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在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文献和经验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财政分权与财政分权度量指标的相关问题,利用了我国东、中、西部省际面板数据对于我国分税制后的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所产生的地区差异效应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部分在Zhang and Zou(1998)和Akai and Sakata(2000)以及沈坤荣、付文林(2005)的分析框架下,研究了1994年-200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省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随后,加入了地区虚拟变量因素,分析了1994年-2005年东中西部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可以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分权系数在分税制改革后为正,而西部地区则为不显著负,结论是分税制显著改善了全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如果考虑进了地区虚拟变量因素,可以发现分税制后,东部地区显著正,而中西部地区显著为负。实证分析的结论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但同时存在着较显著的地区间差异。文章分析了我国财政分权在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地区差异效应的原因。分析认为,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区政府制度环境因素,上下级政府和同级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能力大小因素,财政独立性因素等等。但是本文认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以及由其产生的效率差异因素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分权体制下,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存在最优配置,最优财政分权程度与各类政府支出构成比重有关。本文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使用了东中西部代表性省份财政支出的相关数据,研究样本期间为1994年-2005年。发现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以及其他支出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其中,科教文卫支出的正显著性最高,经济建设支出负显著性最高。本文对于东中西部代表性省份1994年-2005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是符合前文的实证结论的,东部地区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可能是这个原因造成财政分权对于东部地区产生的促进效应要高于中西部地区。文章最后提出了转变财政分权产生的地区差异的政策建议,调整和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改革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确保财力与事权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