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竖向地震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RB,反应谱,拉索,竖向隔震
竖向地震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旭宏,黄凯[1](2019)在《带预应力厚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反应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预应力厚层橡胶支座(PRB)的工作机理,建立了带PRB隔震结构的竖向隔震分析模型并推导相应的运动微分方程,研究了带PRB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反应谱的特点,并通过算例分析了PRB竖向隔震、限位效果。研究表明:PRB对结构有竖向隔震功能,拉索可以防止支座出现受拉现象。同时,确定了PRB设计中的最优刚度比β=1.46,使得PRB的竖向隔震限位效果达到最佳。(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S1期)
黄友强,陈世玺[2](2017)在《土耳其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屋架的竖向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土耳其某2×660MW火力发电厂为依托项目,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屋架进行竖向地震时程分析,研究不同地震区域及场地类别对钢屋架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通过分析给出了具有不同参数的钢屋架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多遇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表格,供以后的工程设计参考使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李嘉力[3](2016)在《竖向地震动场模拟及RC桥梁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断层地区的地震动效应含有明显的竖向地震效应。目前考虑竖向地震动效应的影响时,通常是按水平地震动的1/2-2/3进行动力分析。然而,已有近断层地区的地震动观测记录显示:竖向加速度峰值有可能超过水平向加速度峰值。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桥梁的震害无法用传统的水平地震起控制作用解释。目前针对竖向地震作用对桥梁影响的研究大多仅考虑结构体系承受的激励为一致激励,而对非一致激励下桥梁动力响应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通过人工合成地震动场,初步开展了钢筋混凝土桥梁在非一致激励输入下、竖向地震动激励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1)合成近断层地震动场。根据反演断层破裂模型和振动特性,基于有限断层模型的混合方法,合成了某典型近断层地震过程中的叁个台站处的地面运动,并与实际地震时程记录和傅里叶振幅谱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有限元模型。在OpenSees平台中,模拟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桥墩、支座、桥台等主要构件的非线性力学性能及关键动力学效应,建立了长跨桥梁叁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模型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验证。(3)竖向地震效应影响与参数分析。基于合成的不同断层距的近断层地震动场,作为非一致激励,首先,对比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一致激励与非一致激励下桥梁响应的差异;随后初步研究了不同断层距下竖向地震作用对桥梁反应的影响;此外,研究了不同竖向地震加速度峰值与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比值(V/H)的非一致激励输入下,钢筋混泥土桥梁抗震性能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张晓峰[4](2016)在《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的功能要求日益多样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规则建筑,建筑结构的竖向布置不规则极易造成结构在薄弱层位置处产生较大层间变形,造成结构的严重破坏。而随着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基础隔震结构在多次实际地震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隔震效果,因而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对竖向刚度不规则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并与相应的抗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竖向刚度不规则的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动特征,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延长,结构的振动主要表现为隔震层的振动,上部结构以整体的刚体运动为主。(2)对底层竖向刚度不规则的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表明底层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相比,其层间位移、楼层剪力和楼层绝对加速度均明显减小,有效保护了上部结构,隔震效果良好。(3)对中间层竖向刚度不规则的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表明中间层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相比,其层间位移、楼层剪力和楼层绝对加速度均明显减小,有效保护了上部结构,隔震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11-01)
齐娟,边晓艳,罗开海[5](2016)在《竖向地震反应谱特征参数的拟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计划数据库提供的171次地震中3462组叁分量地震记录为数据基础,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究竖向地震反应谱曲线。从定性上,研究竖向地震与水平地震反应谱曲线的异同,得出: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反应谱形状相似,但竖向比水平向拐点周期小,衰减指数小;且竖向地震反应谱与场地条件无关。从定量上,通过叁个方法拟合竖向反应谱曲线,研究地面运动强度、震级、震中距对竖向地震反应谱曲线特征参数的影响,给出各设防烈度下竖向地震标准设计反应谱曲线,为我国现行规范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防震减灾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上)》期刊2016-10-27)
楼梦麟,洪婷婷,李强[6](2015)在《预应力桥梁竖向振动特性和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模态摄动法和振型迭加法,建立了预应力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方法。通过2个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算例结果表明:①预加力使桥梁的自振频率升高,影响主要体现在低阶自振频率上,随着振型阶序的增加,预加力的影响变小。对于20m和32m跨度的预应力桥梁来说,竖向基频分别升高5.3%和6.3%,而第5阶竖向频率升高只有1%左右。②在地表波作用下预应力梁跨中截面弯矩减小约30%和25%,预加力提高了桥梁的抗震能力。③竖向地震反应中高阶振型的贡献可以忽略。④7度设防烈度下,在预应力桥梁跨中截面弯矩的荷载组合效应中,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所占比例分别达24.56%和26.15%,8度设防烈度时所占比例分别为38.93%和41.46%,说明在这类预应力桥梁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竖向地震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预应力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王静玉[7](2014)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网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网架结构具有自重轻,跨度大等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建筑、公共建筑、单层工业厂房、飞机库等结构的屋盖。