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艳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2123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了临床心理护理的措施和体会。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20014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6例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并比较心理护理前后的变化。结果:心理护理前,36例患者100%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透析时间6个月以内患者中多为幻想、恐惧,6个月至5年以内患者中多为悲观、焦虑,5年以上的患者多为自暴自弃、自以为是。心理护理后,36例患者普遍表现出心理状态稳定,比较乐观积极,生活质量提高,营养状况良好,体重控制满意,仍有5例患者(13.9%)存在心理问题。结论: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科学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重建信心、恢复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而言是一个漫长和痛苦的过程,除了身体的病痛,他们在精神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引发的持续的精神心理刺激会导致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抑郁症状,久而久之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失调[1],并使相应内脏器官发生器质性改变,诱发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等的并发症。因此,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科学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重建信心、恢复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2009年-20014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6例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总结了临床心理护理的措施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1、对象
为2009年-20014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36例,年龄37岁~75岁,男21例,女15例;透析时间6个月以内的患者4例、6个月至5年以内患者15例、5年以上的患者17例
2结果
心理护理前,36例患者100%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透析时间6个月以内的4例患者中有幻想的2例、恐惧2例;6个月至5年以内15例患者中悲观8例、焦虑6例、恐惧1例;5年以上的17例患者自暴自弃7例、自以为是5例、悲观2例、焦虑1例。心理护理后,36例患者普遍表现出心理状态稳定,比较乐观积极,生活质量提高,营养状况良好,体重控制满意,仍有5例患者(13.9%)存在心理问题,其中透析时间6个月以内的4例患者中幻想、恐惧均为0;6个月至5年以内15例患者中悲观1例、焦虑1例;5年以上的17例患者自暴自弃1例、自以为是2例。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
3.1.幻想多见于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内的患者。新接受血液透析,无法面对自己肾功能已经衰竭的现实,同时受一些不实宣传,很容易使病人产生幻想。认为肾功能可以恢复。
3.2恐惧也多见于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内的患者。新接受血液透析,对透析相关的知识还没有充分了解和理解,受病友对血液透析痛苦的过分渲染影响,对血液透析所导致的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不良反应不耐受而产生恐惧心理。
3.3悲观多见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到5年的患者。此组有24例(80%)有悲观情绪。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增加,透析相关知识的增加,患者明白病情处于末期阶段,肾功能衰竭时,不可逆;四处求医问药的失败更加重了患者的悲观、失望情绪。
3.4焦虑也多见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到5年的患者。患者面临依赖血液透析的现实与保障生命周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期望之间的落差,以及对可能发生并发症导致死亡结局的恐惧焦虑;同时劳动能力下降、收入减少和长期负担血液透析费用导致的家庭经济压力也是造成患者焦虑的重要原因。
3.5急躁也多见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到5年的患者。患者虽然接受了必须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现实,但出于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以及病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迫切希望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经常向医护人员刨根问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闵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试图主动把握病情,但一知半解反而不利于他们做出有利于治疗的选择,以至于在医患配合中出现偏差。
3.6自暴自弃多见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5年以上的患者。以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现实、长期血液透析使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工作的丢失、经济上的沉重负担、亲友关爱的减少、未能接受肾移植等。都会给他们的心理蒙上阴影。
3.7自以为是也多见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5年以上甚至更久的患者。这些老患者自以为久病成良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饮食上的控制越来越放松,在超滤量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医护嘱咐全然不放在心上,医患间的配合面临新的挑战。
4、心理护理措施及体会
4.1健康宣教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透析相关知识的匮乏和混乱,因此透析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心理问题的患者,健康宣教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对透析6个月以内的患者,要让他们明白此时肾功能损害的不可逆性,一旦进入尿毒症期,除了肾移植,就只能依赖透析来维持生命,使患者放弃幻想,不去做各种有害无利的尝试。继而告诉他们血液透析的原理及必要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瘘管的保护、饮食的宜忌、体重的控制等,这样患者对怎样配合治疗能做到心里有底,就能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对透析6个月至5年的患者,健康宣教的知识应更深入,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一些并发症的成因,如何正确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降血压药物、维生素D以及钙剂,注意食物中钾、磷、蛋白质等成分的含量等,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中。对透析5年以上的患者,我们侧重介绍新技术新方法,这样可增加患者生存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看到科学的不断进步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希望并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42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的病例慢性病患者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介绍成功的病例是消除这种情绪的有效手段之一:相同的病症具有可比性,成功病例的介绍可以提高患者的求生欲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请一些长年血液透析,身体状况仍保持良好的患者交流体会,向患者介绍国内外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情况。这些举措对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的事例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比如,我院一位透析15年的患者在座谈会上谈及自己严格控制体重增长的经历以后,参与座谈会的很多患者控制体重增长的情况有明显改善。
4.3尊重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大多不再工作,有些在生活上还需要家人帮助,而漫长的病程又造成他们敏感多疑的性格,总觉得别人会把他们当作废人,会嫌弃、讨厌他们。我们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和其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平时要注意言行的得体,把握好分寸感,既要多关心多体贴患者,又要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独立人格。多给一些赞扬,不要责怪批评患者,即使患者有些方面做得不够,比如未能很好控制体重等,也要用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2]促使患者自觉领会其中的利害关系,主动改变不良习惯。在为患者服务时,应着装整洁,态度稳重诚恳,动作敏捷,操作熟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正确详细的解答,切忌搪塞敷衍。
4.4社会支持家庭是病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有资料调查显示,良好的家庭氛围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3]。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与有效帮助使患者能自觉采取
积极措施来配合治疗,将自身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所以要与患者家属经常联系,加强沟通,让家属了解家庭支持对患者的重要性,同时关心体会家属的难处,使家属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患者。此外,鼓励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是激发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好方法,患者用自己的劳动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在劳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人只有融人社会大家庭,才能远离孤独,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帮助中获得快乐。同时工作可使患者增加收入,减轻经济上的负担。因为患者在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上肯定要低于健康者,所以要发挥周围所有人的爱心,欢迎他们,信任他们,肯定他们。
总之,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两部分,两者相互影响[4],每一个丧失健康的患者,在疾病缠身时总会伴随着精神心理上的重负,而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又会对其疾病的转归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患者在被护理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才能实施最佳的护理,恰当的护理可以使护患之间关系融洽,使患者身体和心理处于积极状态,焕发战胜疾病的信心。本文研究证实,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问题。临床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科学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重建信心、恢复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吴文源,赵介城,等.医学心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86-88.
[2]刘晓红.临床心理护理[J].上海护理,1998,3(3):99.
[3]张敬丽,史建莉,姜玉芳.血液透析病人家庭支持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I,I7(I):57-58.
[4]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