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阿霉素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联合抗肿瘤作用研究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阿霉素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联合抗肿瘤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复制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小白鼠骨髓抑制及心肌损伤模型,为探索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其毒性的保护作用提供动物模型;通过血常规、心电图、生化指标、病理学观察等方面研究该代谢产物对损伤动物的保护作用;探索两者联合应用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为该代谢产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①分别给小白鼠腹腔注射2mg·kg-1、4mg·kg-1、6mg·kg-1的ADR,隔日一次,共五次,或一次腹腔注射ADR20mg·kg-1,建立能够造成动物骨髓抑制及心肌损伤的方法。②给小白鼠注射阿霉素的同时灌胃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其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含量分别为8mg·kg-1、16mg·kg-1、32mg·kg-1,末次用药24h后检查小鼠血常规;描记心电图;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对心肌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探索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阿霉素所致小鼠骨髓抑制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确定保护剂量。③建立移植性肉瘤S180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Ⅰ组,生理盐水组)、代谢产物组(Ⅱ组,SW16 mg·kg-1)、ADR组(Ⅲ组,ADR2.5mg·kg-1)、联合用药组(Ⅳ组,SW16 mg·kg-1+ADR2.5mg·kg-1),末次用药48h后计算肿瘤抑制率、小鼠脾指数、测定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剖检动物,取瘤组织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④以不同浓度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10、5、2.5、1.25、0.62、0.31μg·ml-1)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测定其72h后的IC50。以该代谢产物的IC50与阿霉素(60μg·ml-1、6μg·ml-1)联合作用于肝癌细胞,72h后,测细胞存活率。结果:①ADR以4 mg·kg-1隔日腹腔注射5次可以造成小白鼠骨髓及心肌损伤。②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SW含量为16mg·kg-1、32mg·kg-1)对ADR诱导的骨髓抑制和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抑制ADR引起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的减少;使心率加快,心电图Q波振幅减小,QRS波时间缩短和S-T段回升;降低血清CK、LDH活力,增强心肌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减轻心肌组织损伤。③在体内抑瘤实验中,Ⅳ组抑瘤率最高(达64%),表明两药联合具有相加作用;Ⅳ组小鼠的脾指数为38.97±4.03,高于Ⅲ组的24.90±1.4(3p<0.01),T淋巴细胞活化指数为1.22±0.03,高于Ⅲ组的1.12±0.04(p<0.05),且瘤组织中坏死面积较大,证明SW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瘤细胞,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水平发挥抗肿瘤作用。④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中SW含量的增加,肝癌细胞HepG2的存活率下降,其作用72h的IC50为1.25μg·ml-1;但将该代谢产物与ADR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却不具有相加作用,可能是由于SW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结论:①ADR以4mg·kg-1隔日腹腔注射共5次可以建立小白鼠骨髓抑制及心肌损伤模型;②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16mg·kg-1、32mg·kg-1(以SW含量计)对ADR造成的骨髓抑制及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③SW与ADR联合使用对抑制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具有相加作用,但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不具有相加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豆类丝核菌的研究概况
  • 1.1.1 豆类丝核菌的形态特征与生长要求
  • 1.1.1.1 豆类丝核菌的形态特征
  • 1.1.1.2 豆类丝核菌的生长需求
  • 1.1.2 豆类丝核菌的次级代谢产物
  • 1.2 苦马豆素的研究进展
  • 1.2.1 苦马豆素的基本研究概况
  • 1.2.1.1 SW 的生物活性
  • 1.2.1.2 苦马豆素的来源
  • 1.2.2 苦马豆素的抗肿瘤作用与机理研究
  • 1.2.2.1 SW 的抗肿瘤作用及临床试验
  • 1.2.2.2 SW 抗肿瘤机理研究
  • 1.2.2.3 苦马豆素与其它抗肿瘤药物的比较
  • 1.3 阿霉素的研究概况
  • 1.3.1 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 1.3.1.1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表现
  • 1.3.1.2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检测
  • 1.3.2 阿霉素心脏毒性机理
  • 1.3.2.1 自由基的作用
  • 1.3.2.2 钙超载
  • 1.3.2.3 线拉体损伤
  • 1.3.2.4 细胞凋亡
  • 1.3.2.5 核酸、蛋白质合成的抑制
  • 1.4 本次研究的目的及设计思路
  • 第二章 阿霉素诱导小鼠骨髓抑制及心肌损伤模型的建立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1.1 实验动物
  • 2.1.1.2 主要试剂
  • 2.1.1.3 主要仪器
  • 2.1.1.4 其它仪器
  • 2.1.2 方法
  • 2.1.2.1 动物分组
  • 2.1.2.2 动物观察
  • 2.1.2.3 取材
  • 2.1.2.4 生化指标测定
  • 2.1.3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生存状况观察
  • 2.2.2 体重变化
  • 2.2.3 血常规检查结果
  • 2.2.4 血清CK 和LDH 活力测定结果
  • 2.2.5 心肌组织匀浆中SOD 活力和MDA 含量测定结果
  • 2.2.6 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阿霉素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1.1 试剂
  • 3.1.1.2 实验仪器
  • 3.1.1.3 其它仪器
  • 3.1.2 方法
  • 3.1.2.1 实验动物与心电图描记
  • 3.1.2.2 动物分组与给药
  • 3.1.2.3 动物观察
  • 3.1.2.4 取材
  • 3.1.2.5 生化指标的测定
  • 3.1.2.6 心肌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 3.1.3 统计学处理
  • 3.2 结果
  • 3.2.1 体况观察及体重变化
  • 3.2.2 血常规变化
  • 3.2.3 心电图变化
  • 3.2.4 生化指标变化
  • 3.2.4.1 血清CK 和LDH 活力变化
  • 3.2.4.2 心肌组织SOD 活力和MDA 含量变化
  • 3.2.5 心肌病理组织学观察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的联合抑瘤作用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1.1 试剂
  • 4.1.1.2 主要仪器
  • 4.1.1.3 实验动物
  • 4.1.1.4 细胞株
  • 4.1.2 方法
  • 180 的抑制作用'>4.1.2.1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联合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抑制作用
  • 4.1.2.2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联合对人肝癌细胞HepG2 的抑制作用
  • 4.1.3 统计学处理
  • 4.2 结果
  • 180 的抑制作用'>4.2.1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联合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抑制作用
  • 4.2.1.1 荷瘤小鼠脾指数与抑瘤率
  • 4.2.1.2 荷瘤小鼠T 淋巴细胞活化指数与腹腔巨噬细胞(Mφ)吞噬中性红活性
  • 4.2.1.3 荷瘤小鼠的病理学观察
  • 4.2.2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联合对人肝癌细胞HEPG2 的抑制作用
  • 4.2.2.1 不同浓度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HepG2 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4.2.2.2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ADR 对细胞的联合作用
  • 4.3 讨论
  • 180 的抑制作用'>4.3.1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联合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抑制作用
  • 4.3.2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联合对人肝癌细胞HEPG2 的抑制作用
  • 4.4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阿霉素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联合抗肿瘤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