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课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德育课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高等教育学与德育理论的有关研究方法,对高校德育课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章着眼于提高高校德育课实效,把研究目光聚焦于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探索,具体针对高校德育课教学之“实然”、“应然”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理论研究、调查访问、数据分析等方式,以期对提高高校德育课教学效果的若干因素有所厘清,试图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有所启迪。论文突出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客观、全面、科学评价高校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分析当下制约高校德育课的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立足于新的时代特点、德育理念与我国具体国情,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以提高高校德育课的实际效果为目标,提出构建以“沟通性”的“对话”为本质的高校德育课对话教学理念,试图使得教学过程能够成为师生精神敞亮、视野开阔、观念交流、对话共享的过程,师生共同体验德育生活的幸福。论文同时指出,构建高校德育课对话教学理念只是理想实现的第一步。高校德育要想拥有强大的推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仅仅从课堂教学这一微观层面来寻求突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托于构建优化的学校德育社会环境,必须将高校德育工作置于全社会背景下进行运作,努力构建纵横双向、立体交叉的教育体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概念界定
  • (一) 德育
  • (二) 德育课
  • (三) 高校德育课
  • 二、国内外高校德育研究的简要梳理
  • (一) 国外高校德育课教学实践概观
  • (二)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三、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校德育课教学之“实然”
  • 一、高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 (一) 高校德育课程执行情况
  • (二) 不同主体对德育内容的评价
  • 1、总体评价
  • 2、差异评价
  • (三) 高校德育课程的具体教学情况
  • 1、高校德育课程教学形式
  • 2、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方法
  • 3、高校德育课程教学班级规模
  • 4、高校德育课程考核
  • (四) 对高校德育课程教师素质的认识
  • (五) 对高校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情况
  • 二、目前高校德育课教学效果的理性分析
  • (一) 外部原因
  • 1、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2、社会转型的巨大冲击
  • 3、价值多元化的困惑
  • (二) 内部原因
  • 1、德育的传统政治化倾向
  • 2、德育的过渡理想化倾向
  • 3、德育观念的绝对化倾向
  • 4、德育功能的萎缩化倾向
  • 5、德育的世俗化或现实化倾向
  • 第三章 高校德育课教学之“应然”
  • 一、高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应响应时代转型的呼唤
  • (一) 高校德育要建立多层次、可持续性的目标导向
  • (二) 高校德育过程要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化
  • 二、高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应该顺应德育理念的革新
  • (一) 从物化走向人化
  • (二) 从灌输走向对话
  • (三) 从限制走向解放
  • (四) 从分离走向融合
  • 三、高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应该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
  • (一) 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 (二) 优化德育课教学内容
  • (三) 变革德育课教学方法
  • 第四章 理想的实现:构建高校德育课对话教学理念
  • 一、何谓对话教学
  • 二、对话教学的墓本理念
  • (一) 对话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
  • (二) 对话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
  • (三) 对话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
  • 三、对话教学的实施原则
  • (一) 教学目标位移
  • (二) 教学伦理转型
  • (三) 教学秋序重建
  • (四) 教学方法出新
  • 四、对话教学的一般过程及基本策略
  • (一) “话题生成”阶段
  • (二) “对话交往”阶段
  • (三) “价值理解”阶段
  • (四) “精神共享”阶段
  • 五、要注意的问题
  • (一) 营造自由的交流情景
  • (二) 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
  • (三) 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
  • (四) 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
  • 第五章 结语
  • 一、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二、本文存在的局限
  •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高校德育课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