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消渴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消渴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对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护理技术临床实践进行总结,为进一步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8例消渴病患者,按照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并对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等进行统计。结果:98例患者中,联合使用3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患者97人,占99%,患者均认为症状有所缓解;大部分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依从并满意。结论:中医护理方案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开展,而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也使消渴病患者的不适症状得到了缓解。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近年来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急剧上升,已成为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1]。临床护理上多常规采用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控制消渴病的发展,随着中医特色护理在临床深入开展,使用中医护理技术缓解消渴病相应症状越来越受到关注,且效果理想[2]。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版[3]正式下发,而消渴病是首批试行中的病种之一,我院内分泌科积极应用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笔者针对方案中推荐的6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我院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下一步优化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做参考。现将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5年1月至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入住的第一诊断为消渴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34~86(64.5±21.5)岁;平均住院日11.7

天(7~20天);纳入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发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消渴病诊断标准,满足开展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推荐的适宜技术的适应证。排除标准:符合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禁忌证。根据《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肝胃郁热证5例(5.1%),脾虚胃热证3例(3.1%),阴虚火旺证2例(2%),气阴两虚证78例(79.6%),阴阳两虚证1例(1%),肝肾阴虚证9例(9.2%)。

1.2方法

患者入组后,责任护士依据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及健康教育,遵医嘱为患者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中推荐使用有中药泡洗、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艾灸、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6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均依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中药泡洗:适用于下肢麻、凉、痛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之剂。在足浴器上选择恒温38℃,泡足20分钟,严防烫伤。

穴位按摩:选取足三里、太溪、涌泉、地机穴、气海、关元等穴。用拇指在以上穴位做轻缓柔和的环旋活动(即指揉法)2分钟,每日一次。

耳穴压豆:采取磁珠贴,选取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足等穴。用探针探寻穴区内的敏感点,用镊子夹取磁珠贴,贴于相应穴位,指导患者按压穴位,每日2~3次,每次1~2分钟,留置2~3天。

艾灸:选取地机、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脾俞穴。采用艾灸灌,灌中间是钢丝网状结构,将点燃的艾灸条火星朝上放置在钢丝网中,盖上灌盖,内面垫四层纱布将艾灸罐固定在相应的穴位上,每次10~15分钟,每天一次。

穴位贴敷: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选取手三里、足三里、涌泉等穴,首次贴敷2小时,以后每次保留4小时,每日一次,如出现皮肤瘙痒、发红等过敏现象则停用。

中药保留灌肠:适用于消渴合并肾脏损害者,遵医嘱选用解毒泄浊之剂,每日一次。

1.3评价方法根据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价表中的症状缓解情况、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率等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98例患者中,联合使用3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患者97人,占99%,联合使用4项及以上患者50人,占51%。其中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其次是中药足熏洗治疗,再次是艾灸,中药保留灌肠目前应用最少。

2.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效果情况:在98例患者中,感觉症状缓解好的有45例,占45.9%,感觉症状缓解较好的有52例,占53.1%,有1人感觉症状缓解不明显。

2.3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情况,见表1。

3.讨论

3.1在本文结果中显示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使用频率高,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另一方面,此类操作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且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但其中,中药保留灌肠尚未应用,可能由于灌肠操作为侵入性操作,病人不易接受,且操作相对复杂,临床不易实施。

3.2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足泡洗、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经济,患者易于接受;另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3.3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足泡洗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消渴患者倦怠乏力、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不适症状,且穴位按摩使患者即可感受到穴位刺激引起的酸、胀、麻,增加了患者对中医治疗的信心,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4.体会

目前,我国中医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和辨证施护的能力较薄弱口,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常见症状施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通过本科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表明,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中护理技术简、便、易、廉,适用范围广,病人易于接受,同时也强化了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和实施健康指导,缓解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丰富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但就目前临床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中药保留灌肠技术尚未广泛应用,仍需进一步进行优化及研究。

参考文献:

[1]WHO.DeptofNoncommunicableServeillance.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2]武义华,管玉香,章合生,等.中医一体化护理方案干预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8-1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风等l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S].2013-5-l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s].1999-10-01

标签:;  ;  ;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消渴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