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预防冠脉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及预后评价

预见性护理预防冠脉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及预后评价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心内导管室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预见性护理预防冠脉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冠脉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

【关键词】冠脉介入术;迷走神经反射;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238-01

迷走神经反射相对而言属于临床中发生概率较低的病症。本文为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预防冠脉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选取符合该疾病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具体描述内容见正文所示。

1.资料、方法

1.1资料

从本院收治的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中抽选70例(2015年8月—2016年8月),采取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例数相同。

对照组(n=3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9、16例;年龄平均值为(55.91±3.73)岁;根据所患疾病,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观察组(n=35):男、女性患者各占23、22例;年龄平均值为(55.54±3.65)岁;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例数分别为14、7、2以及12例。

比较上述两组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护理人员为患者完善术前宣教,实施心理护理与饮食管理;术后加强穿刺点管理,对患者的心电开展持续性的监护。

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其详细干预内容见下:

(1)术前,通过和患者与家属展开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将手术成功的案例向患者介绍,及时对其心理焦虑情绪进行安抚,将其紧张和不安的情绪有效缓解;针对患者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给予专业的解答,确保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手术开始前6小时即叮嘱患者开展常规禁食与禁水准备,必要的情况下可为患者开展肠道清洁工作;术前仔细清洁患者的腋窝与皮肤;术前依据患者对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开展健康宣教,将有效的咳嗽方法以及深呼吸方法告知患者,同时将深呼吸和咳嗽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向患者介绍。

(2)术后,患者醒麻期间,为其去枕平躺,将头部向一侧略微偏离,对其呼吸畅通给予保持的同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患者排气以后即可安排其用餐,尽可能选择半流质食物和流质食物;对患者是否存在疼痛症状仔细询问,告知患者于术后6小时之内,疼痛症状可自行消失,告知患者术后1~2天内可能有肩背疼痛症状出现,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将疼痛原因告知患者,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鼓励其尽早展开床下活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记录与分析。

采用GQOL-74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涉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方面内容,满分均为一百,患者的分值越高即表示生活质量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2.0版进行处理,两组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概率为计数资料(%表示,χ?检验);生活质量用(x-±s)表示,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下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观察组患者中,1例患者于术后拔管期间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概率为2.86%;对照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概率为22.86%,其中4例患者于术中发生,3例于术后拔管发生,1例于术前穿刺发生。

2.2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数据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详情见下: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69.93±5.42)分、心理功能(75.69±4.88)分、社会功能(70.36±5.12)分、物质生活(73.38±6.71)分。对照组的各项目评分分别为(57.54±4.61)分、(60.27±3.97)分、(59.85±6.62)分、(62.28±7.03)分。

3.讨论

冠脉介入术是目前临床对心律失常、冠心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进行治疗常用的措施。手术中患者普遍有低血压症状以及心动过缓症状存在,属于高危状态,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1]。尽早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将不可逆损害减少,但是有少数患者接受介入术治疗以后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其为危险系数极高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预见性护理基准即为患者的病情以及疾病相关症状,通过护理人员为患者展开持续性的引导与看护,将系统性及综合性的管理评估系统应用于患者中[2]。于术前及时安抚患者的心理情绪,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细致与耐心的解答,将其术前焦虑的情绪缓解,使得其对介入治疗相关知识有更为全面的认识,避免由于过度紧张及焦虑的情绪增强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血管的收缩及心肌的收缩,提升迷走神经反射性[3]。术后完善饮食、机体及疼痛管理,对患者机体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而生活质量评分则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中,可以对迷走神经反射进行有效预防,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亦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兆斌,陈永宏,张松涛.心衰患者心脏介入手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6,20(2):365-366.

[2]张艳萍,顾晓丽,张二箭.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护理对策[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23-1123.

[3]刘伟.PCI术后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急救[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2):185-189.

标签:;  ;  ;  

预见性护理预防冠脉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及预后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