近年来,随着空间结构尺寸的不断增加以及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给网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进一步的研究网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尤其是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其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两向正交正放、正放四角锥、斜放四角锥、棋盘形四角锥4种不同形式以及24×24m、30×30m、36×36m、42×42m、48×48m、54×54m6种不同跨度共24个网架模型。对这24个网架模型分别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网架结构的自振周期变化规律,即随着跨度的变化,自振周期变化很小,说明网架跨度的变化对网架结构的竖向动力特性影响较少;对30×30m、42×42m、54×54m3种不同跨度的正放四角锥网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在竖向地震作用以及竖向与水平耦合地震作用下,计算出网架结构杆件的内力与位移,对比分析得到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网架结构杆件的内力与位移略小于耦合地震作用下网架结构杆件的内力与位移,并且随着跨度的增大,其差值百分比逐渐减小;对24×24m、30×30m、36×36m、42×42m、48×48m、54×54m这6种不同跨度的正放四角锥网架模型分别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以及动力时程法进行有限元分析,引入动内力系数的概念,通过计算得到同一跨度网架结构动内力系数分布规律以及不同跨度网架结构动内力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得到6种不同跨度网架结构的等效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其值为反应谱法计算得出的支座动反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支座静反力的比值;最后分析了SAP2000中不同的螺栓球节点自重处理方法对网架结构杆件内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在研究网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下动内力系数以及等效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竖向地震内力的实用方法,为完善网架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4-06-30)
黄明开,楼梦麟,林青[8](2014)在《竖向多点输入下浦东机场(二期)候机楼的地震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上海浦东机场(二期)候机楼在竖向地震一致输入和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反应间的差异。通过屋面空间结构有代表意义的节点位移和杆件轴力的计算结果比较,探讨了在竖向地震多点输入下候机楼空间结构地震反应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一些有工程实践意义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王晓平[9](2013)在《考虑竖向地震效应的高墩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高墩刚构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计算程序OpenSees建立分析模型,首先,分析高墩刚构桥动力响应自振特性;其次,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最后,通过加载竖向地震作用,研究其对高墩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为高墩刚构桥抗震设防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7-19)
胡小权[10](2013)在《强震作用下竖向不规则弯曲型结构地震反应折减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反应折减系数是基于性态抗震理论中确定非弹性反应谱的依据,也是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作用的依据。本文探讨弯曲型结构的地震反应折减系数,考虑速度脉冲地震作用和结构竖向承载力不规则的耦合不利影响,深入研究了地震反应折减系数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所示:(1)研究弯曲型和剪切型两类结构的振动周期、楼层最大延性需求、基底强度需求以及顶点侧移需求。分析表明:剪切型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与弯曲型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相同,因产生侧移的机制不同,两种结构的周期差异较大,弯曲型结构的基阶周期比剪切型结构的基阶周期更大。振动周期不同,结构顶点位移需求差异较大,弯曲型结构的顶点位移需求比剪切型结构的顶点位移需求大;相反,剪切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延性需求比弯曲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延性需求明显大很多。调整两类结构的刚度使周期相同,两类结构的顶点位移相差无几,最大层间位移需求也变小,不过剪切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需求还是比弯曲型结构的大。(2)研究弯曲型结构与剪切型结构在不同结构周期、楼层数、延性水平条件下地震反应折减系数的变化规律。比较研究表明:两类结构的地震反应折减系数均随目标延性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随楼层数的增加而减小,而周期对地震反应折减系数的影响则没表现出明显的规律。(3)研究地震作用下竖向承载力不规则弯曲型结构的地震反应折减系数,分析楼层数、延性水平、不规则比率和速度脉冲地震效应对地震反应折减系数的修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规则结构的地震反应折减系数比对应规则结构的地震反应折减系数小,修正系数随结构不规则比率的减小而减小,而结构的延性水平对修正系数的影响则没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楼层数对修正系数的影响也较小。非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结构的修正系数比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的修正系数大。综合考虑弯曲型结构的竖向承载力不规则和速度脉冲地震作用的耦合不利效应,给出了修正系数的统计平均值和工程应用建议值。(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3-04-01)
竖向地震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土耳其某2×660MW火力发电厂为依托项目,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屋架进行竖向地震时程分析,研究不同地震区域及场地类别对钢屋架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通过分析给出了具有不同参数的钢屋架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多遇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表格,供以后的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竖向地震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旭宏,黄凯.带预应力厚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反应谱分析[J].建筑结构.2019
[2].黄友强,陈世玺.土耳其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屋架的竖向地震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7
[3].李嘉力.竖向地震动场模拟及RC桥梁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特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6
[4].张晓峰.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郑州大学.2016
[5].齐娟,边晓艳,罗开海.竖向地震反应谱特征参数的拟合分析[C].工程防震减灾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上).2016
[6].楼梦麟,洪婷婷,李强.预应力桥梁竖向振动特性和地震反应分析[J].预应力技术.2015
[7].王静玉.竖向地震作用下网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4
[8].黄明开,楼梦麟,林青.竖向多点输入下浦东机场(二期)候机楼的地震反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
[9].王晓平.考虑竖向地震效应的高墩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C].第十叁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10].胡小权.强震作用下竖向不规则弯曲型结构地震反应折减系数研究[D].湘潭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