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小鼠在脾虚状态下对消化道感染白念珠菌的易感性及其免疫学机制。阐明脾虚小鼠对白念珠菌易感性的变化特点,以进一步控制其感染;明确脾虚小鼠感染白念珠菌前后某些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白念珠菌感染的关系;明确脾虚证易并发白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为临床防治白念珠菌感染和脾虚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本实验将小鼠分层随机分成四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脾虚模型组(B组)、正常感染白念珠菌组(C组)、脾虚感染白念珠菌组(D组)。采用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的复合因素制备小鼠脾虚证模型。模型成功后,经口灌给C、D组小鼠白念珠菌悬液,之后连续3周,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及一般状况的改变,记录并计算平均生存天数及存活率,并检测粪便及肾脏中的活白念珠菌的数量,测定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取小鼠空肠作HE染色观察小鼠小肠黏膜形态的病理学改变,电镜观察小肠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动物血液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及单核细胞数,并测定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脾虚模型小鼠肠组织表达的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脾细胞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肠组织局部IFN-γmRNA和IL-1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体重及一般状况的影响脾虚小鼠比正常小鼠体重明显减轻(P<0.01),且一般状况欠佳。正常小鼠感染后体重无明显变化,而脾虚感染组小鼠的体重下降明显(P<0.01)。2.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生存天数及生存率的影响脾虚小鼠平均生存天数缩短(P<0.05),生存率下降至75%;正常小鼠感染白念珠菌后,平均生存天数无统计学意义。而脾虚小鼠感染后平均生存天数明显缩短(P<0.01),生存率下降至55%。3.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粪便活菌数的影响正常小鼠感染后,便活菌数呈先增高后减少的趋势,而脾虚小鼠感染后则呈逐渐增高趋势,并始终高于前者。在感染后第6天,两组小鼠的便活菌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第9天、第12天、第15天及第18天,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4.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肾脏内活菌数的影响正常小鼠感染后,肾脏内活菌数相对较少,而脾虚小鼠感染后肾脏内活菌数明显增加(P<0.01)。5.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的影响脾虚小鼠的脾脏及胸腺重量均低于正常小鼠,但无统计学意义。小鼠感染白念珠菌后期,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均明显增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或P<0.01),尤其是脾虚小鼠脾脏重量增加更为明显。6.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小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脾虚组小鼠小肠绒毛略变短,游离面上皮松散。正常小鼠感染后期,小肠绒毛变短且稀疏,游离面上皮立方形改变,固有膜空泡样改变,细胞轻度水肿。脾虚感染组小肠绒毛稀疏不完整,柱状上皮立方形改变,固有膜空泡样改变。7.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小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正常小鼠感染后期,微绒毛较细疏且长短大小不一,胞质内线粒体稍肿胀,嵴较松散,部分呈空泡样改变。脾虚感染组小鼠小肠微绒毛短少且不整齐,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呈空泡样改变,并可见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等。8.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影响脾虚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尤其是感染后期的脾虚小鼠下降更加明显(P<0.01)。感染后小鼠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正常小鼠感染后期,淋巴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而脾虚小鼠感染后期,单核细胞数增高明显(P<0.01),中性粒细胞也明显增加。9.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脾虚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的分泌减少,而正常小鼠感染后期TNF-α的分泌增多,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虚感染组小鼠TNF-α的分泌则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10.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血清中IL-1β含量的影响脾虚小鼠血清中IL-1β含量无明显改变;正常小鼠感染后期,IL-1β含量虽有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脾虚小鼠感染后期,IL-1β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11.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小肠组织IgA含量的影响脾虚小鼠比正常小鼠小肠组织IgA含量减少,差异显著(P<0.01);小鼠感染后期,肠组织IgA分泌也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脾虚感染组小鼠IgA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1)。12.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脾脏IFN-γ和IL-10表达的影响正常小鼠感染后表达IFN-γ和IL-10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而脾虚小鼠感染白念珠菌后期,则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13.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肠组织中IFN-γmRNA及IL-10mRNA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脾虚组小鼠IFN-γmRNA表达增高(P<0.01),IL-10mRNA差异不明显;与脾虚组比较,正常与脾虚小鼠感染后肠组织表达IFN-γmRNA和IL-10mRNA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感染白念珠菌组比较,脾虚小鼠感染后期IFN-γmRNA的表达水平仍处于高水平状态,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IL-10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1.小鼠在脾虚状态下对消化道感染白念珠菌的易感性增强。可使脾虚小鼠体重显著下降,脾指数及胸腺指数明显增高,还可以使平均生存天数明显缩短,生存率大幅度下降,而且便活菌数持续增高,肾脏内活菌数也显著增加。2.小鼠在脾虚状态下消化道感染白念珠菌后,导致小肠组织IgA含量明显减少,削弱了消化道局部免疫防御功能。更容易加重小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及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还可入血播散至其它部位,造成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体内炎性细胞大量增殖。3.消化道的白念珠菌感染是否致病与小鼠的免疫力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危害更大,同时又进一步加重脾虚状态或感染的病情。脾虚小鼠在抗白念珠菌感染过程中,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了免疫应答。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附子理中汤对脾虚小鼠胃肠动力和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22)
- [2].白术不同炮制品对脾虚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 江西中医药 2015(05)
- [3].胃瘤安对脾虚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 河南中医 2014(10)
- [4].抗复感颗粒对脾虚小鼠消化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药材 2010(07)
- [5].参苓白术散对脾虚小鼠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05)
- [6].玛咖性温健脾及对脾虚小鼠线粒体能量代谢酶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7)
- [7].参苓白术散对脾虚小鼠肠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07)
- [8].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配伍对脾虚小鼠作用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8)
- [9].抗复感颗粒对脾虚小鼠抗应激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J]. 中国药师 2010(08)
- [10].补中益气汤“要药”配伍的关键性增效作用对脾虚小鼠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06)
- [11].小建中汤不同提取物对脾虚小鼠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06)
- [12].地锦粗提物对脾虚小鼠脏器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12)
- [13].金仁陈子方对脾虚小鼠免疫、胃肠动力及其生存状态的影响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14(11)
- [14].金番止泻胶囊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体外抗菌作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7)
- [15].脾虚小鼠伴口腔白念珠菌感染唾液中sIgA含量改变[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2)
- [16].脾虚小鼠过氧化与抗氧化改变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9)
- [17].四君子汤复方多糖对脾虚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J]. 山东中医杂志 2016(10)
- [18].四君子汤多糖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4(02)
- [19].丁桂儿脐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和脾虚小鼠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07)
- [20].脾虚小鼠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局部黏膜免疫机制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8)
- [21].玛咖性温健脾功效及对脾虚证小鼠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 2019(02)
- [22].白色念珠菌感染对脾虚小鼠小肠病理及超微结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8)
- [23].药物炮制对参苓白术散药效的影响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10)
- [24].四君子汤对脾虚小鼠感染念珠菌的致病性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2)
- [25].小儿健脾颗粒对利血平型脾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08(05)
- [26].厌食康颗粒对胃肠道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药师 2011(09)
- [27].超微白参对脾虚小鼠小肠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10)
- [28].强肌健力口服液对脾虚小鼠脏器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J]. 新中医 2008(12)
- [29].生晒参超微饮片对脾虚小鼠小肠推动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9(01)
- [30].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小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J]. 新中医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