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坡的小说美学观

张竹坡的小说美学观

论文摘要

目前,关于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著作很多,但大多集中在对金圣叹、毛宗岗等人尤其是金圣叹的小说理论的研究上,而对张竹坡的小说理论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张竹坡生命短暂,留在世间的评点较少,未能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但事实上,由于张氏的评点针对的是长篇世情小说,其评点动机又源于其对世情的深度体验,故其评点可谓独具眼光、自成特色。本论文就试图从小说本体论、叙事主结构论、叙事文法论、人物形象论等几个方面,来对张竹坡对《金瓶梅》的世情意蕴与世情叙事法的分析进行总体全面的梳理,从而揭示出贯穿张氏评点的根本精神:“世情”评点精神。关于小说之特性与功能的问题,张竹坡提出“稗官乃寓言”说与“泄愤”说,认为小说是一种“借海扬波”即依凭生活而作铺衍、发挥的虚构性文体,是作者借以宣泄对以财色之求为核心的世态炎凉之愤的表现性文体。张氏的认识在更大程度上摆脱了史学意识、史学思维的限制,突出了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虚构性特征及其寄托情感意念的心志表现性特征。针对《金瓶梅》富有世情寓意的宏观结构的营建,张竹坡分别从“趁窝活泥”的网状结构、“屋园街寺”的空间结构,“冷热金针”的气氛结构三方面做了重点评析。张氏看到:《金瓶梅》的结构摆脱了以往小说缀段式或单线式的结构,而发展成了一种多线索穿插、时空交错的更加贴近错综复杂之现实世情生活的网状结构;《金瓶梅》借作为世情人物居所的花园房屋来进行的富有深意的空间立架,与小说故事情节的走向以及人物之间的冲突联系在了一起;《金瓶梅》还以“冷”与“热”的对照来营构一种笼罩全部情节的世情气氛,并与“真假”相结合来展示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可以说,这些认识是张竹坡对世情小说主结构的独特总结。同时,张氏在承袭明清文章学以及金圣叹等人评点的基础上,以“草蛇灰线”、“弄引獭尾”、“脱卸”、“穿接”等范畴,对小说叙事单元之间的转折、连接与呼应法做了进一步阐析,尤其突出了世情叙事的独特穿插法之妙。在人物形象论方面,张竹坡从“寓意”、“白描”、“危机相依”、“阳秋之笔”、“犯而不犯”、“情理”等角度,对《金瓶I梅》中世情人物的特征与世情人物的塑造技法做了说明。他认识到,《金瓶梅》通过含蓄的“寓意”与“阳秋之笔”,在更大程度上隐藏了作者对人物的主观褒贬,通过对人物的骨相俱出的生动白描,对人物符合生活情理的个性展现,使人物以“言行自现”的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这实际上是揭示了世情小说力图使人物像生活本身中的人物一样来呈现的塑造技法。而要塑造好贴近生活的世情人物,就要求作家深入生活,亲身体验世情,故张竹坡又提出了“入世说”的创作主体修养论,这在金圣叹的“格物”说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是第一部较完整的对世情小说进行评点的著作,它较准确的抓住了世情小说的特征,较全面地揭示了世情小说在叙事结构、笔法修辞、人物塑造等各个方面不同于以往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神魔小说的独特处,这在小说评点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并对后来《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世情小说的创作及评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明清小说评点的大繁荣
  • 二、张竹坡与世情小说评点
  • 三、张竹坡评点的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张竹坡的小说体用观
  • 第一节 稗官乃寓言:小说是“借海扬波”之虚构性文体
  • 第二节 作秽言以泄愤:小说是承载创作主体世情体验的表现性文体
  • 第三节 罪财色、明报应:世情小说的劝世警世功能
  • 第二章 张竹坡的叙事主结构论
  • 第一节 “趁窝活泥”:“千百人共成一传”的网状结构
  • 第二节 屋园街寺:世情叙事的空间立架
  • 一、大间架的结构之道:居住空间的情节预示与意义暗示
  • 二、大起结之玉皇庙、永福寺:世情冷热之宗教虚无化的潜在结构
  • 三、贯穿大起结之“狮子街”:盛而衰的过程见证
  • 第三节 冷热炎凉:世情叙事的气氛大结构
  • 第三章 张竹坡的小说叙事文法论
  • 第一节 “草蛇灰线”、“弄引獭尾”:对叙事的贯穿与呼应法的总结
  • 第二节 “脱卸”与“穿插”:对世情叙事转换法的揭示
  • 第三节 “犯”与“避”:对情节衍生之重与异的说明
  • 第四节 春秋笔法与谐音双关:对世情叙事之含蓄修辞法的评析
  • 一、春秋笔法:含蓄反讽的世情叙事手法
  • 二、谐音双关:命名的暗示性修辞法
  • 第四章 张竹坡的小说人物论
  • 第一节 “寓意”说:对人物结构功能与符号意味的关注
  • 第二节 白描:对世情人物“骨相俱出”之活现法的揭示
