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人工染色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人工染色体,日本冈山大学,常染色体
植物人工染色体论文文献综述
[1](2013)在《研究人员制成植物人工染色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冈山大学资源植物研究所教授村田稔率领的研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成功在植物细胞内人工制造出了带有遗传信息的染色体。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新的作物品种。研究小组使用拟南芥,利用"自顶向下分析法",通过操控细胞内原有的染色体,并进行改编,制作出了比通常染色体要小的环状人工染色体。即使是自花授粉的种子,也有40%以上继承了这(本文来源于《种业导刊》期刊2013年09期)
[2](2013)在《研究人员制成植物人工染色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冈山大学资源植物研究所教授村田稔率领的研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成功的在植物细胞内人工制造出了带有遗传信息的染色体。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新的作物品种。成果的相关论文已刊登在英国《植物杂志》上。研究小组使用拟南芥,利用"自顶向下分析法",通过操控细胞内原有的染色体,并进行改编,(本文来源于《种业导刊》期刊2013年06期)
[3](2013)在《研究人员制成植物人工染色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冈山大学资源植物研究所教授村田稔率领的研究小组25日宣布,他们成功在植物细胞内人工制造出了带有遗传信息的染色体。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新的作物品种。研究小组使用拟南芥,利用"自顶向下分析法",通过操控细胞内原有的染色体,并进行改编,制作出了比通常染色体要小的环状人工染色体。即使是自花授粉的种子,也有40%以上继承了这种人工染色体。(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3年05期)
李晨,闫晓红,杨洁,杨清,魏文辉[4](2011)在《植物人工染色体:下一代基因工程的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多基因转化及转基因安全已经成为其研究的2个重要方面。植物人工染色体可以在一条不含标记基因的附加染色体上提供稳定的多基因表达,是新一代的转基因载体。由于植物人工染色体独立于宿主染色体,为植物育种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研究染色质特殊区域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平台。本文就植物人工染色体的产生、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和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崔广荣,刘耀光[5](2003)在《可转化人工染色体与植物基因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要介绍了人工染色体的几种类型以及各种人工染色体克隆 DNA片段的特点 ,着重说明了可转化人工染色体在植物基因克隆中应用的优越性 ,展示了其在植物基因克隆应用中的巨大潜力(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03年07期)
孙砚[6](2003)在《利用拟南芥遗传资源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核生物中DNA与多种特异的蛋白质结合组成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首先进行DNA复制,产生染色单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然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单体两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为了保证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行为的正确和其结构的稳定,生物必须有一套复杂、有效、有条不紊的机制做保障。在这一保守系统中,染色体上的着丝粒、端粒和复制起点是叁个关键成分。 1983年,Murray和Szostak在大肠杆菌质粒pBR322中加入酵母的着丝粒,ARS序列及四膜虫核糖体RNA基因rDNA(Tr)末端序列,构建了长度为10.7kb的短着丝粒的环状质粒。用这一质粒转化酵母菌,质粒变为线状,成为第一个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YAC)。YAC的成功构建为我们理解着丝粒、端粒等功能组分在酵母染色体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对有丝分裂、染色体断裂机制的研究、细胞同步研究和染色体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如此,YAC的出现还为基因克隆提供了新型载体,为构建高等生物的基因组文库提供了技术支持。YAC虽然在文库构建、基因克隆和细胞分裂机制的研究等领域起了巨大的作用,但YAC只能在低等单细胞生物酵母中稳定存在,难以用来转化高等生物。人类人工染色体(HAC)的组成成分都可以是来源于人类自身的基因组,因此可以同细胞中正常的染色体一样分裂复制,稳定遗传并且不会对受体产生毒害,所以通过应用HAC有可能解决基因治疗中的难题。1997年,美国的Case Western Reserve宣布构建成功第一代HAC。 在植物细胞中构建人工染色体将为植物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染色体的各必须组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成功构建的植物人工染色体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载体用来克隆和转化长达几百Kb到一个Mb的外源DNA进入植物细胞。