大鼠每次迷宫实验耗时都比对照组大鼠要长,在第5周,这种延长率达到最大值,接近40%。说明1-6周的连续低强度电磁辐射确实影响了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而且在1-5周,这种下降呈递增趋势。但在第7-8周,无论是迷宫实验耗时还是RME和WME次数,辐射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都没有明显差异,说明电磁辐射造成的空间记忆能力损伤在第6周开始逐渐恢复。对所有大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也说明8周的低强度电磁辐射并未对大鼠的神经系统产生损伤性伤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经过长期辐射的大鼠在实验中连续正确数对比未辐射的大鼠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一现象似乎可以被认为低强度电磁辐射尽管令动物的记忆明显衰退,反应更加迟缓,但对它们已经形成的深层的记忆并无明显影响。因此,这一现象也引发了我们对动物深层次记忆的探究和讨论。由上述结果不难看出: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的低强度电磁辐射,均能对生命体的学习记忆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是:这些影响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根本上了解低强度辐射对我们记忆系统的影响机理。另外,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适当的避免过多的暴露在辐射场中,这对于迅速发展的通讯产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是它们接下来的主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