  • 第三节 “危机相依”:复杂世情关系与矛盾冲突中人物的彼此衬托
  • 第四节 角色以言行自现的“阳秋之笔”:作者主观褒贬的隐退
  • 第五节 “犯笔不犯”:同类人物的个性化处理
  • 第六节 “情理”说:对世情人物性格刻画之生活逻辑的关注
  • 第七节 “入世深”:为“众角色摹神”的阅世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张竹坡《苦孝说》写作缘起新论[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05)
    • [2].张竹坡对联赏读[J]. 对联 2020(02)
    • [3].张竹坡评点小考一则[J]. 珠江论丛 2016(02)
    • [4].空空道人评点《红楼梦》第一回文化创意思想述论[J]. 北方文学 2017(29)
    • [5].从张竹坡评点看《金瓶梅》中“炎凉”的审美意蕴[J]. 青年文学家 2014(02)
    • [6].张竹坡《金瓶梅》名号评点论[J]. 明清小说研究 2018(04)
    • [7].《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跋[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8].不合时宜的人生?——《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的生命历程[J]. 博览群书 2009(02)
    • [9].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动因论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0].皇帝的敏感词[J]. 青年博览 2010(06)
    • [11].第一奇书的一个重要版本——苹华堂藏版《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评议[J]. 明清小说研究 2016(04)
    • [12].略论张竹坡知道《金瓶梅》作者的真名[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3].张君竹坡[J]. 中国航空旅游 2014(03)
    • [14].张竹坡,第一个为《金瓶梅》正名的人[J]. 群言 2017(09)
    • [15].张竹坡批评《金瓶梅》“苦孝”说一解[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16].人情现实的艺术之美——浅谈张竹坡评《金瓶梅》[J]. 青年文学家 2020(14)
    • [17].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J]. 剑南文学(上半月) 2015(01)
    • [18].浅论张竹坡、金圣叹小说批评之异同[J]. 牡丹 2015(22)
    • [19].张竹坡小说评点之疑窦和原因——试论吴月娘孟玉楼公案[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 [20].由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性描写的实质(三)[J]. 甘肃高师学报 2017(10)
    • [21].考辨张竹坡家世生平 撰述《金瓶梅》研究长编——吴敢金学研究综论[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2].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儒家色彩[J]. 当代小说(下) 2010(09)
    • [23].论张竹坡《金瓶梅》批评中的“文笔之法”[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2)
    • [24].何为恶首[J]. 中国航空旅游 2014(04)
    • [25].张竹坡“寓意说”浅析[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04)
    • [26].张竹坡《金瓶梅》评点中的《史记》文学性阐释[J]. 文艺评论 2016(05)
    • [27].张竹坡批评《金瓶梅》与脂砚斋批评《红楼梦》的比较分析[J]. 考试周刊 2011(76)
    • [28].张竹坡论人物角色的叙事功能[J]. 中国文学研究 2008(04)
    • [29].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与以金圣叹、张竹坡为代表的明清小说评点之比较及其对小说研究的价值[J]. 文教资料 2008(28)
    • [30].论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的人物品评标准——以吴月娘和孟玉楼为例[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11)

    标签:;  ;  ;  ;  

    张竹坡的小说美学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