因为拟南芥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而且拟南芥含有所有绿色植物中最完整最连续的着丝粒区的已知序列,所以我们选用这种模式植物作为基础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我们通过PCR和序列分析,选择了含有拟南芥着丝粒区178bp串连重复序列的YAC克隆作为构建人工染色体的基础,同时也克隆了拟南芥的端粒和ARS等序列。拟南芥的端粒是利用端粒的重复序列进行无模板的PCR扩增得到的;约2000bp的ARS片段是从拟南芥的BAC克隆T14A4中用限制性内切酶C1a1切下,然后亚克隆到通用载体Pbluescript上。 为了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我们构建了可以和含有着丝粒序列的YAC载体的左臂和右臂进行同源重组的质粒载体。与右臂同源重组的载体包含了端粒,用于在酵母中筛选的G418的抗性基因kanMX4和用于与YAC DNA同源重组的TRP1基因片段;华中农业大学硕L学位论文2的3年5月与左臂同源重组的载体包含了端粒,用于在酵母中筛选的A珑2基因,用于在植物中筛选的份毕万基因,用于同源重组的乙厉洲3基因片段和人Rs片段。这两个载体都被转入含有YAC克隆的酵母菌株AB1380,在酵母细胞中完成了与YAC克隆的同源重组,从而使拟南芥的着丝粒区的两端都与端半妇字列连接起来,在酵母细胞中形成了植物人工染色体的雏形。用脉冲电泳将经过同源重组的修饰的YAC克隆分离出来通过脂质体转化植物的原生质体,希望得到在植物细胞中稳定存在的植物人工染色体。(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3-05-01)
王斌[7](2000)在《植物人工染色体(BAC)文库的构建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DNA大片段文库是基因分离的关键性步骤之一,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DNA大片段文库。本文以水稻BAC文库的构建为例,全面介绍了高质量植物BAC文库的构建和鉴定过程以及本实验室发展的一种制备DNA大片段的有效方法。本文所建成的水稻BAC文库由19,968个克隆构成,分别保存于208块96孔板和52块384孔板中。全库转移到13张12 x 8 cm的高密度筛选滤膜上。对该文库的鉴定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10kb,库容量相当于水稻单(本文来源于《全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0-08-01)
刘耀光,吴豪,张群宇,崔广荣,田东生[8](2000)在《可转化人工染色体克隆系统及其植物基因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片段基因转化技术在新基因的高效分离克隆、基因功能研究、多个基因的同时导入转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我们创建的新型载体系统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TAC)具有优于其它类型的载体的特点:(1)有克隆150kb以上大片段DNA的能力;(2)可以农杆菌介导转移大片段DNA进入植物基因组;(3)容易操作。因此用大片段TAC文库进行基因的图位克隆可大大地提高效率和成功率。我们用TAC载体己构建了多个植物(拟南(本文来源于《全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0-08-01)
葛扣麟[9](1979)在《芸苔属(Brassica,L.)植物的新种合成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 Ⅲ.胜利油菜(B.napus,L.var.oleifera,DC.)C组染色体的人工置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以白花芥蓝(B.alboglabra,2n(2x)=18,组型为c′c′)为母本,胜利油菜同源异源八倍体(B.napus,4n(8x)=76,组型为aaaacccc)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中,获得了一个染色体数为4x=38的F_1植株(组型为aaac′),实现了c 组染色体的人工置换。F_1杂种在形态、生理上与普通胜利油菜(aacc)相同。但花冠粉黄色,为双亲的中间类型。F_2花色从黄到白,广泛分离。对F_1及F_2进行了形态、生理及细胞遗传学诸特征的研究,并对F_1aacc′染色体组型形成的机理提出了模型。F_3群体对龙头病具有免疫力,十分引人注目。(本文来源于《实验生物学报》期刊1979年01期)
植物人工染色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冈山大学资源植物研究所教授村田稔率领的研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成功的在植物细胞内人工制造出了带有遗传信息的染色体。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新的作物品种。成果的相关论文已刊登在英国《植物杂志》上。研究小组使用拟南芥,利用"自顶向下分析法",通过操控细胞内原有的染色体,并进行改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人工染色体论文参考文献
[1]..研究人员制成植物人工染色体[J].种业导刊.2013
[2]..研究人员制成植物人工染色体[J].种业导刊.2013
[3]..研究人员制成植物人工染色体[J].蔬菜.2013
[4].李晨,闫晓红,杨洁,杨清,魏文辉.植物人工染色体:下一代基因工程的载体[J].中国农业科学.2011
[5].崔广荣,刘耀光.可转化人工染色体与植物基因克隆[J].生物学通报.2003
[6].孙砚.利用拟南芥遗传资源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D].华中农业大学.2003
[7].王斌.植物人工染色体(BAC)文库的构建和鉴定[C].全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
[8].刘耀光,吴豪,张群宇,崔广荣,田东生.可转化人工染色体克隆系统及其植物基因的分离[C].全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
[9].葛扣麟.芸苔属(Brassica,L.)植物的新种合成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Ⅲ.胜利油菜(B.napus,L.var.oleifera,DC.)C组染色体的人工置换[J].实验生物学报.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